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一周年特刊·聚焦】“人文之花”在岭东雄郡绽放
2020年,惠州城市得名千年,近500万惠州人民为之心潮澎湃,必将载入史册。恰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惠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惠州文脉》创刊一周年,羊城晚报与惠州市委宣传部携手创设“2020年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榜”。活动邀请到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蒋子龙、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斯奋等众多国内文学大咖担任评委,旨在评选出具有惠州文化特色、代表惠州文艺创作水平的文学作品。系列活动于2日至4日隆重举行。昨天起,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以及花地文学榜获奖名家、评委、国内知名作家等名人大咖齐聚惠州,参与“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榜”年度颁奖仪式、惠州“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建言献策专家座谈会、文学名家采风行等系列活动,共同见证“人文之花”在“岭东雄郡”绽放,为惠州献礼。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脉”,更是一座城市值得铭记的前世今生,她能够穿透时光的壁障,连接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座城市该如何展现重构、展现她的千年文脉?创刊于2019年11月22日的《惠州文脉》,用一年时间书写答案,用基层实践立下丰碑。
截至3日,《惠州文脉》出刊45期,共180个新闻周刊版面,出品上千篇“新闻+文化”佳作,从新闻的视角,以文化为魂,向外界传播惠州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惠州,作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素有“岭东雄郡”美誉。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历史环境,惠州文化和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交流频繁,形成了既有岭南文化共性,又具鲜明的惠州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独树一帜。
实践证明,惠州文化是一个瑰丽夺目的富矿,有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惠州文脉》一年来振臂高呼:本土理应高举岭南惠州文化旗帜,挖掘惠州千年文化脉络,弘扬惠州文化传统,把传承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新惠州的社会发展中,让惠州优秀文化基因植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使得惠州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让惠州千年荣光重耀,提升惠州群众的文化自信,为将惠州建设成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文化支撑!
过往为序章,未来皆可期。《惠州文脉》是传统媒体基因在惠州这块文化沃土上开出的“人文之花”。经过一年探索,《惠州文脉》已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脉”报道之路。更为可喜的是,在创刊一周年之际,“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榜”花落惠州,致力探索名家名作与本土创作融合的路径。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与匠心,与惠州本土携手同行,在文脉传承活化之路上不懈求索,继续推动《惠州文脉》不断丰富出新,并最终将《惠州文脉》培育成具有惠州文化特色的外宣平台。
我们继续承诺:以新闻为眼,秉承岭南新闻人的情怀与传媒专业精神,既埋头深挖,又抬头仰望,探索惠州文化古为今用的可能性,这是羊城晚报《惠州文脉》新闻匠心所在;以文化为脉,穿过沧桑历史的尘烟,发掘惠州文脉的魅力,以融媒体人文周刊的形式勾勒出“岭东雄郡”的传承之脉,这是羊城晚报《惠州文脉》的文化初心所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骁鹏)
惠州得名千年 文脉荣光重现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吴大海 通讯员 李慧诗
深秋时节,花开鹅城。惠州文化界翘首以盼的大盛事——“2020年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西子湖畔,全国各地文学大咖齐聚,人们将目光聚焦到岭东雄郡——惠州,沿着苏东坡的足迹,一时间仿佛穿越古今,跨越千年。
