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黎孟枫:高考明确了我奋斗终生的道路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王娟 发表时间:2022-07-04 10:45
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王娟  2022-07-04
始终在医学学术领域与教学领域耕耘的他认为,高考依然是目前为止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李源

“通过高考,明确了我的医学之路,我一直在这条路上往前走,没有改变过。”42年前,成绩全省排位130多位的黎孟枫面对眼前的高考志愿填报表,将总共10个志愿中的9个,全部填报了医科大学,“其中重点线批次的5个志愿,全部都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中山医学院、医疗专业”。他说,高考于他而言,是明确了一条未来要走的路。这条路,让他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医学梦、教书梦。

始终在医学学术领域与教学领域耕耘的他认为,高考依然是目前为止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他希望年轻一代,无论起点有何不同,都要把追求真知作为核心的追求,唯此才能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校长说

“把追求真知作为 步入大学的核心追求”

“首先,我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上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对于年轻一代,黎孟枫表示,他内心真诚地希望,大家把追求真知作为步入大学的一个核心的追求。“不论你上了哪个大学,只要你的目的是追求真知,就能够把后面的人生道路走得越来越宽广。否则上的大学再好,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黎孟枫解释道,他所说的“真知”,有三层含义。一指知识是真实的,不是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伪”知识,而这必须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到;二指这种知识是深刻的,它不是一两条微信推文或某个报道传递给你的表面信息,而必须是深刻地明白这个知识背后的原理、规律和道理,以及这个知识被发现的过程;第三个含义是说,知识应该是广博的,往往是你越想有专深的作为,你追求知识就越要广阔。

“所以永远不要放弃追求真知的权利,永远不要偏离追求真知的道路,也永远不要泯灭追求真知的梦想。”黎孟枫认为,这应该是未来中国青年应该拥有的一种情怀。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突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通过各大媒体飞向全国各地,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身在韶关的黎孟枫和父母,也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身为大学教师的父母为此开心不已,觉得孩子今后又多了一条出路、一个希望。可年少的黎孟枫心里除了开心,更多的是紧张,“一想到通过高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我就觉得很紧张。”

黎孟枫坦言,虽然当时他也和很多学子一样,被“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孩子们所吸引、所激励,但他十分清楚,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孩子,“父母从小就告诫我‘笨鸟先飞’,所以我确实是比较认真和勤奋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面对当年只有4%的高考录取率,黎孟枫是“玩了命”地努力学习。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刚恢复高考,即使是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也没有规范的高中教材。“班上18个同学各显神通,到处去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中学教材来学,去找湖南、福建的中学习题来做。”课后,老师还会专门给一些有希望冲刺大学的同学补课。

对于跳级的黎孟枫来说,学习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多了。他常常需要花费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书本知识和刷题。“对我来说那真的是一段非常难忘的日子,因为需要很刻苦地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正是这段经历,为我今后学医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和学习方法的储备。”黎孟枫笑着补充道,“因为学医,也需要很刻苦。”

高中时就决心学医的他 10个志愿9个都填了医科大学

“我高考前就决定要学医了!”黎孟枫告诉新快报记者,“或许是因为家中不少亲戚是医生,高中时我就对神秘的医学产生了兴趣,也一早就确定了学医的方向。”

1980年那个炎热的7月,黎孟枫和班里17位同学一起走进了位于韶关的高考考场,开始了为期3天的考试。那一场考试,班里3位学生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年全国只有4%的录取率下,已是相当亮眼的成绩。

黎孟枫至今还记得高考的不少考题和考试那几天的场景。“我是理科生,当年的考试科目是数理化和语文、英语5门,总共两天半时间。”黎孟枫说,“当年我们英语是按卷面分的30%计入总成绩,我考了70多分,总分只算了21分。”这个成绩,在当年英语教育水平之下,已经是很好的成绩。

