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同行|志愿者热线员:连通民生需求与网格组的“最后一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粤环宣
图/受访者提供
“多接上一通电话,我们就能多帮助一个人,多帮助一个家庭,就多减轻一点一线防控的压力。”在广州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大挑战之际,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迅速集结队伍支援一线,何群华就是其中一员志愿者骨干,嗓子已经沙哑的他,仍用心接听每一通热线电话,用责任与担当为群众提供温暖的服务和坚实的后勤保障。
电话接线员:点亮寒夜里那盏温暖的灯
“参加志愿者服务人员接龙:1.何群华……”,在志愿者群里发布的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何群华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未缺席。近日,他在江南大道中街道南园东等社区,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测体温、粤康码查验等志愿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共筑海珠区疫情防控防线贡献力量。
为兼顾疫情防控和主责主业,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辟了暖心热线“第二战场”,何群华带头深入康乐鹭江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参加“信访维稳及舆情处置组”工作,耐心倾听群众诉求,确保群众疫情期间求助渠道畅通。他从早上9:00一直忙碌到晚上22:00,用心接听每一通急切的电话、耐心回复每一个琐碎的问题、细心安抚每一个敏感的心灵,用志愿者应有的专业精神、充足的耐心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筑起暖心防疫防线。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时会接到情绪起伏较大的群众来电,这对于长时间在岗接听热线的志愿者们也是一种挑战。他认为,对于志愿者而言,一个人、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是一个“战场”,而对涉疫地区的广大群众而言,一通热线电话就是无助时最坚强的依靠。 “我们的工作很重要,连通了民生需求与网格组的‘最后一米’,市民打电话来,就是希望在我们这里能得到帮助,我们要做‘听话筒’,让他们的情绪有一个释放口,与他们感同身受;做‘传声筒’,把防控要求传达好,让他们心里有底,减轻焦虑;做‘扬声器’,将他们的诉求一一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们所在的网格,为他们解决问题。”
后勤总管:是让同事们放心的坚实保障
在投身志愿服务的同时,何群华守职尽责,切实做好主责主业,出色完成后勤保障工作。
“何主任,现在交通管制过不来,我们缺监测装备、缺物资……”“别着急,我马上备好给你们送过来!”他第一时间跟进疫情防控政策,办好通行证,统筹安排公务用车,确保监测工作和志愿服务“两不误”。他兼顾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各驻市站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支援涉疫医疗废水监测一线,在卡口处搬运转递一箱箱防疫物资和工作装备,保障前线人员防疫安全和工作需要。
“各位加油,今晚加餐,有饭有菜!”简单的话语缓解了志愿者们工作的疲惫,作为志愿者后勤总管,何群华每天备好各类物资,组织单位厨师为志愿者们提供餐食保障。每晚志愿活动刚结束,他来不及放松,便开始在微信群里发起第二日参与志愿服务的接龙,为下一场“战斗”作准备。
为了让保障工作更及时,他经常把单位当成了家,在办公室放一张简易的折叠床就睡下。睡得腰酸背痛,被蚊子叮得到处肿起,他只是简单地回了句“没事,习惯就好了”。
此外,何群华还为受疫情影响需要帮助的同事做好登记,电话慰问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备好所需的药品和生活物资,想方设法联系同事所在网格,通过网格员将相应物资送到他们手中,为临时管控区内的同事提供支援。“有老何在,就觉得放心。”他的同事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