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文化大篷车”开拔了!且看如何搅热社区文化出新出彩——
10月12日,
2020年文化大篷车社区行
(以下简称“社区行”)
正式开拔,
接下来的三个月将开进
省内各大社区和物业小区,
记录社区的“家门口文化”。
作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
和推动者,
文化大篷车展现社区
精神文明面貌,
成为主抓社区精细化管理的
政府部门认可的
南粤社区文化品牌项目。
宣传报道上立新求变
既能展现社区文化,又能配合发行大征订,2012年羊城晚报发起社区行,采编部门和发行部、广告部通力合作,策划新闻专题活动。2015年起,活动大平台接手,与各部门共同出谋划策,打造社区文化IP。
8年间,社区行累计开展500多场社区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辐射带动超百万居民。单一的新闻报道,已不能完整地体现某一个地区的人文特色和变化,社区行一直在宣传报道和活动策划上立新求变。
2018年10月29日A7版
2018年11月19日A5版
2019年11月18日A6版
2020年1月6日A6版
这个“新”,是报道内容格局上的迎新。2018年社区行响应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开展“共建共享和谐广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2019年,社区行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方向,开展以“弘扬家国情怀、共享文明社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红色精神感悟之旅、社区公益慈善行动、智慧社区建设等活动,为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实践样本;今年,社区行紧抓迈向小康生活的政策,以“防控战疫守护美好家园脱贫攻坚共建暖心社区”为主题,助力复工复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10月12日,2020年文化大篷车社区行正式开拔
这个“新”,是整合链条中的革新。社区行以党建引领特色社区建设为抓手,强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整合拓展链条中的多项资源,与指导单位强化合作,结合垃圾分类等时政热点,与“寻找社区最美工作者”、“爱有声有色”、“慈善读本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项目揉合,扩大并实现“文化大篷车社区行”从“项目、机构、组织、人群”四个方向的全方位覆盖。
海珠区龙凤街道服务中心五老职员服务中队《垃圾分类新时尚》
岭南丝路战鹰合唱团《若我归来》
这个“新”,是开拓范本下的创新。社区行致力打造为一个平台,凝聚众多“社区+慈善、社区+服务”的策划经验,涵盖大量新时代文明建设的社区实践,为广大社区提供可学习借鉴示范样板,也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了更多的样本参考。
合心合情促社区共融
社区行的“宣传报道+策划活动”经验,在于一个“合”字——整合、合心、合情。文化大篷车从一个展示社区和谐文化的舞台,进化成汇合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落地表现为合乎社区实情与民心,积极促进社区文化和服务的发展平台。
2017年至今,社区行力推“时来物转”社区公益链接项目,以义工时数兑换企业物资,回馈给有需要的社区居民。这种公益“利他”模式实践初显成效,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花地湾社区。连续三年,该社区邀请企业对社区居民的创作进行认购,推广社区资源重复利用的文化理念,发动居民和企业捐赠闲置物资,回馈社区有需要的家庭及群体,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动用社区自身整合资源促进发展,构建“社区互助、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社区帮扶,促进社区共融。
可口可乐
李锦记
亚太森博
通过“时来物转”,我们寻找到不少有共同公益理念的企业伙伴:天天洗衣、李锦记、亚太森博、可口可乐、中国银行、7—11便利店、中国大都会人寿……通过推动企业关注弱势群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弘扬企业爱心和社会正能量。
8年来,社区行的组织机构也在不断扩大。指导单位从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到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区服务中心,凡是与社区精神文明、志愿服务、公益慈善有关的政府部门,都一直给予我们指导;联合主办单位从广东省物业管理协会、广州市社会组织协会,到广州志愿者协会,凡是扎根社区服务的机构,都一起群策群力,将文化大篷车社区行牢牢地扎根于社区,为社区文化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时来物转”企业公益联盟授牌仪式
2020文化大篷车社区行启动仪式
寻找最美社区工作者启动仪式
连续八年担任评委的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他作为社区行的“观察员”,一路看着社区行出新出彩,紧贴时事政策,从内容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