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岭南 | 揭阳普宁泥沟村:倒地梅开 潮韵悠长
栏目统筹/魏琴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晓宜 实习生 周自航(除署名外)
海报/李焕菲
【编者按】普宁以东,练江之源,有一座植根于潮汕平原上、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泥沟村,村内数千座潮汕特色古建筑参差交互、错落有致,堪称潮汕古村的典型代表。居民住屋,依山临水,各依地势朝向,有“倒地梅”之美称。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14站走进“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揭阳普宁泥沟村,穿越数百年历史长河,感受潮汕文化的独特韵味。
自高处望去,泥沟村地势南高北低,东北有白坑湖斜卧、西南有后岭溪绕流,其间沟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这样的地形与水系分布现状,将泥沟村分割成以“寨围”为单位的上百个民居聚落。每个寨围周围大多有风水池分布,这些风水池不仅寄托着先民“聚敛财气,福气”美好愿望,同样在实际生活中承担着防范火灾,供居民饮水和防范盗贼入侵等功能。
俯瞰整个村落,青色的琉璃瓦伏在灰白的土墙之上,鳞次栉比,方正有致。由于寨围被一块块湖泊水塘分割包围,使民居分布呈现“倒地梅花”的特点,像一片片花瓣一样聚拢在一起。
据普宁摄影家协会会员、泥沟村村民张声金介绍,这里的民居建设风格多以潮汕特色的“四点金“与”下山虎“为主,“四点金”结构布局的房屋有近三百座,“下山虎”结构布局的房屋有千余座。
“下山虎“俗称“三间二伸手”,主座三开间,天井两侧为“伸手”(一般用作厨房与储物空间),因其布置下的宅院形状如虎如狮,因而得名“下山虎”。“四点金”在潮汕民居中极具特色,它因四面山墙似汉字“金”字而得名,过去在潮汕地区,一座”四点金“是潮汕先民的理想住宅,也是身家显赫的象征。
走进村内的张氏宗祠报本堂,绚丽多彩的彩绘与木雕映入眼帘,龙凤呈祥、飞禽走兽的浮雕图案更添古色古香,华丽的金漆在角落中熠熠闪亮,给人一种“恍似钩晶宫殿里,四檐花雨乱莺啼”的感觉。
屋顶色彩斑驳处即为潮汕地区有名的“红楹紫桷”:赤红楹木与紫色桷片纵横排列,错落有致(练江流域一般称靛蓝色为紫色)。张声金介绍,“桷片”在潮汕地区即是支撑屋顶的长木板,其中潮汕地区常用绿色桷片,练江流域则多用紫色。像报本堂的“红楹紫桷“,反映了练江流域有别于潮汕主流地区的桷片使用风格。
此外,大堂中央的神龛灵位与浮雕立绘同样体现满满的潮汕特色。神龛周围雕梁画栋,堪称华贵,彰显张氏后世子孙对先祖的崇敬爱戴之情。浮雕刻有数只雄狮、大象、仙鹤,寄托了先祖对子孙能够“封侯拜相”“一飞冲天”之愿,以及子孙对于先祖“寸草春晖”的感恩与崇敬之情。厅堂檐栏均以金漆木雕装饰,造型传神,神龛金碧辉煌。
除此之外,木雕、石雕、壁画等当地传统的装饰样式,分布在门额、梁柱、屋角、墙沿等各处,精雕细琢,鬼斧神工,这一切都是潮汕祠堂高超的建筑制作与艺术水平的缩影,令人叹为观止。
登临山顶,俯瞰村落,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如浮华般历历在目,雕梁画栋不再,仅剩残垣破瓦,昔日的繁荣被吹散成历史的黄沙,但泥沟古村落却从过去顽强地活到今天,房屋仍在,人烟依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校对 | 李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