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阳江加快推进国际风电城建设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3-30 08:32
南方日报  作者:  2023-03-30
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 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成功举办

风起南海,阳江再逢盛会!

3月28日—29日,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在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的阳江市海陵岛举行,会议以“御风逐海赋能未来”为主题,500余名海上风电行业领军人物、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谋海洋文章、畅想浩瀚未来。

凭风问海、向海而兴,海洋激发了阳江无可限量的蓝色潜力。站在新的历史机遇前,一张“白纸”起家,目前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占广东半壁江山的阳江如何“向海争风”,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这成为会场内外热议的话题。

“阳江将构建起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创新、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打造广东省乃至中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风电产业集群。”阳江市委、市政府亮出在海上风电产业上的雄心壮志。

借力“最强大脑”

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

在广东省能源局和阳江市政府的指导下,本次大会由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和阳江市风能协会主办,三峡集团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承办,以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应用创新为主要内容,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内外政商人士、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沟通交流平台,建立协作机制,汇聚优势资源,孵化创新成果,推动全球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大会现场高朋满座,广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到会祝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和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毕亚雄在高峰论坛上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大会见证了一批阳江海上风电上下游产业重大项目的正式签约。本次大会签约的综合性项目共12个,主要涉及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中心、海工装备智能制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共享储能等合作事项,计划总投资695.8亿元。

备受瞩目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建设在会上正式启动。阳江港片区将作为产业生产核心区,充分利用优良的港口资源发展风电产业及其延伸产业,同步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长洲片区和金朗岛片区将作为服务配套核心区,以高校科教资源为依托,构建科技创新及人才培育的孵化平台,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此次盛会的重头戏是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正式成立。阳江市相关负责人向曾庆存院士、侯保荣院士等业界资深专家颁发了聘书。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将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充分向国内顶级专家“最强大脑”借智借力,推进科学决策,切实发挥专家在推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内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围绕着海上风电技术创新、海上风电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海上风电产业链金融服务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交流技术与产业创新的经验成果,共同推动阳江海上风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御风逐海

在全球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阳江作为

阳江承办如此高规格盛会是有底气的。

目前,阳江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形成规模。全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第一批1000万千瓦共18个海上风电项目已全部核准,总投资约1742亿元。

2022年,阳江海上风电上网电量70.7亿千瓦时,产值约60亿元。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占广东半壁江山、全国11.5%,在建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多个项目创全球、全国第一:建成了国内首个三峡沙扒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全球首台三峡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国首个近海深水区华电青洲三海上风电项目等。

同时,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广东唯一、率先发展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已有42个总投资约46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基本涵盖了从风电整机设计开发到叶片、电机、变桨系统、塔筒、润滑系统、风机基础、海底电缆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预计2026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链总产值将超千亿。

与会人士对阳江风电产业的发展给予一致好评。“阳江是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基地,当前正在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汇集了海上风电制造、开发、运维、施工等全产业链。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谈起阳江市发展海上风电的优势。

近年来,阳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阳江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的使命,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未来,阳江市委、市政府将围绕“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在全球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阳江作为。

世界风电看中国,海上风电看阳江。阳江将以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力争到2025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集聚区。同时,推动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互补,谋划发展新型储能,争取2023年总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

御风逐海,在全球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体现阳江作为,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风电行业“先行者”

五年时间培育一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作为我省风电行业的“先行者”,阳江从2017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到如今高标准建设国际风电城,短短五年多时间,“换道超车”的阳江全力推进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之一。

正是凭借着“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恒心与韧劲,有着千年“逆水赛龙舟”进取精神的阳江,创造了中国产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2017年,阳江完成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广东(阳江)全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构建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并将加快推进全市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全市“三大硬仗”之首。全力加大相关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一流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到阳江投资兴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近年来,阳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主动登门走访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龙头、骨干企业,招商范围从福建、江苏等国内城市扩展至英国、丹麦、法国等海外国家,不但宣传了阳江的风电投资环境,扩大了阳江风电产业的世界知名度,还为出访企业打造了国际合作平台,推动阳江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定期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制定出台《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一系列招商引资“组合拳”,不断形成推动阳江风电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随着明阳风机、金风整机、龙马铸造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企业落户阳江,风电产业链越来越成熟,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市场潜力正逐步激发,这是我们选择阳江的原因。”山东龙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有全说。