这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14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地理位置独特,东扼粤东咽喉,北控粤、赣要冲,水、陆拱卫广州,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山水兼备,流经惠州的东江,源远流长,滋衍万物。分处于东江两岸的西湖与罗浮,阴阳调和,钟灵毓秀;这里历代名人留下无数诗文,苏轼寓惠共两年零七个月,留下约580多篇(首、幅)佳作,去世前对自己一生的总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作为苏东坡晚年牵肠挂肚之地,又恰逢惠州得名千年,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传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擦亮“岭东雄郡”文化品牌。羊城晚报携手惠州市委宣传部适时推出《惠州文脉》,以新闻为眼,文化为脉。创刊一年来,爆款佳作不断,为惠州文化传承创新作出有益的尝试。
》》》深厚底蕴
岭东雄郡文脉千年,本土文化明珠璀璨
驾车沿广惠高速行驶,只要一下汝湖高速出口,就能看到花圃上立着“岭东雄郡”巨型标识,黄花红字,格外显眼。惠州市惠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慧仪介绍,这里是来惠人流量最大的高速口,是惠州对外宣传的绝佳窗口。这个巨型标识的竖立,意味着“岭东雄郡”招牌时隔100多年后重现惠州。
早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惠州主官何伟在惠州府署立下“岭东雄郡 梁化旧邦”石牌坊,耸立300年之久,后因战乱被毁。这“八字真言”反映出惠州的历史地位。“惠州地处大庾岭之东,秦始皇时就是军事重镇,入隋后更是粤东地区行政中心,雄踞一方。”惠州市岭东文史研究所副所长、惠州文史学者何志成如是说。
历经千年烟雨冲刷,惠州仍保留着一条很清晰的千年文脉!何志成介绍,在先秦时期,缚娄古国的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东江文明。秦汉之际,始皇平定岭南,赵佗建南越国,移民实边,和辑百越;及至两晋,佛道二教接踵而入,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外来文化渐次在东江流域传播,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
自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在桧山设立循州总管府以来,惠州一直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进入近代,惠州以其种种人文渊源和地缘之利,成为中国国民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惠州城市的雄武气魄,为近代中国孕育出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在惠州千年文化脉络中,涌现出了不少本土特色文化。惠州西湖妙在天成,历代以苏东坡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于此,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岭南第一山”,罗浮山自古就是儒释道融汇之地。在当时的文人心中,“罗浮”就指代整个岭南,堪称岭南人文渊薮;肇始于明嘉靖初年,惠州掀起了办书院的高潮,师儒水平之高,追随学子之众,科举功名之盛,前所未有……西湖文化、罗浮山文化、书院文化,只是散落在古城中的璀璨明珠,更多的文化宝藏亟待挖掘。
“可以说,惠州是岭南地区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城市之一!”何志成举例,广东有两个古国,一个是南越古国,即以现在的广州为中心。另一个是缚娄古国,以博罗为中心;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设置南海郡四个古县,分别是番禺、龙川、博罗、四会;隋朝分五岭以南为岭南、岭东、岭西三个行政区域,各设总管府。其中岭西为桂州总管府,岭南为番州(广州)总管府,岭东为循州(惠州)总管府。
》》》重大事件
因宝藏皇帝而得名,苏东坡为惠州代言
惠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得名千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鲜为人知的是,“惠州”这个地名的来源与宋仁宗有关。
据史志记载,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在岭东设立循州总管府,治所在归善县梌山(今中山公园),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等县。循州建制历经300多年后,至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循州为祯州。
宋天禧四年(1020年)三月,因避太子赵祯讳,祯州改名惠州,自此诞生“惠州”之名,沿用千年至今。赵祯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北宋朝第四位皇帝。
为什么要用“惠”来代替“祯”呢?这可能是源于一场美丽的误会。何志成说,古时州县,大多以当地山川命名。当时以循江(今东江)命名的循州已给了龙川,故祯州更名时只好用淮水(今西枝江)命名。西枝江在隋朝之前,是怀安县的主要水道,流经怀安山下,古称“怀水”,后又谐称“淮水”。何志成说,当时的祯州知州是个外地人,“淮水”发音成了“惠水”,就用“惠州”上报户部了。惠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历经千年!
