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盛景、学讲话、勇创新,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全媒体报道品鉴

来源: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作者: 发表时间:2021-10-27 11:26
羊城晚报全媒视界  作者:  2021-10-27

大气磅礴三波攻势精彩纷呈


林洁

上周,广东各大媒体的报道聚焦在两个关键词:总书记、深圳。羊城晚报在总编辑林海利亲自布置主持下,对特区成立40周年的新闻报道分三阶段逐次推出,有章有法,繁而不乱。

第一波,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除了常规的报道外,10月13日羊城晚报以一个整版刊出《深圳改革挺进纵深》,该版文章由深圳站采写,要闻部精编,精彩纷呈。

第二波,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当天(10月14日),羊城晚报刊出四个版,除了新华社的大综述外,还刊出一个跨版的特区图片和一个版的原创稿件。其中头条是广东如何倾心尽力支持深圳发展建设的综述《倾心浇灌中国经济舞台上的“常青树”》,该稿的角度独特。另外,稿件以平民的视角讲述特区变化,采访扎实接地气,四个版面一气呵成,氛围深厚。

跨版的特区图片

第三波,10月15日,羊城晚报更是大手笔以8个版逻辑紧密地将庆祝大会以及总书记讲话的反赂进行全方位的展现,有场景、有人物、有解读、有纵深,同时以一幅长漫画进行点缀,把长漫的生动表达与大时政的厚重叙述做了融合呈现,既出彩又有创意。深圳记者站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策划安排将所有稿件采写完成,为8个版面的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闻部在各个部门抽调编辑的支援下,认真把关精编,是版面呈现最重要的保证。还有出版流程部和羊城派将一幅精美的长漫画分别在版面和移动端上展现出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重要节点的时政专题还是有可为之处,我们需要更关注重要节点的事前策划。所以,在采编所有部门的倾力合作下,呈现的效果有气势、有章法,阶段性地达到了预期策划目标。

   

“庆祝战”的关键词


宋毅

10月14日,总书记如约而至,参加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纪念大会,而为了这一刻,羊城晚报深圳的小伙伴们,已经摩拳擦掌了数月时间。从几天的版面反馈来看可以用版面好看,新闻耐读,故事感人来形容,而总结此次报道活动,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来记录此次宣传报道的幕后故事。 

1

兵贵神速

14日下午15时,接到报社编辑中心的安排,“两个发言人专访及个人感受,40名被表彰人中部分的人物采访;深圳干群对庆祝大会的反响;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地方的干群反响;六大要求的解读……今晚8点交稿”,需要完成4个版的采写任务,而此时,距离规定的交稿时间仅剩5个小时。咋办?

深圳站记者李晓旭来自复旦新闻系,在深圳工作时间超过10年,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任何交付的工作,总是出色完成,最关键的他是军人出身,让他对工作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极高,长期关注时政,稿件展示“稳准狠”。

鞭打快牛,我果断把六大任务稿件的统筹任务交付给他,仍然是军人一样的回应:“保证完成任务!”。

六大任务的核心精髓在哪里?哪些人适合对标解读?李晓旭在10分钟之内制定了指标和要求以及行文标准,大家照准执行,又快又准。晚上7点,六大要求的稿子已经准备完备。作为统筹人,李晓旭逐一过滤大家的稿子:从会议内容的表述到专家观点的对标,再到细节的推敲,专家间观点的对立统一,互相印证,半个小时时间,两个版的内容,行云流水,对,就是这种感觉。

编辑把长漫的生动表达与大时政的厚重叙述做了融合呈现

见报当天,深圳的一位同行专门打来电话,围绕此次报道的各家表现,探讨了半个小时,最后的结论是,“你们的展示是同城媒体中的翘楚!”               

2

分秒必争

陆建新、陈志列,是这次庆祝大会中40名受表彰对象的发言代表,沈婷婷和陆建新交往已久,采访没有障碍。而采访陈志列,却遇到了拦路虎:此公一直低调,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特种计算机,又属于一个相对

“隐蔽”的小众行业。“有谁能联系到陈志列吗?”群里一时静寂,半个小时后,仍没有结果。急呀!

我们向政府部门求助,绕了多个弯道,终于找到了万能的赵东处长,“哈哈,他是今天的大牛,多少人都在找他,祝你们好运!”20分钟后,沈婷婷的喜悦溢于言表:“嘘,宋站,我联系上了陈志列,他答应接受我的专访!嘻嘻”,这孩子版的快乐,隔着手机屏感染着我。事关重大,我还是发挥了唐僧的念叨:“你要考虑这次稿件展示是同台演出,背对背作文,因此……”

一个小时后,婷婷发来微信“采访陈志列搞定!”,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放心!40个人,由于很多都是线上了,我已经联系了6个,我觉得成版没有问题”。“我再单独写一个版都可以!”我分明看到了,战场上,一名战士一旦杀红了眼。

晚上7点,版面安排再次调整,陆建新、陈志列两人专访变成一个版,六位其他受表彰者扩写到一个版。“保证完成任务!”。临时受命,回答铿锵。这不是最可爱的铿锵玫瑰是什么?

