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文脉 | 山海边的村巴】村镇间的摆渡人,抵达从化群山深处

来源:金羊网 作者:徐振天 发表时间:2022-08-18 21:19
金羊网  作者:徐振天  2022-08-18
见证了番禺区大刀沙村巨变的番28路,我们坐上了这些坚守在山海边的村巴,透过车窗一瞥广州公交体系的职责与担当。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本期关键词:【山海边的村巴】

广州的北部有山,南部有海,一辆辆村巴游走在山海边,服务在第一线,补上了公共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

打破了从化区吕田镇群山阻隔的从912路、从913路,见证了番禺区大刀沙村巨变的番28路,我们坐上了这些坚守在山海边的村巴,透过车窗一瞥广州公交体系的职责与担当。

村镇间的摆渡人,抵达从化群山深处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振天

位于广州最北部的从化吕田镇被群山环抱,从这里发车的从912路村巴要抵达终点站,还要再向北走上十几公里。村巴驮着寥寥几位乘客穿山越岭,由于其中老年群体占比很高,一趟下来可能一分钱也收不到,但这丝毫不影响坚守在这里的公交人的热忱和职责。

在交通道路网络的毛细血管末端,村巴用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的决心,补上了公共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连接上被群山阻隔的村与镇。

开进群山最深处

8月15日是吕田镇集市开市的日子,早上8点50分,912路从吕田客运站发出了第一班车,接下来它要途径两个村民聚居地,最终抵达13公里外的塘基村,在集市最热闹的时候把要赶集的村民们接过来。

行驶在群山间的从912路

平坦的国道很快走完,912路向右拐进一条荫蔽的村道,从这里到终点站塘基村村委还有3.2公里。行驶在这条会车都很困难的小路上,超过180度的U型弯道接踵而至,司机刘桂森手臂交叉把方向盘抡满,又快速回正拉直车身,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他的驾驶技术颇为娴熟,超过八米长的车身以低于每小时25公里的时速行驶,在群山间显得游刃有余。

912路司机刘桂森

912路还有十分钟才到,在塘基村村委前,红色遮阳篷下放着一张简易的桌子,一旁零散地放着蔬菜、竹筐、编织袋等物品,它们的主人——八位村民早早地就来到这里。9点整和14点40分,一天两趟车发往吕田镇,两个时间点很容易被人熟记,村民们习惯了提前从家里出发,再走上五到十分钟在此候车。

村巴行驶到村口的声音惊动了趴在地上休息的小狗,人群里有人轻呼一声,“车来了!”912路缓缓在村委门口停稳,大家并不急于上车,而是亲热地招呼刘桂森“下来饮杯茶先”,刘桂森也不见外,拿着水壶大踏步就进了院子,等在这里的每一个乘客他都相熟,阿婆要回从化市区、大娘要去吕田镇上买日用品、阿叔有些农产品要送到集市上的收购点......交谈间,村委大院顿时热闹起来了。

这个季节,村巴里的农特产品还不算多。“要是换作当地农特产旺季的时候,车厢过道上就会堆满各种‘绿色食品’。”刘桂森介绍,塘基村地处丘陵山岗地带,从夏天到冬天,农特产品资源都很丰富,如四月的青梅,六月的三华李,十一月的红柿和芥菜,十二月的冬笋。在载客的基础上,村巴让当地村民也能将农特产品带到吕田镇采购点或集市售卖。

连接阻隔的村与镇

在从化山区,偏僻的村庄和外界闭塞阻隔,村巴往往是它们对外联系的唯一公共交通工具。从吕田客运站出发,有两条村巴线路连接到附近的偏僻村庄,分别是发往塘基村的912路、发往鱼洞村的913路,它们以每天两趟的频率往来村庄和小镇之间,成为村民们对外联系的窗口。

村民乘坐912路在塘基村村委下车

这在两年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在吕田客运站门口,总有两三位“摩的”司机在此候客,在村巴开通前,打“摩的”回村是村民们最多的选择,但动辄几十元的费用对他们而言算得上奢侈。一位“摩的”司机无奈地透露,平均每趟大约十公里,收费30元左右,而如今村巴只要1.5元,超过65岁的老人还能免费乘坐,他们的生意因此大打折扣,“一天能接到三个人就算多的了”。

在回塘基村的村巴上,一位70岁的阿婆告诉记者,她以前一个月都出不来一次,现在经常“出来耍顺便买点日用品”。刘桂森记得,线路开通的第一天,车上只有不到十个乘客,但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有一位80岁、住在鱼洞村的阿婆,坐上公交后直夸“政府政策好”,她说“这辈子做梦都想不到村里能通上公交车。”“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有近一个月没见到她来乘车,有一次听同村的村民讨论,原来她已经去世了。”刘桂森说。

近几年,村民网购的需求越来越大,村巴也在适应时代变化调整服务。2021年10月,广州巴士集团从化公汽开通公交客货邮融合服务,深入从化各个街镇、村庄的公交车,参与到邮政运输中。至今,从化公汽已开通线路21条,覆盖57条建制村,每天可以运送邮件达500多件。

913路邮政专线司机汤木贵

从化城区的红树湾收发中心到吕田邮政局有约60公里路程,汤木贵是913路邮政专线的司机,包裹是他唯一的“乘客”,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将当天发往吕田镇的包裹送到吕田邮政局,再把村民的包裹带回从化城区,实现“网货”和“土货”的双向流通。“平时从村里寄出的包裹不多,但到了农特产品旺季,就会有很多果蔬包裹,多的时候一趟能装满整个车厢。”汤木贵说。

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人口外流的趋势,村巴的客流量也在逐步缩减。在塘基村,常住人口大约有100多人,鱼洞村的常住人口在80人左右。每天看着那些相熟面孔上下车的刘桂森告诉记者,“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有一些人在吕田镇、从化市区定居,车上50岁以上的乘客会多一些。”

平日里,一趟车最多只有五六个乘客是常态,只有到每隔五天一次的吕田镇墟市,车上人气才会旺一些。“平均每10趟车就有2趟是空车,天气不好的时候更糟糕。”从化农村地区山丘较多,进入村道后,多数路段沿途都是竹林和土山,这样的道路环境,很容易发生竹枝倒地、两侧滑坡的情况,从化公汽车队长钟炽明提到,有一次去往塘基村的线路遇到雷雨天路面塌方,村巴半个月都出不了车。

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仍然有像刘桂森、汤木贵这样的村巴司机坚守在服务一线。“公共交通行业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经济效益靠后。”钟炽明认为,村道是交通道路网络上的毛细血管,村巴补上了社会公共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拼图。他希望,在当前各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的背景下,能吸引到游客和年轻人来到这里,同时也为村巴带来人气。

除了表面上的交通功能,村巴还是村民和家乡之间维持记忆的纽带。8月12日,一位已经在从化市区定居的阿婆带着孙子,准备搭912路从塘基村返城,她告诉记者:“这次回来走动一下,看看熟悉的人,看看村里的老房子。”虽然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村子,但他们的记忆还留在这里。“很多村庄都在消亡,村巴线路的存在,也是让人们记住村庄的一种方式。”钟炽明说。

策划 | 孙爱群 刘云

统筹 | 刘云 严艺文

编辑:吴方舟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