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融问道 始于足下 8小时走马花城看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羊网 作者:柳卓楠 张豪 郭思琦 谭铮 发表时间:2021-04-25 06:55
金羊网  作者:柳卓楠 张豪 郭思琦 谭铮  2021-04-25
参加“深融·问道”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峰会的嘉宾昨日到广州多地调研。约八小时的调研中,他们更深入了解了广州特质。

嘉宾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调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参加“深融·问道”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峰会的嘉宾昨日到广州多地调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柳卓楠 张豪 郭思琦 谭铮

深融问道,始于足下。4月24日,参加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深融·问道”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研讨峰会的嘉宾们,先后到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州起义纪念馆和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进行调研。

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要求。从创新驱动到绿色发展,从文化传承到媒体融合……在各个代表性参访点,来自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以及全国各地的新闻学界、新闻业界的嘉宾们驻足观看、聆听介绍,不时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约八小时的调研中,他们更深入了解了广州特质,观见广州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建言献策。

创新广州  

数字经济厚植新优势

“这里的规划太好了!很佩服广州在城市规划上的智慧。”当日上午10时,嘉宾们登上位于广州新港东路148号的环球贸易中心45楼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琶洲试验区”)展厅,从高空俯瞰琶洲试验区时,有嘉宾发出如是感叹。

琶洲,自古就是繁荣之地。自宋代开始,位于琶洲地区的黄埔古港就已成为“海舶所集之地”。时间来到21世纪,素有“中国第一展”“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之称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选址琶洲。2020年1月,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构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月,广州市印发的《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中提出,把琶洲地区建设成为“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可以说,如今的琶洲正站在大湾区发展的潮头浪尖。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琶洲西区,对面那栋大楼是阿里巴巴,隔壁是腾讯,周边还有唯品会、复星、国美、小米、TCL、科大讯飞等27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进驻,2020年,琶洲西区拍地企业共纳统营收464.3亿元,实现税收21.5亿元……”调研现场,工作人员向嘉宾们详细介绍琶洲试验区的发展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调研后表示,广州整体经济发展基础好,在城市发展规划方面有长远的眼光,“我很佩服广州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智慧。以琶洲试验区为例,这里不是简单地把土地分给各个企业,而是有规划有目标地建设智慧经济、数字化经济产业集群,吸引了像腾讯、阿里巴巴等多家知名企业进驻,形成了非常好的集群效应。”

从琶洲塔、黄埔古港到广交会琶洲展馆,再到阿里巴巴、腾讯、国美、唯品会接连进驻;从会展总部区、电子商务区,到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从传统商贸、电商云集,再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集群——琶洲正一步步实现新的飞跃。

琶洲的蝶变也反映着广州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的发展。

近年来,广州打造了以琶洲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以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截至2020年底,琶洲试验区内企业数量超28200家,其中2020年净增企业超4000家,营收达2690亿元。目前,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前列,特别是在机器视觉领域、服务机器人领域、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等部分行业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在不久前召开的首届中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融合大会上,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广州揭牌。此举既是国家对广州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肯定,也将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柳卓楠  

生态广州   

老城焕新人居环境佳

四月芳菲天,羊城生机勃。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都飘散着花香。结束琶洲试验区的调研后,上午11时左右,嘉宾们又马不停蹄地走进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感受生态广州的魅力。

“海珠湿地总面积1100公顷,占地面积是伦敦海德公园的七倍、曼哈顿中央公园的三倍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是全国超大城市中中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被誉为广州“绿心”。

让嘉宾们惊讶的是,在上世纪末,这里还是一个不断被侵蚀、岌岌可危的万亩果园。据了解,当时随着广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万亩果园慢慢被城市包围,周边满布低端农家乐和非法烧烤场。2012年,国务院批准采用“只征不转”政策,让这里逐渐蜕变成海珠湿地。2015年,海珠湿地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广东省目前唯一国家重点建设湿地。

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如今“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呈现出一幅湿地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能够在喧闹的市中心拿出这么一大块地来打造公园,广州太有魄力了!这对市民游客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总编辑廖鲁川感叹道,“这也充分彰显出广州区域规划的前瞻性。海珠湿地与毗邻的琶洲试验区,遥相呼应,优美的环境提升了区域的价值。”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总编辑刘长发也表示很认同。“广州真正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湿地建设方面,广州投入了巨额资金,如果在这边建房地产,可能经济效益立马显现出来,但是广州选择了生态发展,虽然短时间内经济有一些损失,但这是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他说。

“征收了村民的地之后,他们就业怎么办呢?”看着风景,人民日报《新闻战线》总编辑王刚发问。工作人员随即解释,征收的土地不改变其使用性质,仍然是农用地,当地村民如果愿意,可接受返聘来从事湿地日常维护工作。听罢,王刚说:“这样很好,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海珠湿地只是广州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宜游花园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州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开绿道网建设全国先河,建成绿道3560公里,2019年广州森林覆盖率达42.3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7平方米,高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广州是一座拥有优美生活环境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城市。”廖鲁川表示,美丽的自然环境与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结合,让这座城市充满韵味。“‘老城市新活力’,广州就像是一棵老树,正不断焕发新枝。它从未枯萎,而是茁壮成长,它的营养正来自于自然与文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豪