“我采访的陈志列是真正的独家呢!”“要吐血了”,“腰酸背痛脖子痛”。22点,小女生的“交稿后感言”,让我倍感温暖和心疼呢。

3

奉献自我

深圳各界对庆祝大会的反响,不能流于形式记流水账,又要把各条战线上的反响充分展示,既要保持真实,又要抓“出彩”,形同大海捞针,既要有慧心,更要有责任心和政治判断,对于一直低调而淳朴周全的林园来讲,这个统筹任务非她莫属。

20多条稿件,两万多字,浓缩成4500字,这够“拧”:市里的反响和区里的反响该如何排布?市里的职能局委办和各区如何排布?基层干群的声音如何体现?专家的意见怎么拿捏?……

各界的反响,每天都要展示,雪片一样的涌来,一条一条看,一条一条揣摩,一条一条过滤:方向问题、政治寓意、行文表达、感情流露……统筹下来,竟然有七八位作者,怎么办?

在接下来各界的反响稿件作者中,多了不少新的面孔:于木子、蔡鹏飞……唯独少了“林园”。

我有些不解,悄悄问她。“你统筹,为啥版面上没有你的名字?”她回答,“看到大家都很辛苦,我不忍心把他们的名字忽略,哪怕只有短短几十字,我觉得那也是他们的心血和劳动!应该得到尊重啊!”

她的回答像她的人一样恬淡,我想到了当下的一个热词“奉献自我”。   

是啊!这个热词还要用在摄影记者王磊,副站长李天军身上,还有记者宋王群、郭起、王俊。

王磊每天准时提交最热辣的图片,还随时自己策划和执行段视频。李天军联系采访总书记三次走过的前海,事无巨细,各种繁忙各种累。宋王群、郭起、王俊,守土有责,紧紧抓住干群反响的动态,主动寻找突破点,让版面更加鲜活,内容更加丰富,读者喜闻乐见。

   

凝聚主线 生动接地气


杜卉

接到文本创作策划的要求时,我从头审视了一番,这次的结构是总起-深圳、珠海、汕头三地-广东总结。在这个文本之中,能构成长漫的凝聚力的“一条主线”并没有很具化的视觉形象,比如说一条高速路,一条风景带,这种都没有,和以往常见的长漫形式不太相同。没有视觉逻辑线,会容易在画面表现上造成散漫感,这是这个长漫表现上的难点。

唯一的解决之道也在文本之中,就是文本里表述为“表情”的这个部分。

在文本描述中,文本作者以采访者/主持人的身份定制了一个现场评论员一样身份的存在,以“表情”标注。

长漫画主创杜卉在设计漫画

我想到,如果给这个表情一个具体的、通用的形象贯穿了整个漫画,就能给这个横跨三城的总分总结构长漫带来一个时而在场、时而跳出来评述的具象主持人,这就解决了画面视觉逻辑线问题了。

所以我需要一个主持人承担“表情”。

有鉴于画面中会有四个美编负责画人,大家笔调必定会有差异,我们在统筹时候已经为了避免画风差异太大将人物形象们限定为“贴近写实,可以描照片”的风格,这个前提下,主持人形象和写实人类距离越远越方便大家视觉上的辨析。

我和出版流程部副主任蒋铮探讨过,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只代表羊城晚报的吉祥物——“羊”,蒋铮说这漫画要全网推送不合适用羊晚形象。我就换思路,提议用性别不明的一个小物件,比如机器人。这个建议获得了蒋铮的认可。

机器人有很多种样子,蒋铮说的“未来发展方向”限定了机器人的形象应该是未来的、先进的、理想化的。

这世界上现存的机器人形象里,带着“真善美”属性的机器人,最著名的就是《机器人总动员》的“夏娃”。

她造型流畅美好,和人类外形有足够的距离,带着科技感和未来感。

但是她的“脸”未免相对冰冷一些,显得表情比较单一,是我可以再改进的地方。

这时候我就得提我们国产二次元的一个重要形象了:哔哩哔哩小电视机

哔哩哔哩是“颜文字”的“重灾区”,拥有特别丰富的符号化表情——颜文字表现,它的logo里就是用电视机和颜文字构成的卡通形象。

我把“夏娃”给球状化(萌化)再加上哔哩哔哩小电视的表情表现方式,就足以满足基本需求了。有鉴于需要这个形象在画面里奔波劳碌到处飞,我给它加上了显而易见的“飞行”属性——头顶螺旋飞行翼。这个形式的始作俑者是“哆啦A梦”的头顶竹蜻蜓,但最近因为我国的大疆无人机也是顶螺旋飞行翼出现的,倒是让它看起来能焕发新生了。

我对这个形象的定稿还是挺自得的。从实现效果来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视觉逻辑线”统合作用。这对我而言也是个成功经验,它会在今后成为我创作上的参考案例。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