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山东|山东济南:金银花开“金银”来
央广网济南6月10日消息(记者唐磊)潘家场村坐落于济南市南部山区锦绣川水库以北三公里处,四面皆山,丘壑纵横,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优势、无地域优势、无产业优势的“三无”山村。但就是这样一个“三无”村,却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通过金银花产业种出了“金山银山”。为什么小小的金银花能够让一个村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近期又到了金银花的采摘季,记者来到了潘家场村,去探寻金银花产业如何开出“致富花”。
潘家场村(央广网见习记者刘博伦 摄)
潘家场村里种植的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选择种植金银花经过了多方面考量,通过这几年的种植,我感觉各级政府和市场都非常认可,老百姓也非常高兴。”济南市锦绣川街道潘家场村第一书记靳磊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开始对口帮扶潘家场村,“厂党委书记傅军同志非常重视第一书记工作,指导第一书记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班子成员带头到村里调研走访,帮助理清乡村振兴思路,助推村庄长远发展。”
潘家场村村民正在采摘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潘家场村村民正在采摘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此前潘家场村主要是种植核桃、花椒,但这几年收益较低,村民种植积极性也不高。”靳磊介绍,为了能让潘家场村摆脱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在时任第一书记郭红广的带领下,潘家场村开始种植金银花。当时可能村民还没有想到,小小的金银花,竟真的实现了“花开富贵”。
潘家场村村民正在采摘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82岁的田大娘正在对采摘的金银花进行筛选(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采一斤金银花挣7元钱,一天能采20斤左右,我这还算采得少的呢,能挣个生活费。”谈起现在的生活,82岁的田大娘脸上露出了笑容,“我这么大年纪了能干啥,也不能出去打工,现在也不用出去了,拿个凳子坐着干活就能挣出生活费来。”据了解,从事金银花采摘的都是潘家场村的村民,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靳磊介绍,2020年金银花项目为本村用工村民累计发放工资16万元,截至2021年8月份,累计发放工资15.8万元。
村民正在去掉金银花里的杂质(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2018年,潘家场村试种了6亩金银花,在经历了三次扩种后,村里金银花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30亩。在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后,“农户+合作社+专业公司”的运营模式在潘家场村落地、生根、开花并茁壮成长。“2019年的时候,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万元,2021年的时候达到了15万元,今年力争达到20万元。”谈到今年的目标,靳磊信心满满。
采摘下来的新鲜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目前,潘家场村已经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农户+合作社+专业公司“三级管理模式。“我的目标是将种植、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一个闭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如果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的话,还能解决部分用工问题。”
潘家场村村民正在采摘金银花(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我认为,乡村振兴必须要产业振兴。有了金银花产业,我们村就不是‘空心村’了,有这样一个支柱型产业,就能长久地帮助村民、村集体增收。”靳磊认为,如果一个村没有自己的产业,单纯依靠帮扶企业,只能算是“输血”,如今的潘家场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已经具备自身“造血”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村民们将采摘的金银花进行称重、装车(央广网记者唐磊 摄)
未来,潘家场村将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将潘家场村打造成金银花标准示范基地,将金银花观赏采摘、古道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传统项目融合,形成区域发展合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