为确保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先进性,阳江还根据产业分工协作要求及企业业务专长优选企业及其主营项目,如金风科技投资风电整机制造项目,明阳集团投资风机叶片和主机制造项目,三峡集团和中国水电四局共建的阳江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投资升压站平台、港口机械等装备制造项目。

“我们在全面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的同时,更注重全产业链发展。”阳江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招引齿轮箱、轴承、电气等风电装备制造重要环节。

目前,阳江是广东省唯一规划建设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规划装机容量和在建容量均居省内第一。阳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目标,并依托区位优势和优良发展环境,将海上风电作为主导产业,大胆实践、全力推动,在建设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回望创业经历,阳江可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紧紧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将发展优势转化为澎湃动能,以“三年工程两年干”的紧迫感,终有今天喜人的局面。

要“营”更要“赢”

打造全要素高品质产业服务体系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招商资本。近年来,阳江抢抓海上风电发展机遇,着力打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随着“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阳江重点在简审批、优服务上下功夫,实施“四减一提速”(减材料、减时限、减前置、减程序,审批效率全面提速),对重点项目推行“信任在先、容缺受理”模式,大力推行无纸化网上申报和在线审批模式,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

与此同时,阳江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及《阳江市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暂行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出台《阳江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尽可能为企业减少税负及交易、融资、物流等方面的成本。

近年来,明阳智造、龙马铸造、三七物流等重点项目相继在阳江落地开工,速度的背后是“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采取“园区土地一次收储,连片开发”措施,以“财政帮扶资金征地”方式加大土地收储,支持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在一年内高效完成了土地收储,为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提供了用地保障。

去年8月,阳江市税务局出台30条税费服务支持措施,组建风电城税务工作专班,全方位对接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相关涉税费事项,进一步推动人才、研发、创新等发展要素汇聚阳江,赋能阳江风电产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水平。

这是阳江各部门全力服务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江建立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并通过建设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设立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组建风电装备监督检验中心、风电技术创新中心、风电运维中心、风电大数据中心以及风电人才培训中心等,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的风电产业服务体系。

“阳江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深入企业现场倾听企业心声,各相关部门针对问题拿出时间表和任务书,为企业办实事的举动和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大大增强了我们加大投资、提高产出的信心。”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鄢志勇说。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该公司开工后短短8个月实现投产,投产不到3个月就产出了29台国内最大的10MW海上风电直驱电机。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目光,阳江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工作,不断向外界释放阳江建设世界级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的鲜明信号,为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如在福州市召开的第三届海上风电领袖峰会上,阳江代表团通过主旨演讲、论坛讨论、对接客商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推介阳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独特优势、发展前景及投资合作机遇,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秦海岩曾感慨:“世界海上风电要看中国,中国海上风电要看广东,广东海上风电要看阳江。”

逐梦深蓝

产学研一体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

有研究表明,全球70%的潜在海风资源位于水深大于60米的深水海域,从目前全球已经公布的和在做前期准备的海上风电项目来看,深远海的趋势较为明显。

阳江在风电产业的布局也完美紧跟了这一趋势。近海深水区650万千瓦项目全部动工建设,是近海浅水区的接近两倍。

逐梦深蓝绝非易事,技术瓶颈和运营维护都是制约难题。阳江选择迎难而上,通过产学研一体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华电阳江青洲三5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广东首个近海深水区海风项目,2021年底实现全部机组并网投产,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15.5亿千瓦时。该项目是同期国内海风项目中水最深、项目总装机容量最大、单机装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在粤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的“排头兵”,为后续深水区海风项目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华电阳江青洲三项目注重以信息化、数字化带动技术和管理创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对风电机组及升压设备、海上升压站和陆上集控中心主要电气设备的集中监视和控制,提升了气象数据、资产管理、边界防范管理效能,使风机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思考”和“自我调整”,形成一个具备“智慧决策”“电子篱笆”的“智能风场”。

