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广州答卷|农业赋能城市,产业振兴乡村

来源:大洋网 作者:叶卡斯、曾卫康 发表时间:2022-10-10 10:11
大洋网  作者:叶卡斯、曾卫康  2022-10-10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大城市筹划大农业,在“吃得饱”的基础上“吃得好”以至“玩得好”,广州致力于“精细化”和“体系化”。

十年间,都市现代农业精品融会迭代,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已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湾区标准”;

十年间,都市现代农业的总收入从2012年的173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3000亿元;

十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倍;

……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广州正昂首阔步。

都市现代农业“转向赋能”城市建设

广州是千年商都,商品农业发达,民众思维活跃,不少令人叫绝的创业点子萌发于巷里坊间。“一方乐田”都市农园负责人叶泓纬清楚记得,当年他看到海珠区这片农地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经过精品化、庭院化改造,现在的一方乐田已是满目青翠、处处农趣,一到节假日,前来劳作和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一方乐田城市农园成为了农业“转向赋能”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十年来,像这样的都市农业范例,在广州不胜枚举。

在花都,通过遥控技术实现升降的空中草莓园让游客一饱口福,同时还能体验满满的“科技感”;在增城,5G智慧稻场上盘旋着承担不同任务的无人机,田园风光让广州人重拾身边世外桃源;在南沙,依托都市农业实验园,“都市农夫养成记”“食物安全守卫者”等研学主题融合了农耕文化与城市生活……

“湾区标准”初具全国影响力

2020年“五一”假期前夕,广州106家农业公园和农业公园创建单位集中授牌开园,为城市人打包配送了亲近自然、乐享农趣的新领地。2021年,乡村旅游为“游在广州”提供近七成旅游经济贡献率。

作为一座大都市,跳出都市谈农业,或者抛开农业谈都市,都难以概述城市全貌。正因为背靠都市,广州坚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绿色、科技、生态、优质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都市现代农业的总收入从2012年的173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3000亿元,已成为都市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是敢想敢干的新农人在这片热土上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广州主动作为,挑起以市场串联产地的体系建设大梁。

在广州的努力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已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产品“湾区标准”,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配套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民以食为天”,广州也始终把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优质农产品需要作为“三农”发展的首要任务,努力践行大食物观,创造了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全省第一的优越成绩。十年间,农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全面提升,保障了“食在广州”吃得更好、更丰富、更放心。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城市消费市场之一,广州立足农业生产功能,聚焦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用“绣花功夫”在有限的空间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广州的重要农产品自给率持续提高,蔬菜、水产、水果自给率分别达100%、90%和70%,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国务院对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菜篮子”市场负责制的考核中,广州市连续两次获评优秀等级,广州“菜篮子”供给保障经验模式在全国分享。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2.4倍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十年来,广州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城里人从感觉陌生,到乐此不疲四处打卡,乡村“颜值”提升背后是“内涵”。广州100%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90%行政村可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花都“花漾年华”、增城“时光穗道”等新乡村示范带以及21个美丽乡村群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成为点缀大美乡村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在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广州市连续三年获得珠三角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三连冠”。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广州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2016年,广州自我加压、自定标准,以高于国家、省贫困标准顺利完成市内扶贫开发任务。过去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倍,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3元,连续14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广州还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近万人,更多农民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

案例分析

鸭洞河:乡村小河涌变生态网红打卡地

淌淌的流水,细细的鹅卵石,形成了独特的小瀑布。游人沉浸其中,河水清澈见底,还能看到河中鱼虾……

位于从化区良口镇鸭洞河火了。市民在各大网络平台,都会看到它的身影。不久前的国庆假期,更是游人如鲫。十年间,这条乡村小河变成生态网红打卡地,见证了一拨又一拨的八方游客,也见证了广州生态环境的变迁。

然而,时光回到数年前,这里只是从化区良口镇一条普通的乡村小河流,河边杂草丛生,岸上部分建筑是老旧的乡村集市、破旧的小厂房。

对于鸭洞河的“再生”,生态设计小镇负责人郑先生见证着这些点滴变化。2018年8月,生态设计小镇落户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鸭洞河畔,对一些旧厂房、旧房子等进行改造。

生态设计小镇按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的原则,对原有的破旧建筑物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生态设计小镇国际会议中心,成为首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主会场。

岸上的建筑变靓了,河涌也不能落后。

在从化区有关部门牵头下,生态小镇等按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系统修复理念,开展鸭洞河治理工程,创造性发展生态设计产业,促进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融合发展,打造自然城景交融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据介绍,鸭洞河治理分为(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一期为105国道上游0.95千米,二期长9.688千米,整治总长10.638千米。一期总投资约为2000万元,二期总投入约为8000万元。

鸭洞河改造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疏浚、堤岸建设和新建跌水堰,实施河道景观微改造工程等,结合一河两岸生态设计产业发展布局,“嵌入式”建设亲水驳岸、湿地栈桥、文化长廊等景观节点,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小镇“迎客厅”。

鸭洞河整治工程,提高了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得以有效保障。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自然修复,初步实现水清岸绿的安澜水系和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

今年初,《关于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结果暨通报表扬一批生态修复工作单位和个人评选结果的公示》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发布,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生态设计小镇建设暨鸭洞河治理工程在该评比中荣获“生态修复设计奖”。

鸭洞河的变化也见证了当地绿色发展之路。据了解,2015年广州市从化区PM2.5均值为3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5%;2021年PM2.5均值改善到2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96.2%,连续6年排名全市第一。

一图统筹/党建军、徐梅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曾卫康 通讯员:穗农宣、从宣

设计/吴一钒

报纸编辑:夏强、梁意聆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