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冬奥“之最”,都有哪些?

来源:金羊网 作者:苏荇、赵亮晨 发表时间:2022-02-22 07:47
金羊网  作者:苏荇、赵亮晨  2022-02-22
时隔14年再度在北京采访奥林匹克盛会的羊晚特派记者苏荇有怎样的感受?有哪些难忘经历?又有哪些运动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谷爱凌赛后接受采访

北京冬奥会闭幕了,但是赛场内外的点点滴滴,却仍然萦绕眼前挥之不去。本届比赛,时隔14年再度在北京采访奥林匹克盛会的羊城晚报特派记者苏荇有怎样的感受?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又有哪些运动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谷爱凌说话“刹不住”

赵亮晨(以下简称赵):在为期16天的比赛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冠军是哪位选手?

苏荇(以下简称苏):我觉得中国队每个冠军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最深刻的则有两位:一位是谷爱凌,我跟着她跑了三个项目,三个项目她全部登上了领奖台,拿到了二金一银,这是自由式滑雪项目中空前的好成绩;另一位是徐梦桃,当她从空中技巧决赛的山坡上滑下来的时候,距离我最多只有几米,她不停地、激动地喊着“我是第一吗”,那种感情非常真挚,非常打动人。

赵:我当时听得也是头皮发麻。谷爱凌是这届比赛最受关注的选手之一,无论是比赛本身,还是她在场上场下的花絮。在近距离的接触之后,你对这位“青蛙公主”的印象是怎样的?和之前有没有变化?

苏:我之前对她也是挺好奇的,因为我觉得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但在比赛期间和她接触之后,我还是没有发现她有任何明显的缺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思维非常敏捷,问她任何问题她只要思考两秒钟就可以说上一长串的话。整个混采区她就能走上一个半小时,这在运动员当中是很少见的。

赵:而且她紧接着还有新闻发布会,还要赶场训练。之前坡面障碍资格赛因为天气原因被延期,让她的赛程进一步被压缩,即便如此她还能游刃有余。而且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每天居然还能睡10小时!

苏: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最后一次采访时,她告诉我,“说起来你们或许难以置信,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

赵:也有一种可能,她的确有非常内向的一面。自由式滑雪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苏翊鸣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曾经说过,这项运动其实并不刺激,相反却是很安静的运动。

苏:说到苏翊鸣,我觉得未来会有更多运动员会像他和谷爱凌一样,更加多元发展。

徐梦桃圆梦落泪感人至深

真实的“感谢”很动人

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你就是持证记者,时隔14年再度在北京采访奥运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双奥之城”的两次采访最大的变化又是什么?

苏:很荣幸两届奥运会都能作为持证记者来到北京。这次我特意把我2008年奥运采访的证件也拿到了鸟巢。一进鸟巢我就觉得很亲切,很多回忆都来了。不同之处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我的感觉很震撼,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则有更多的回味。对了,本届比赛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带来的新鲜感让我更有动力。

赵:你觉得这次采访在前方最累的是什么?

苏:转场。特别是遇到跨赛区的时候。还记得当时去延庆采访雪橇项目,直到晚上11时30分比赛才结束,回到北京主媒体中心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时40分了,第二天早上还有羽生结弦的花滑焦点比赛。

赵:而且冬奥会要带的装备比其他赛事更多一些,穿得像个“冰墩墩”,无论移动还是做动作都挺不方便。

赵:在冬奥会赛场上有哪件高科技的装备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呢?

苏:赛场上的高科技都很厉害,比如“雪如意”的地轨缆车可以帮助选手很快地回到100多米高的坡顶。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机器人餐厅和机器人调酒师,这里也是外国选手最热衷“打卡”的地方。

赵:冬奥会快闭幕的时候,我看社交网络上很多外国选手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帖说,“故事结束了,记忆从这儿开始,感谢中国,感谢北京”。还有滑雪运动员在雪场在雪地里写下大大的感谢字样,我看了挺感动。这些选手可能不会出现在前三名拥抱的合影里,但他们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挚的,他们体会到了现场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及场馆的各种人性化的设计背后主办方的认真付出。一届盛会留在观众心里的可能更多的是运动员、是比赛,但具体到每个运动员和各个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他们会更多地在这短短的大半个月的时间里,感受到来自主办国、主办方方方面面的支持。这种感受是非常具象、非常真切的。