同样让人赞叹的还有2021年落户阳江的“三峡引领号”。作为我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三峡引领号”可不是一般的大。它的轮毂中心距海平面约107米,相当于近37层居民楼的高度;叶轮直径158米,相当于3架波音747并排的宽度;风轮扫风面积相当于3个标准化足球场,漂浮平台排水量约1.3万吨,与一艘万吨级巨轮的排水量相当。

与固定在近海海床上的风电组不一样,有了像“三峡引领号”这样的漂浮机组,我国能够实现深远海部署,获取深远海域稳定优质的风电资源。

弄潮儿向涛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阳江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国家质检中心为核心,融合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校、企业实验室,共同推动共性技术攻关,将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先进模式示范应用,形成装备、技术、人才的先发优势,提升了海上风电产业的创新原动力。

国内第一个深水区海上风电场开发、亚洲最长风电叶片检测、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投运……如今,阳江海上风电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众多国内国际第一为阳江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基地注入澎湃动能,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目前,阳江正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谋划建设科学城,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搭建企业共性服务平台,完善相关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策源能力。

融合发展

探索“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

阳西县沙扒镇南面海域,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阳江海上风电的主战场。辽阔的海域上,一座座大风车迎风而立,随着风机叶片旋转,呼啸的海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送进千家万户。

物尽其能,海上的风“尽”其能后,风机下面的海“能”也逐渐被开发。一种“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创新模式近几年正在悄然兴起。

阳西县沙扒镇经过几年的发展,风电区的海底下已经聚集了很多贝类、鱼类,风电企业也探索做起网箱养殖。水上产清洁能源,水下养绿色产品成为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志刚经过研究发现,海上风电的风机基础淹没部分可起到人工鱼礁的作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增加该区域的生物资源量与多样性。

拥抱新蓝海,拓展深空间。随着海上风电技术升级,阳江的海上风电从近海到深海、远海方向不断深入发展,“海上风电+N”是阳江朝深海发展的一个全新模式,通过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将海洋产业进行融合发展。

目前,阳江已经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个,占全省总数量的20%,总面积的55%。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华电福新等央企国企非常重视“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信心满满参加阳江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阳西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面积497.3平方公里,是现有获批的最大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投入中央、省、县级资金2350万元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并引入了科研院校、风电企业、渔业企业等签订“海洋牧场+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开展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渔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的试点工作,其中明阳海洋渔业公司在示范区内成功开展了深水网箱养殖试验,完成首次收鱼,积累了宝贵试验数据。

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正开展海上风电嵌岩平台改造网箱养殖项目的试验,探索海洋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阳江明阳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正开展“明阳青洲四导管架+网衣融合项目”,推进“新型导管架+网衣”规模化发展。

2022年1月,面积119.1平方公里的阳江南鹏岛海域中广核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被列入了第七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目前已得到了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000万元的支持,现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去年12月7日,中广核公司启动了“海上风电综合利用平台研制及示范应用项目”,探索在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结构上安装网箱养殖。

按照规划,阳江计划5年内在南鹏岛和青洲岛等适宜海域建设重力式深水网箱700个,中远期向20米等深线以深海域(主要以风电场海域为主)拓展,建设网箱550个。计划5年内在阳江南鹏岛海域、青洲岛等适宜海域建设6个桁架类大型智能养殖装备,构建陆海多产业联动、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产业集群。

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适用于阳江海域资源集约生态化开发的“海上粮仓+蓝色能源”新模式,将成为阳江五年内在海上风电朝深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赋能未来

产城融合建设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

2022年6月28日,对于阳江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酝酿已久,数易其稿,经专家反复论证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国际风电城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由阳江港、长洲、金朗岛三个片区组成,形成“一港一城”两大功能板块总体空间布局,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的广东(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国际风电城将坚持“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发展定位,秉承“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协同推进阳江国际风电城、阳江科学城建设,作为产业生产核心,以阳江港片区为核心承载,利用优良的港口资源发展风电产业及其延伸产业,同步配套生活服务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作为服务配套核心,以长洲片区和金朗岛片区为主要承载,以高校科教资源为依托,构建科技创新及人才培育的孵化平台,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两个核心区域的融合发展,建设国际化零碳产城融合发展典范。

