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刘平云:冰墩墩和它那些未出道的小伙伴|走进名家工作室⑨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文艺 发表时间:2022-04-24 08:2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朱绍杰;文艺  2022-04-24
广美设计团队总执行眼中的“冰墩墩”前传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岭南美术名家工作室”
融媒体系列报道⑨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文艺 通讯员 江粤军(除署名外)

刘平云,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广美设计团队总执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广州美院冬奥视觉文化设计中心执行主任。广东省美协设计艺委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设计专委会常务副主席。

刘平云在工作室   实习生 杨蕊  摄

【走进工作室】

这里是冰墩墩的“产房”

在广州美术学院设计楼705工作室,羊城晚报记者见到了北京冬奥会顶流“冰墩墩”设计团队总执行刘平云——光头,精干,身着黑色衬衣。

工作室空间并不大,摆设也十分简单。走进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一整面墙的“冰墩墩”草图。

“这里是‘冰墩墩’的‘产房’。”刘平云说,从最开始为冬奥会设计吉祥物“冰糖葫芦”到最后确认的“冰墩墩”,历时10个月,经过了21次大修改和上千次小修改,草图上万张。目前保留在工作室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参与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已成为刘平云重要的人生经历。2018年10月,正在澳门攻读博士的刘平云被时任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的曹雪老师召回广州。

这对多年的老搭档再一次联手。他们拉上院内的老师,又带上各自的研究生,在北京冬奥组委到广州宣讲后的第二天,组建了广美“申吉”设计团队。

“冰墩墩”设计团队在705创作(受访者提供)

这个团队共14人,7名老师,7名学生。年龄跨度从60后、70后,到80后、90后,分工为资料组、二维组、三维组、表情设计组。自此,705工作室的灯光彻夜通明。

成员们每天开两场会,除了闷头创作就是交流创意……无数次地研讨方案、推翻重来,再无数次地二维、三维建模和出样。

有段时间,资料组的任务是收集现有的全部熊猫图样——只有看过关于熊猫的所有设计,团队创作出的熊猫形象到品牌形象注册时,才能尽量避免雷同。

而三维组则是团队内熬通宵最多的一组:因为每当设计出一个新造型,他们都要连夜修改模型与渲染。

“冰墩墩”手稿(受访者提供)

刘平云曾剃去一头长发、削发明志也要完成的博士课程,成绩也岌岌可危。“刚开学的头几个月,我门门课程都是拿A。到方案修改期后,成绩就全变成了B、C,能及格就不错了。有一门课程,我差点就重修。”

2019年元月,北京传来了好消息。广美团队递交的16件作品中,有3件设计稿在全球征集到的581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前十。初选结果出来后,一位冬奥组委成员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名不虚传啊。”

从“冰糖葫芦”到“现代版熊猫”

工作室的墙面上,铺满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的各式草稿。从“冰糖葫芦”,到麋鹿、兔子、老虎等形象,最后才是神态各异的“冰墩墩”,可见出这个人见人爱的“爆款”演变的过程。

最开始的“冰糖葫芦”创意(受访者提供)

刘平云告诉记者,“冰糖葫芦”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最早的入围版本。2019年2月,大年初二那天团队开始对“冰糖葫芦”方案的修改工作。

经历了三轮深化修改后,逐渐发现这个意象的国家形象承载力还是不足。根据冬奥组委的意见,团队在保留“冰壳”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开始尝试更多的中国元素造型,包括麋鹿、老虎、兔子、熊猫等。


“冰墩墩”和它未出道的小伙伴们

“从2月到4月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们不断尝试,逐渐感觉还是熊猫最能代表中国、最受世界人民的喜爱,设计得好的话,将能以最低的传播成本带来最佳的传播效果。”于是团队开始围绕冰熊猫展开重点设计,同时保留冰鹿的设计。

5月,广美团队将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赋予在了熊猫头部的外壳上,使视觉效果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又经过几次大修改后,7月初,冬奥组委决定放弃冰鹿,单保留冰熊猫。

7月至8月底,广美团队集中修改和完善冰熊猫形象,完成了许多细节的推敲:比如在熊猫手心加上了心形图案,代表主办国对世界朋友的欢迎;冬奥场馆“冰丝带”的添加,使冰熊猫有了色彩与温暖,增加了动态感和科技感。

“冰墩墩”带文字版全球发布稿(受访者提供)

经过多元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一个有别于以前各类设计、独一无二的现代版熊猫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举行,“冰墩墩”与“雪容融”正式出道。而“冰墩墩”更多未出道的小伙伴们,则都留在了广美的这间705工作室。

“在广美的历史上镌刻下你的名字”

“冰墩墩”出道当天,刘平云将设计团队的微信群名改成了“在广美的历史上镌刻下你的名字”。此后,广美设立了冬奥视觉文化设计中心,主要负责冰墩墩的形象设计、相关衍生设计及文化研究。

在过去两个月,随着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爆红,前来工作室拜访的客人比往常增加了数倍。“我们曾想过‘冰墩墩’会火,但也没想到会这么火!”刘平云坦承。

在广美党委书记谢昌晶看来,“冰墩墩”走红不是偶然,背后是广美设计、广东设计多年来的厚积薄发。

胡川妮、曹雪、刘平云的代表性作品

广东设计多次登上国家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他们深度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主题馆,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视觉系统设计等重大公共项目设计,备受好评。

在“冰墩墩产房”里,还保留着历代广美设计人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份“厚积薄发”的传承。705工作室还曾是刘平云的导师胡川妮以及上一任院长曹雪的教学工作室和办公地,他们所用过的办公桌、书柜等等摆设都还在。

工作室进门右边的墙上,展示着胡川妮、曹雪、刘平云等三代设计师的代表性作品,可看不同的时代印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设计。

【艺谈】

二十年磨一“墩”

▶▶ 三个关键词

羊城晚报:您从事吉祥物设计开始于什么时候?

