美国的“星链”卫星,凭什么这么不守规矩?
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星链”要做什么?
昨天(12月27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COPUOS)官网发布的来自中方的照会,再度引发了舆论对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对宇宙空间安全的关切。
随着越来越多的“星链”卫星发射升空,以及一次又一次“逼近”其他航天器,一个问题被摆在了我们面前:它究竟是“改变世界连接方式”的梦想实现者,还是“潜伏”在地球上空的危险制造者?
不守规则的“太空用户”
即便是在太空中,也应当遵守规则。
但“星链”卫星显然有些不太守规则。
这已经不是“星链”第一次危险靠近其他卫星。
2019年6月,SpaceX曾表示计划让3颗“星链”卫星脱离轨道,目的是“测试航天器的推进系统”。
3个月后,也就是2019年9月2日,欧洲航天局发布推文,描述了气象卫星“风神”同“星链-44”卫星一次遭遇:“有史以来第一次,欧洲航天局进行了‘紧急避碰’操作。”那一回,“风神”提高了飞行高度,越过了“星链-44”,安全避险。
后来,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星链-44”正是“主动”脱离轨道的3颗卫星之一。
在那次遭遇过后欧洲航天局指出,虽然是可以“手动”避免航天器碰撞,但一旦有更多卫星(例如“星链”计划中的更多卫星)进入轨道,这种方法将不可持续。“从确定所有航天器的轨道位置,到计算碰撞风险和采取不同行动可能造成的后果,‘紧急避碰’操作需要大量时间来准备。”
“(‘星链’组成的)巨型星座能否成为负责任的太空用户?”就在这起事件发生后,《太空新闻》资深记者杰夫·福斯特撰文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直指“星链”卫星已经以及将要制造的安全风险。
今年4月,“星链”卫星又险些与英国的OneWeb卫星相撞。
但对于“自家人”卫星,“星链”背后的SpaceX公司小心翼翼对待。
就在9个月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已与SpaceX签订了一项协议,在“星链”卫星有可能同NASA的航天器危险地“擦肩而过”的情况下,由“星链”卫星启动自主避碰功能。“这是为了避免双方都采取行动的情况。”协议规定,碰撞造成的一切责任都由SpaceX承担。并且,SpaceX需要在发射“星链”卫星至少一周前通知NASA。
根据NASA方面的说法,“并没有导致协议达成的具体事件,例如双方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但“NASA和SpaceX的技术团队已经合作了一段时间”。
要当太空规则制定者?
考虑到“星链”计划背后深厚的美国军方背景,SpaceX这般“区别对待”的操作也就不难理解。
SpaceX宣称计划将数万“星链”卫星发射升空,是为了将它们链接成一个巨大的“星座”,打造覆盖全球的全天候、高速率、低成本的卫星互联网。不过在美国技术分析师德里克·特纳看来,尽管SpaceX已经在利用“星链”提供互联网服务,但事实上,考虑到网速和性价比,“星链”的真正用户并非位于偏远地区的未能接入高速互联网的普通民众,而是美国军方。
根据美国军方去年5月同SpaceX签署的协议,美方下一代军用卫星将更多地利用廉价的小卫星星座。这意味着“星链”卫星被美方应用到军事领域是迟早的事情。而在去年10月,SpaceX拿下为美军打造导弹跟踪卫星合同之时,美国媒体更是直言:“‘星链’不再只是用于宽带服务。”更何况,SpaceX的部分发射场就建在美军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内。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星链”卫星在今年两度降轨、接近中国空间站的行为,有分析认为除了缩短与地面的通信距离以增强“星链星座”在局部地区的通讯性能的可能性外,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借机测试中方能否准确掌握美方的行动。
SpaceX同美国军方的联手,以及“星链”的快速扩张势头,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担忧。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主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进行分配。而SpaceX计划发射的“星链”卫星总量约为4.2万颗。
在欧洲航天局总干事约瑟夫·阿施巴赫看来,SpaceX正在利用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和国际太空治理的不完善,加速抢占有限的卫星轨道资源。在本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阿施巴赫警告说:“(马斯克)一个人拥有世界活跃卫星的一半,这很了不起。但事实上,他正在试图在太空领域制定规则。”
可以这么说,“星链”的背后,其实是美国抢占太空霸权的企图。行业专家季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aceX的“星链计划”实质上是一场美方企图避开世人耳目的“太空圈地”运动,值得警惕。
面对太空中的野蛮行为,世界急需凝聚和形成制约力量,相关国家更应当团结起来。“太空不是法外之地。”季亮说道。
来源 |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