如今惠州的最大文化名片,给本地文化带来无限荣光的大诗人——苏轼,也是仁宗朝发现的英才。“可以说,苏轼真正让惠州名扬天下。”何志成说,在这里,他不仅留下了东新桥、西新桥、苏堤、故居和朝云墓等遗情遗物,以及合江楼、泗州塔、嘉祐寺等一批因他的吟咏而名声大振的物化遗存,还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
他才华横溢,所到之处必题写诗词。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写下了580多首(篇)诗词、散文和序跋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成岭南风物千年不变的最佳广告词,至今脍炙人口。
苏东坡还给惠州人带来了比肩中原地区的文化审美,惠州士子们从他伟岸的人格和优秀的作品中不断汲取思想能量,逐渐树立起了延续千年的文化自信和进取精神。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清代诗人江逢辰的这句话,概括出了惠州人的文化自信,那是苏东坡留给这座城市的千年荣光。
自苏东坡后,一代代惠州文人开始描摹自己心中的西湖。知名画家黄澄钦年逾八旬,执笔画西湖30年,传承发扬西湖文化,自称为“补西园人”。他说,西湖与苏东坡分别是惠州两大文化名片。西湖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内涵又丰富,就成了惠州文化信息的宝库、图书馆,而苏东坡是一个文化符号。“两者其实密不可分,也成为后人挖掘传承的文化资源。”
》》》创新品牌
《惠州文脉》创刊一年,爆款不断回音不绝
惠州千年文脉延绵不绝,历史遗存众多。仅梌山一隅,就几乎涵盖了自隋唐至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遗存20余处。然而经历战火洗礼,以及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规模的城市化,历史文化遗存承受着冲击。不少专家提醒,要警惕惠州文化出现“断层”危机。
就在此时,羊城晚报《惠州文脉》横空出世。2019年6月20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与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在惠州座谈会晤,双方商定,要发挥羊城晚报文化优势,为惠州量身定制羊城晚报惠州地方版。经过近半年筹备,2019年11月22日,《惠州文脉》正式亮相,充分发挥羊城晚报的文化基因优势,以“新闻为眼 文化为脉”的独特定位,领媒体风气之先,以深度调查、观察、访谈、讲述等丰富的报道形式,结合相关文艺作品,展示一个立体的“岭东雄郡、文崇惠州”。
《惠州文脉》刚一亮相便迎来无数关注。首期《惠州文脉》正值广东省文化旅游节暨东坡文化节在惠州举办。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市民积极取阅,600份报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只剩下30份不到。2020年1月10日,在看望羊城晚报惠州两会报道小组时,李贻伟现场翻看了《惠州文脉》,认真地念出第二版的标题:“阐旧邦以辅新命”。“好,特别好!”李贻伟当场为《惠州文脉》点赞,连说了几个“特别好”,并强调:“我已经收藏了好几期。”
截至今日,《惠州文脉》已出刊45期,共180个专版,涌现众多爆款佳作,多篇有回音。《国内罕见!惠州深山藏有多个沉香古树群》引关注,两会上,李贻伟现场拍板支持;《惠州的千年荣光是“宝藏皇帝”宋仁宗开启的》启发当地推出系列宣传报道;《岭东雄郡千帆竞,再立潮头歌大风》助力“岭东雄郡”形象深入人心;《百年江孝子亭名字湮没60载何日能正名?》《飞鹅岭上的惠州版“八佰”:百余名学生书写抗战传奇》等调查,更是启发当地对文化古迹活化思考……
为何《惠州文脉》屡屡出爆品?它是羊城晚报与惠州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的周刊,选题经过双方研究探讨,精心打磨,紧跟时代热点,具有新闻性。如,结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苏轼特展,系统整理了东坡寓惠文化,并抛出如何活化的思考;电视剧《清平乐》热播,敏锐推出《惠州的千年荣光是“宝藏皇帝”宋仁宗开启的》;抗战主题电影《八佰》热映,深挖推出《飞鹅岭上的惠州版“八佰”:百余名学生书写抗战传奇》……报道引发裂变式传播效果,得到一致好评。
为何《惠州文脉》让老百姓关注?它的内容贴近惠州人文风物,聚焦惠州百姓身边事;挖掘惠州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升内容可读性;以古阅今,借历史故事和人文传统透视当今社会;着力打造精品读物,在版面布局、内容设计等方面,突出浓郁的惠州特色和人文气息。
为何《惠州文脉》让专业人士点赞?它立足于本土文化,又不局限于此,包容性强。《文脉众议》栏目以较强的开放性,为各行各业人才营造“意见表达场”;《文史杂谈》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让话题更有深度与广度;四版设置文艺副刊《西湖》,面向群众征集、登载以惠州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打造惠州文学创作高地。
“《惠州文脉》版面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何志成说,对惠州文化界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群众反响也相当不错,“经常有朋友登门要报纸”。他希望《惠州文脉》能继续讲好惠州故事,为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贡献力量。
总策划 | 刘海陵 张玲
总统筹 | 林海利 孙璇 胡泉 林利育
策划 | 马勇 邓真
统筹 | 陈骁鹏 刘智慧
来源 |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