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方案》发布一周年 互联互通与“两业融合”再迎新机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思琦 发表时间:2022-09-06 11:35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思琦  2022-09-06
前海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前海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

9月2日,前海管理局与香港财库局联合发布支持前海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获得业界热烈反响。这是跨境互联互通又一突破,该措施支持打造前海深港国际风投创投集聚区,便利深港跨境投资双向合作。

一年前的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前海获得了物理空间和产业空间上的“双扩容”。

深圳向西,南海之滨,珠江口东岸——前海这一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沃土,“扩区”后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生机勃勃。不仅为深港深度合作提供更多可能,而且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一梯队,迎来了更大规模的港企与港资落地,越来越多香港青年也将北上发展的第一站选择在前海。

数据显示,2021年,前海地区生产总值1755.67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使用外资5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关区进出口总额1.74万亿元、增长20.3%。今年1-6月,实际使用外资35.33亿美元、增长17.4%。

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前海在租金减免、资源链接、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斑马星球科创加速有限公司的创业成果6月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行的“芳华集市”亮相,该公司总经理陶文诗表示,公司专注于科创团队孵化,自2020年3月成立以来孵化团队40余家。

去年末,德勤中国发布报告称,综合各维度评估结果显示,前海合作区营商环境已跻身全球营商环境第一梯队,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前海方案》明确前海合作区的发展目标,也以营商环境作为核心考量要素,要求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为此,前海建设“前海港澳e站通”,提供“注册易”“办税易”“社保通”等223项服务,香港投资者“足不出香港、一站式”办理前海政务事项。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一次申请、按需发证”,审批办理时间由49天压缩至13天,电子印章综合应用、商事主体歇业登记等创新做法全国复制推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为健全外资和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前海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进入立法程序。

今年7月,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1-2022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位列第一。

“前海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此前表示,前海是全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初心就是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数据显示,前海在投资、贸易、金融、法治等领域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725项,其中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前海已发布全国首个《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大宗货物电子仓单》等标准获国家发改委批复,BIM轻量化和协同标准填补国内空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完善前海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优惠目录拓展至五大类30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曹晋丽认为,未来一方面前海合作区可以继续对标香港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世界银行2022年2月发布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草案,包括10个维度指标,主要是围绕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实践效率进行评价,需密切关注新变化。

市场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9月2日,前海管理局与香港财库局联合发布支持前海风投创投发展十八条措施,获得业界热烈反响。这是《前海方案》明确的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最新一步。继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ETF通之后,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也快速推进。

上述十八条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LPF在前海设立合格投资主体,开展境内投资。同时优化QFLP试点计划,包括优化准入门槛和申请流程、拓宽投资范围及缩短办理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香港等境内外资管机构,以及银行理财、保险资管等机构投资者在前海设立S基金。

香港特区政府财库局局长许正宇表示,该“联合政策包”是一次机制上的突破及创新,两地团队通过紧密沟通及协商,共同发布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措施。“未来我们将与前海共同探索更多金融发展机遇,推动深港更高水平合作,发挥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引擎’功能。”

“前海在金融开放和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有很多亮点,包括跨境人民币试点,两岸金融人才的互动和交流,香港金融机构准入等。”今年7月,渣打银行在前海设立渣打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林曦明表示,前海作为吸引外资的桥头堡之一,将会成为跨境金融的高地。

前海高水平建设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签约入驻200家金融机构,港资外资机构占三成,恒生前海基金、联易融数字科技、大新银行等重点港资、外资金融机构落子前海。

除金融外,前海的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最高法出台支持和保障前海改革开放的意见,适用域外法律、跨境司法协助安排等实现突破。对于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引入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法治机构122家,全国15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7家落户前海。

“前海一方面以高度国际化的优质营商环境为依托,已成为辐射全国法律服务市场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针对港澳律所与律师来深执业的利好政策已非常完整、全面,对港澳法律专业人士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执业于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的港籍律师黄善端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扩区后的前海将迎来更大规模的港企和港资落地,为深港两大国际性城市的融合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合对全球实施高位服务创造条件。”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宋丁撰文指出。

6月,前海发布惠港“九件实事”,覆盖住房、创业、服务、就业、平台、科创、金融、落户、民生等九个方面,为港人港企在前海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对科技型公司来说,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昇腾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志峰表示,在创业过程中,前海青年梦工场以及孵化机构、产权基地还为公司提供了关于人才、法律、财务等方面的支持。

各类人才正在前海集聚发展。前海国际人才港建设不断深化,已为国际科技人才量身定制100项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2022年在前海申报个税人数达96.5万人,人数同比增长29.7%,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倍增。

“两业融合”带来发展新机遇

“我们在香港开展了大量基础研发工作,但香港本地市场不够大。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研发项目将有机会真正转化落地,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正是受深圳成熟的产业链配套与前海支持港青创业的利好政策吸引,港籍青年麦骞誉及其团队在香港成立的机器人公司“路邦科技”选择在前海设立分公司。

服务业发达但产业空间不足是制约香港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因素。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前海方案》不仅在物理空间上给前海扩容,在制度创新上也进行了“扩容”,给予前海更高的定位和使命。

郭万达表示,前海扩大到120.56平方公里,把深圳机场、会展新城、海洋新城、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等重要区域纳入“大前海”,涵盖高科技、高端制造、空港、港口等多种元素,相较此前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形态,将是一个巨大的丰富与扩充,为香港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前海方案》同样提到,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

宋丁认为,作为深圳制造业强区,宝安区的高技术制造业布局非常完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领先全市,宝安的先进制造业优势将与前海的现代服务业优势在二者交互的区域发生碰撞,催生出新的业态。

今年6月,深圳出台“20+8”系列产业政策。具体到前海,现代时尚产业、智能机器人产业、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海洋产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均有明确布局。

以智能机器人产业为例,背靠香港强劲的基础研发实力,依托深圳南山在激光雷达、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优势,以及宝安区“千亿集群方阵”的先进制造产业基础,加之大湾区庞大的市场体量,前海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打通研发、制造、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前海目前共拥有注册涉海企业2000余家,覆盖11个行业门类,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优势明显。2021年,前海涉海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基本为海洋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整体正向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并进的高端业态发展。

(作者:陈思琦)

编辑:郑健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