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大美岭南 | 深圳大万世居:滨海客家 庭院深深

来源: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魏琴、黄铁安 发表时间:2023-04-11 15:53
羊城晚报 云上岭南  作者:魏琴、黄铁安  2023-04-11
“大万者,巨也”;言其多、盛之意。

策划统筹/魏琴
文/蔡鹏飞
图/马峦街道办
视频素材提供/坪山融媒体中心
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琴 黄铁安
海报/李焕菲

【编者按】“月光光,秀才郎,骑大马,过莲塘……”一首客家人童年时唱的歌谣,回荡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大万世居。这座建成于清朝乾隆时期的客家围屋,是全国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向外讲述着“滨海客家”浓郁的人文故事。如今,它被活化利用为当地“城市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

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46站走进大万世居,“大万者,巨也”;言其多、盛之意。它是客家围屋建筑的典型代表,四角建有炮楼,内部街巷四通八达、南北格局对称,保留了客家人的历史民俗和文化精粹,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客家人的流连变迁,极具历史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和体验深圳客家源流、民俗、建筑艺术和水利工程的活化石,对了解汉族客家民系及其源流和迁徙史有重大价值。(魏琴)

穿过城门,踏上古老的小径,从墙石到装饰,从柱形到雕刻,岁月的印记处处彰显。大万世居俗称“大万围”,是客家民系第四次大迁徙以及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与“迁海复界”后,曾氏一族创建与世代居住的地方。大万围为曾氏客家人曾端义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所建。他官至六品,被诰封儒林郎。

世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把建筑比作是凝固的音乐,这对以大万世居为代表的客家围屋来说可以说恰如其分。在这里,独具特色的布局和庭院景观,神韵犹存;各式古老房屋,雅致凝重。

大万世居门口摆放着一块“大万世居”的石匾,刻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 建筑呈“宝斗”形,以中轴线(祠堂门中点、中楼大门中点、正大门中点“三点一线”)为对称轴,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包括禾坪、月池等)约2.5万平方米,其中,共有房屋400余间。它于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墙,向来就能催生出许多故事,有人凿壁偷一束光,有人不畏权贵礼教……大万世居的古墙,斑驳可见,城砖厚重,是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三合土”是由沙子、黄土以及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制作时加入红糖、糯米酒发酵,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在古代属于建筑的上乘用料,非常坚固,由此可见古人智慧。

史料记载,大万曾氏是客家人里比较不同的一支,称为“滨海客家”。“滨海客家”是一批积极进取,思想先进的客家人,他们突破偏见,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曾经大万有一句传家格言“仁义礼智无愧乃心,乃是吾家孝子。士农工商各事一业,方为济世完人”。

民俗方面,“大万祭祖”活动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有“年初一拜伀祖、年初二拜祖公”。全村曾氏各家各户男女老少挑着鸡肉、猪肉、鱼肉三牲,带上香烛鞭炮,排着长队,麒麟锣鼓作前导,先拜坪山龙背开基祖简辉公祠,继拜三洋湖元恭公祠。

从寂静院落演变成打卡胜地,从人迹罕至到门庭若市,大万世居展现客家古风貌,焕发新姿态。闲暇的时候去一趟大万世居,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心灵冲击和文化滋养。

编辑:郭文瑜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