对于这一载体,全省上下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为抓手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协同推动风电、光伏、海洋能、氢能、储能等产业发展。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打造全产业链高度一体化的国际一流的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将承接以下四种功能: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推进650万千瓦在建海上风电项目2025年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新增1000万千瓦项目前期工作。

——世界一流的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关键环节补链强链,聚焦风机设备、安装船机、海上输变电设备等,推动国内外领先企业集聚发展。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海上风电学院等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漂浮式风机、柔性直流输电、深水海工工程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风电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全球化的海上风电母港。加快阳江港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海上风电装备出运母港、运维母港,加快建设和完善海上风电质检认证中心、工程试验中心、大数据中心和集中运维中心。

风电资源丰富、港口条件优越、拥有稳定电源、消纳条件好、地处南海交通要冲等比较优势,有了这些加持,阳江建设国际风电城信心十足。

3月29日的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上,伴随着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域建设正式启动,标志着阳江在风电产业发展上按下快进键。

去年4月,“格百乐”号货轮载着5套海上风电机组起航,向越南隆安港缓缓驶去。这批装备均由阳江风电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是阳江风电企业出口的首批海外风电装备。这是阳江向海而兴的一个缩影。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材料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已建成投运;总规模120亿元,首期规模近20亿元的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这是阳江向海图强、阔步挺进深蓝的有力保障。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和建成投产,阳江在风电领域将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不远的将来,一个集海上风电研发试验、检测与认证、装备制造、港口服务与施工安装、运行维护与管理、大数据利用、人才培训等全产业链高度一体化的、国际一流的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将在阳江成为现实。

产业观察

向“风”而行

阳江探索广为瞩目

海陵岛国际风能大会已于3月28日至29日在阳江市召开。如此高规格会议在阳江举行,是阳江大力推动国际风电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几年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实现换道超车的缩影之一。

从2017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核准,到如今高标准建设国际风电城,短短几年时间,阳江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全国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之一,成效之显著令人瞩目。

有人说,阳江发展风电产业得天独厚。的确,阳江海岸线长约458.6千米,约占全省岸线总长的十分之一,海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但有了资源,是否就意味着一定可以变现?资源变现后,又能否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阳江海上风电发展,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理所应当。

2017年,省政府印发实施《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一系列决策部署为阳江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2017年,阳江完成了广东(阳江)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广东(阳江)全产业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能否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考验着阳江的智慧和勇气。阳江提出构建集“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并将加快推进全市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作为全市“三大硬仗”之首。之所以说是“硬仗”,就在于那时候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阳江海上风电产业一定可以规模化、经济化,一定会大获成功。

做正确的事,很重要。只有方向对了,才能事半功倍,才可能换道超车。事实证明,举全市之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是阳江根据自身优势、环境变化、市场需求、未来趋势等作出的正确战略选择。

方向对了,怎么到达?从阳江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外出招商,到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从制定出台《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到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尽可能为企业减少税负及交易、融资、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从建立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到进一步提升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发展的深度,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阳江正是凭着耐心、毅力、服务能力,正是凭着一系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组合拳”,不断形成推动阳江风电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硕果累累,众多国内国际第一,让阳江成为行业“领跑者”。我们也期待,阳江经验可以为更多城市提供借鉴意义,让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屹立世界之巅。

风正帆悬,未来已来!

链接

阳江风电产业五大优势

资源规模大

全市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4000万千瓦。已实现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占广东省半壁江山、全国11.5%,在建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

产业链条全

高标准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基本涵盖了从整机到叶片、电机、塔筒、风机基础、海底电缆、润滑系统等全链条风电装备部件,是全国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配套服务优

全力打造海上风电出运母港和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创新中心、大数据中心、运维中心的“一港四中心”,拥有广东省唯一的海上风电省实验室,世界首个海上风电学院,构建起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

市场条件好

广东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随着“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对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具有强大的电力消纳能力。阳江港口条件优越,1000公里服务半径内往东可辐射福建、台湾等地,往西可辐射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且产业基地临港而建,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

发展前景广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阳江作为广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战场。去年出台了《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规划》,重点建设国际风电城核心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引领区、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风电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球化海上风电母港、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撰文:赵强李孔青

图片均由阳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