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湖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华社长沙9月27日电题: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湖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华社记者刘紫凌、周楠
鲜红的辣椒、橙黄的南瓜、金灿灿的玉米……在“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民用“晒秋”绘出一幅色彩缤纷的秋收画卷,诉说丰收的喜悦。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拍摄的晒秋节现场(2022年9月15日摄)。新华社发(朱勇刚 摄)
一栋古民居里,二十多名妇女聚成几个圈,围着传授糕点、湘菜、瑶绣制作方法的师傅。有的大声请教技艺细节;有的拿起新鲜出锅的糕点,边品尝边琢磨如何改进手艺;有的举着手机录制师傅的讲授过程……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群趴在桌子上,帮绣花的村民在纸板上描画图案。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的就业技能培训现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向群(右)帮绣花的村民在纸板上描摹图案(2022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楠 摄
村民朱国香听说有技能培训,抄起眼镜就赶了过来,认真学着最新的瑶绣样式。“我家种水果,务工收入也越来越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她对记者说。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的村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9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楠 摄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那句话——“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温暖了全中国。
“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是徐解秀老人对子孙后代的嘱托。今年45岁的朱向群是徐解秀老人的曾孙。8年前,他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挑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担。“传承弘扬‘半条被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带领乡亲们过更好的日子。”朱向群说,村里今年多次组织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持续增收。
在为解决村民住房难题的“幸福新村”建设工地,卡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碌不停。2021年9月,这个占地30余亩、公共建设投入3000余万元的项目正式启动。朱向群经常在工地值守,他说:“‘新村’建设在加快推进,我们全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调研。在沙洲村,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拍摄的“半条被子”故事场景雕塑(2020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让在场的所有人深受感动。”正在“幸福新村”工地查验建材质量的村干部朱利志,清晰记得当时的场景。曾经是贫困户的他在政府帮扶下,通过种植水果、开店、做电商成了致富能手。
被温暖过的人,更懂得传递温暖。朱利志积极为村里发展出力,把销售技巧传授给村民们。“我是党员,更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半条被子’的温暖送给更多人。”
如今,沙洲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断发展的产业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村创业。目前,村里有摊位135个,销售饮食、特产、文创产品的商店41家、民宿7家。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万元,比10年前增加了1.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也得到发展,去年有70.5万元收入,今年能接近100万元。
去年5月以来,湖南派出1万余支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突出发展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1987元增加到13553元。
近年来,湖南全省财政保民生的力度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湖南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党和政府“头等大事”来办。今年,湖南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农村安全饮水等民生工作,提出要竭力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上半年,全省10件22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顺利,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项目达到2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