嘉宾走进广州起义纪念馆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摄

红色广州

英雄之城擦亮“红”底色

24日14时,广州起义纪念馆门口已人头攒动,不少青少年朋友来此重温红色历史、感受往昔峥嵘。经过短暂休息的嘉宾们,这时也步入了广州起义纪念馆,感受广州这座“英雄之城”所彰显的鲜红底色。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越秀区起义路200-1号,这里是为纪念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博物馆。”随着讲解员娓娓道来,一座黄墙白雕的“凸”字形建筑进入嘉宾们的视野中。“1927年,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广州一时间笼罩在腥风血雨当中。12月11日凌晨,伴随着起义路上的阵阵枪响,广州起义拉开了序幕。”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介绍,嘉宾们一同追忆起那段革命的记忆。

“在这里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一位嘉宾兴致勃勃地与同行嘉宾分享道。“确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心大城市建立政权。”讲解员介绍,在1927年广州起义后,此地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的巴黎公社”。

听完广州起义的历史,蔡雯感叹道:“来广州很多次,这还是第一次来广州起义纪念馆参观。”在她看来,广州起义纪念馆是一个很好的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的场所。“展厅里浓缩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脉络,虽然在书本里我们也能读到丰富的党史资料,但是亲临现场感受是不一样的。这里立足于广州的视角,很有价值。”

据悉,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全市红色史迹(不可移动文物)共1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近年来,广州红色史迹活化利用力度加大,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将于今年7月前完成改扩建。红色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红色旅游发展迅猛。

回溯历史,砥砺前行。广州近日编制了《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着力擦亮英雄城市名片,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范例建设。蔡雯表示:“红色文化的传播很有必要。如今我们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青少年更多了解红色文化,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她认为,应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不断延续红色文化的传播。同时她特别提醒,红色文化应该更新讲述的话语体系,“传播红色文化要符合新媒体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兴趣点,避免枯燥说教。”

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陈利云在此次调研中也看到了广州的不同面,“广州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革命历史的城市。”她认为,在媒体融合的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创新不同形式,“漫画、H5等都可以尝试,关键在于如何深入年轻人的内心。”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琦

嘉宾在越秀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体验新技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摄

融媒广州

文化+科技传媒新方向

“这个产品现在展示的画面,用手机是拍不下来的,只能拍到残影。”讲解员说。

“真的不行吗?我来试一试。”说话间,嘉宾们纷纷拿起手机,对着讲解员介绍的新产品拍照。

24日约16时,嘉宾们来到调研的最后一站——位于越秀区的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以下简称“花果山超高清小镇”)。在观看展品时,与嘉宾自身业务高度贴合的科技产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或在现场体验互动、或询价、或了解产品的应用场景。当谈及5G+4K/8K的产品应用前景时,不少嘉宾都表示,新技术能否落地,关键要看应用场景能否实现、能否和受众需求相契合。

花果山超高清小镇,是2017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的“一核五基十镇”中的十个互联网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广东省第二批“互联网+”小镇──越秀区“互联网+”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该小镇被国家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花果山小镇”“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称号。

“广州电视台搬迁至广州塔附近前,这里一直是广州电视台的办公地点。”讲解员介绍,花果山超高清小镇按照“远期规划和近期突破相结合、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产业升级和环境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广州广播电视台载体空间为核心区域,分三期打造,成为以超高清产业数字内容制作为核心的千亿级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

听到讲解员的介绍,马上有嘉宾表示:“这和羊城创意产业园相似,也是一个‘媒体+产业’的园区。”在调研过程中,王刚表示,电视台有视频的基础,但做新产业不能沿用旧思维,“不能循着旧路子,只用原有内容加新技术、新传输方式;而是应该回到应用场景中,考虑市场和人的需求。”他说,“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放在受众这里,这才有价值。”

在王刚看来,当下市场上相似的产品很多,所以无论是产品制造商或是媒体,对于受众需求点的判断与把握都更为重要。

提到受众需求,蔡雯对一块集编辑文档与图像缩放等功能于一体的石墨烯光子微晶屏特别感兴趣。她说:“这个用到教学中是非常方便的。”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蔡雯也关注到了产品的使用落点问题。她表示,当天看到的产品和技术都非常前沿,样式也很多,“但产品最后的使用者还是人。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人的需求去考虑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据悉,近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加快发展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工作方案》,明确加快发展“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到2022年,超高清视频及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将超4000亿元;广州主要城区将建成全国领先的5G网络,5G+4K/8K超高清视频将广泛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对于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委员,封面传媒董事长、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方埜表示非常有信心。“这个产业是非常有前景的,对媒体而言极为有用。”方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封面新闻在做数字文博相关内容时,也对相关产品的技术进行了研发与集成。在他看来,5G+4K的传输环境和技术发展,对于传媒业而言非常重要。“技术的发展将为受众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新闻的内容也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前是纸和笔,以后有可能就是从屏幕走向立体的、虚拟的、沉浸式的体验。就如23日在论坛上有位嘉宾提及的‘全真式’感受,这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将为传媒提供更好的生产方式。”方埜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谭铮

编辑: 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