刘平云:我对吉祥物设计的兴趣、实践和研究,源自在广州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的阶段。当时的我还是年轻人,喜欢动漫,也开始意识到某种未来的趋势——动漫产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而我的导师胡川妮是广告研究方向,于是我就想找到动漫和广告的结合点来进行实践和研究,最后选择了吉祥物设计。

国内的吉祥物设计当时还只是起步阶段,后来才发展成“IP”的概念。2000年我开始观察和研究欧美、日本的情况,发觉他们对于动漫、吉祥物乃至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度非常高,尤其对于消费受众的心理研究比较透彻。我从中学到了结合视觉呈现以满足消费的需求,我相信吉祥物一定有市场需求,现在看来这种预估是准确的。

自从2018年在澳门攻读博士以来,我对“IP”设计更深关注到了人文精神的层面,更希望把历史人文以及未来科技结合起来,去实现当下的设计目标。

羊城晚报:我们现在看到的“冰墩墩”,其实没有以往吉祥物设计用到的一些固定标签,而是现代感十足、带有国际语言基础。

刘平云:在“冰墩墩”的设计中,我们并没有用简单堆砌传统元素,但又实现了非常中国化的表现。冬奥组委其实给了我们一个潜在的导向,希望这个吉祥物带有广州气质、大湾区气质,而且应该有未来科技感。

逐步探索之下,我们坚决抛弃了一些固有的传统意象,而抓住“熊猫元素”进行当代的设计。广州也好,大湾区也好,都在努力打造未来的智慧城市,迎接未来科技,“冰墩墩”的设计与此密切关联。

神态各异的“冰墩墩”(受访者提供)

▶▶ 新创意和新技术

羊城晚报:从2010年亚运会的“吉祥三宝”,到2019年广州亚洲美食节的“亚美”,再到“冰墩墩”,您在吉祥物的设计上有什么心得体会?

刘平云:这是我的强项(笑)。设计实践是为社会、为企业、为品牌做服务的。我一直专注于IP形象设计,俗称吉祥物设计,这次参与冰墩墩的设计可以说是“二十年磨一剑”。

多年来我逐渐发现,所有针对政府、企业、国家活动的吉祥物设计,都不外乎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

具体到“冰墩墩”来说,冰晶外壳是一种相关性体现,灵感来自于冰糖葫芦,跟冬天和冰相关联的;在地性上,“冰墩墩”的第一版本冰糖葫芦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小吃,而后来的熊猫形象则是经典的中国元素;

此外,我还尤其要强调设计的时代性——现已不可能用二十年前的视觉符号做设计了,我们必须带入今天的“玩法”。当下的消费者更喜欢盲盒文化、萌文化、表情文化,我们团队在这次设计中就专门成立表情设计组,赋予了吉祥物不同的表情。

在创作表现上,当年的福娃毫无疑问是相对传统的,“冰墩墩”则更能体现新创意和新技术。比如我们将它从二维转到了三维。我个人是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的部分就由其他的团队成员实现。所以说,我们的14人团队一个都不能少,每个人都发挥出了各自的作用。

刘平云设计的广州亚洲美食节吉祥物“亚美”(受访者提供)

▶▶ 热潮后的“冷思考”

羊城晚报:“冰墩墩”的热潮后,您有没有进行一些冷思考?

刘平云:思考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冰墩墩”成为网红、成为顶流是内外原因相结合造成的,内在因素可以自豪地说是因为我们团队完成了一个非常有表现力和质感的设计作品,让它有成为顶流的可能;

外在因素则是它借助了自媒体时代的特性,包括国家领导人亲自“带货”、全国人民的“二次创作”等。二者相结合,才促成了今天“冰墩墩”的爆红。

另外一个思考是,“冰墩墩”能否打开中国的IP消费市场?这一点也触发了现象级讨论,不仅仅是设计师参与,文学家、经济学家、产业学者等等都在讨论。大家以“冰墩墩”为契机,来探讨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新突破的可能性。

羊城晚报: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广东设计发展水平如何?

刘平云:北京代表大气,上海代表精致,深圳代表活力,广州强调务实。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在设计行业也是开创先河的城市之一。

广东包装技术协会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协会之一。广东省广告协会成立于1984年。这两个老牌协会就代表了广东设计具有深厚的底蕴。

广东设计绝对处于前沿,但也像人到中年,需要重新激发活力,所以要向其他优秀的一线地区学习,创造更好的未来。

广东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好。站在今天产业转型的角度,我们需要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投入和提升,同时加强对设计行业的关注,带来更多的“设计+”——比如“设计+数据”、“设计+智能”等,让设计驱动整个产业发展,助力产业从制造转向“智造”。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2022年4月24日《羊城晚报》A7版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孙爱群 陈桥生
执行统筹:邓 琼 吴小攀 朱绍杰

主办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合作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画院 广东美术馆 广州雕塑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邓 琼
编辑 | 文 艺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