苏:我所了解到的评价都挺好的,而且有时我还能在路上听到外国媒体记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往往是更真实的——“你去过某某场馆了吗?”“还没去过。”“那你一定要去看看,那里真的太漂亮了。”这里的志愿者也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他们不但笑容灿烂,非常热情,而且在服务的细节方面都做得特别周到。

赵:这届比赛的配套服务也很专业,例如对于户外滑雪比赛非常重要的、精确的天气预报,比如雪上救援队……

苏:雪上救援队的医生自己也都是滑雪高手,所以可以很快地抵达救援地点。像U型池女子决赛当中,中国选手张可欣从U型坡上摔下来,救援队很快就赶到现场及时地处理,还好她没事,在全场鼓励的掌声中自己滑离了赛场。

有无奖牌都是最佳

赵:我们来说一下各自心中的本届冬奥会比赛“之最”吧。你心中的最佳运动员是哪位?

苏:说实话我觉得每个人都很棒。如果说一定要选一个,我会选择徐梦桃,她征战四届冬奥,百折不挠,对队友相互扶持,不离不弃不抱怨,最终圆梦最后一跳,她的经历可以作为所有运动员的一个高度浓缩的写照。

赵:不管是夺金的,还是拿牌的,抑或是填补各种空白的,都很棒。这一次我们中国代表团是实现了所有项目的全覆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背后凝聚着国家体育总局、各地方的体育中心和运动员的巨大努力。这届比赛期间,我们已经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这一届的好成绩和项目的全覆盖会为中国接下来的冰雪运动发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苏:你眼中的个人最佳是谁呢?

赵: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翊鸣。一个比赛时还是17岁的“未成年”少年,不但能够经受住坡面障碍决赛因为问题判罚与奥运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而且还能及时用大家听得懂的专业解读帮助舆论停止对裁判的进一步质疑,进而在大跳台决赛中以碾压优势夺冠,他的这条冬奥会轨迹够壮丽,荣誉和体育精神都拉满了。当然,高亭宇在速度滑冰500米打破奥运纪录夺牌,在我看来是堪比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夺金一个级别的男子竞速项目的突破。有意思的是,他选择了和当年刘翔相同的蹦上冠军领奖台的动作。

苏:再来说说最佳比赛吧。我眼中的最佳比赛是首金——短道速滑混合团体。短道速滑接力是一个非常复合的项目,个人和整体、技术和战术、机遇和应变熔于一炉。

赵:确实,而且半决赛“死而复生”,决赛也是一波三折,最后惊险地赢了0.016秒。而且还出了一个王濛。

苏:元素真的过于丰富了,哈哈!

赵:我的最佳比赛是倒数第二个比赛日隋文静和韩聪的双人滑自由滑比赛。这场比赛不但是艺术和竞技体育的完美统一,而且连同夺冠的结果,成为他们这一路奋斗轨迹的一个很圆满的“终点”,弥补了四年前在平昌冬奥会上的遗憾。双人滑搭档要做到同心合力、相互塑造,还要不受外力影响,真的很不容易。

苏:这场最后他们也是使用了B计划,靠着技术分,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个冠军是实至名归。

赵: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位选手呢?

苏:除了徐梦桃,就是贾宗洋了。其实比赛的胜利者终究是少数,面对失败的态度才更让人动容。贾宗洋在空中技巧个人赛中,自己虽然已经无缘奖牌了,当时他在混采区正在流泪,但当队友齐广璞最后一跳的时候,他打断了采访,回头认真看对手的比赛,然后为齐广璞振臂欢呼。那时你会感觉到队友之间的那种毫无保留的情感。

赵:而且这种情感是相互的。在混合赛决赛上,当贾宗洋出现失误时,齐广璞和徐梦桃也是第一时间上前安慰,顾不得金牌的得失。对于贾宗洋来说,虽然他自己没能圆梦冠军,但是本届比赛对他来说也算无憾了。一方面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失误而没拿到团体冠军的两位队友,在个人赛上都圆梦了。他们三人加起来90多岁、打了12届(次)冬奥会,这个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圆满”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苏荇 赵亮晨

编辑: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