黎孟枫还记得,自己当年考英语时,半小时一到可以交卷,很快整个考场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在答卷。“其他人都陆续走了,最后考场里4个监考老师就看我一个人答题,直到考试结束。”

而当年的作文题,黎孟枫也记忆犹新,“那是一篇需要缩写的文章,题目就叫《画蛋》,讲的是达芬奇小时候学画蛋的故事。”黎孟枫还记得自己当年作文超常发挥,因此语文成绩很不错。而他一向物理很好,觉得自己可以拿个满分,“最后只有95分左右,有点可惜。”本来化学不太好的他,在化学大题上栽了个大跟头:“最后一道15分的题目死活答不出来,整整丢了15分。”

尽管如此,高考成绩出来时,黎孟枫依旧没有让大家失望。他的总分在广东省排名130多名,心仪的大学已然在向他招手。但当他对着报纸查看全国各地院校资料准备填报志愿时才发现,自己想读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当年并不在广东招生。心有不甘的他,为此还给协和医学院的领导写了一封信,但收到的回信依然是在广东不招生。“当年,全国四大重点医学院只有中山医在广东招生。”所以,黎孟枫最终还是选择了“家门口”的重点医学院中山医学院。

“当年,中山医在广东招生约200人。”一心学医的他,在重点线批次志愿填报时,5个志愿全部选择了中山医和医疗专业(现在的临床医学专业),非重点批次的5个志愿,他选择了4个医科大学、1个华师物理。在服从分配一栏,还手写了一句:“在所报志愿范围内服从分配。”如此确保自己万无一失,能进入心仪的医学专业。

“高考明确了我的未来之路,也是目前相对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入学中山医后,他们那一届原本是5年制,突然被通知改成了6年制。“当时自己还挺高兴的,可以多学一年,肯定学得更好啊!”自此,黎孟枫踏上了医学之路。如今,已经在医学学术和教育领域深耕了数十年的他,也见证了无数届高考生通过高考走上了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

黎孟枫坦言,高考于自己而言,更多是明确了一条自己人生要走的道路。在他看来,高考是目前相对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数十年来,高考为中国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通过高校深造,走向各行各业,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望高考之路,黎孟枫感慨万千。他表示,自己当年高考可谓是真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如今的学子,上大学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中国的教育已经实现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的规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改革,也更加公平和满足个性化要求……”黎孟枫说,高考在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无数个学子打开了一扇扇无限可能的大门,开启了人生全新的旅程。

黎孟枫告诉记者,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南方医科大学,从成立伊始就不断选拔优秀学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移交地方以来,南医大每年都通过高考招收3000多名优秀学子进入学校各个专业。

黎孟枫介绍道,南医大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一直很高。为此,学校打造了雄厚的师资队伍,学校拥有4位医科院士,数量位居全中南地区高校第一。此外,学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规整和高水平的教学体系,包括优越的教研平台、一流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临床专科。通过接续努力,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跻身全球前1‰;2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0%覆盖招生专业;基础医学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3所直属附属医院全国知名,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和专业支撑。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93个,是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顶尖国家级平台的高校;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30强;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最高奖励33项,数量居广东省属高校第一。

黎孟枫特别强调,南医大优秀的教育基础,让其拥有去克服教育惯性并进行创新变革的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开设了八年制临床医学等13个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验班。在独立医科大学率先探索书院制改革,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朋辈导生制,推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等。

“让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南医大致力于将学子们培养成崇尚博学、心怀大爱、精雕技艺、追求专深,有学识、有情怀、有本领、有成就的一流医药卫生人才,以推动国家和广东地区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这些年来,已有约10万名优秀医学人才,从南医大走向社会各个岗位。他们中有两院院士,也有平凡岗位上救死扶伤、为人师表的优秀医学人才。

■统筹:新快报记者 王娟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陈海丹 通讯员 邹莹 胡琼珍 黄瑶

■摄影:新快报记者 郭思杰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