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老城焕新

来源:金羊网 作者:罗仕 发表时间:2021-10-29 15:47
金羊网  作者:罗仕  2021-10-29
当好粤剧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展示者和讲述者,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展示、弘扬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三年来,广州全面焕发“老”的经典魅力和“新”的时代活力

云端鸟瞰广州城区 图/视觉中国

广州开发区内,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大石 图/视觉中国

永庆坊内一角 图/视觉中国

image.png

暨南大学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创造更好条件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

时间回到3年前。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先后视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暨南大学、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总书记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

殷殷重托,照亮前路。三年来,广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优化完善“1+1+4”工作举措,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举全市之力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全面焕发“老”的经典魅力和“新”的时代活力。

永庆坊:无处不散发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视察足迹:

在永庆坊,习近平总书记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

总书记说: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记者回访:

粤剧艺术博物馆里粤韵声声,恩宁路上岭南传统建筑鳞次栉比,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的“三雕一彩一绣”千姿百态……走进今天的永庆坊,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不散发着岭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年前,总书记视察粤剧艺术博物馆时指示,要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告诉记者,三年来,粤剧艺术博物馆牢记嘱托,当好粤剧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展示者和讲述者,致力于将博物馆打造成为展示、弘扬粤剧艺术和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粤剧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中进行传承。”马楠表示。为此粤剧艺术博物馆十分重视培养青少年对粤剧的兴趣认知,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如行当描绘、脸谱绘制、行头制作等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馆内少儿粤剧传承基地也积极与学校共建,每周开设4期粤剧理论和表演课程,先后有400多个孩子参加了系统学习。今年起,博物馆还扩大了普及参与面,每月定期开设两期“粤韵传承青少年研学体验课堂”,受到了青少年的热捧,越来越多的孩子正成为粤剧的小小代言人、传承者。

数据显示,三年来,有140多万人次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品读粤韵风华,感受岭南传统文化。马楠欣慰地说:“在参观人群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有朝气的面孔,这反映了博物馆和粤剧艺术的影响力、辐射面不断扩大,也折射出粤剧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活力。”

广州看西关,西关看恩宁。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浓缩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精髓,传承了珍贵的广府民间民俗,承载着浓郁的南粤风土人情。

三年来,永庆坊这个典型的老城区,发生了喜人的新变化。当年总书记视察时的永庆坊旧城改造由一期面积不到800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二期面积近8万平方米,成为广州人气文化地标,游客纷至沓来。2020年8月,广州市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开业。如今,12个非遗大师工作室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其中就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象牙雕刻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所建立的牙雕技艺大师工作室。张民辉说:“工作室除了让市民和游客参观、选购,更会与他们一起分享牙雕技艺的历史与现状。这种以绣花功夫进行的旧城改造,让本来就是从民间中来的非遗文化项目重新回到具有烟火味的环境中,让市民和游客在游览充满古老风情的大街小巷时,也能体验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通过微改造,如今的永庆坊一头是乡愁,一头是变迁——成为国家级4A景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街区,成为广州展示岭南传统文化、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窗口,照见着广州的过去和未来。

暨南大学:每位学生都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火种

视察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知名华侨学府暨南大学,观看校史展览和办学成果展示,了解学校教学科研、文化学术、人才培养等情况。

总书记说:

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

记者回访:

“暨南大学始终把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的使命。每一位学生在国际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火种。”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总书记的嘱托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三年来,暨南大学坚持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实施24条专项行动计划,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聚焦用力、持续发力,奋力将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细、落小、落实。

作为百年侨校,三年来,暨南大学积极打造中华文化海内外传播的“孵化器”,学校新增了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两个国家级文科平台,并成立了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中心。

同时,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传播的“大平台”,制定了《暨南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以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与人生、文化与中国发展和文化与世界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板块,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3门课程成为港澳台侨学生通识必修的标杆“金课”。

如今,暨南大学在全球有132个校友组织、40多万名校友,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香港校友6万多人、澳门校友2万多人、台湾校友5000多人。“暨大人成为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坚定支持‘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高水平使者。”林如鹏说。

三年前,暨南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洪子朝作为学生代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他告诉记者:“那天的每一幕时刻影响着我,习主席的谆谆教诲时刻萦绕在我耳边,激励着我前进与成长。”三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学校主办的台湾学子岭南行、话中秋迎国庆、中国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暨大人,我将当好中华文化传播使者,传承传播好中华文化。”

广州开发区:8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视察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同在场的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研发、销售、出口等情况。

总书记说: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希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回访:

走进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园区中央地带一块巨石尤其醒目。巨石上镌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这八个字,正是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园区时,提出的殷殷嘱托。

三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刻认识“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韧性所在、创新的活力所在,瞄准“卡脖子”、聚焦“断链点”,为“能办大事”创造一流条件、打造一流平台、营造一流环境,交出了一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时代答卷。

“我们始终把‘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命题。”黄埔区副区长徐丹表示,通过在国内开创中小企业暖企政策体系先河、构建“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发展培育体系等举措,广州开发区让中小企业站C位、当主角、唱主戏。目前广州开发区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广州开发区冲刺“万亿制造”的主力军。

就在5天前,2021年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会上宣布,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正式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00亿规模的重大专精特新产业基金项目在会上签约,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百人会正式成立。

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近年来,黄埔区经济动能澎湃、万象更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广州开发区排名稳居全国第二,科技创新、财税总收入、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上市企业总数5项主要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黄埔区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区前列,连续3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决心、更强举措、更优服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办成大事’‘办好大事’。”徐丹说。

就在上个月,总书记三年前视察过的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凭借先进技术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获得国家工信部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公司副总裁龙璞表示:“目前明珞装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67项,近三年增加了将近300项的知识产权专利,其中国内/国际发明专利100余项,有十多项行业内为全球领先。”

三年答卷

广州“四个出新出彩”

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

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三年来,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深入发掘超大城市经济规模、创新带动、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19872亿元提升至2020年25019亿元,年均增长5.2%;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029.12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9.8%、全省9.7%),两年平均增长5.3%。

三年来,广州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3+5+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2020年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4%,2021年上半年提升至31.2%。

三年来,广州枢纽门户功能不断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位势稳中有升,2020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球第1,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稳居全球前列,广州南站客流量全国第1,地铁运营里程全国第3。

三年来,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8690家增加至2020年1.16万家。2020年广州在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全国第二,在《自然》杂志全球科研城市50强中排名由2018年第25位提高至2020年第15位。

三年来,PM2.5年均浓度从2017年3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2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7年80.5%提升至2020年90.4%,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民生福祉稳步提升,连续三年获评“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四大品牌”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范例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一直是岭南文化中心地。近年来,广州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范例,高标准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扎实推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完成改造提升,连续4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三年来,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图书馆之城”建设基本完成,“博物馆之城”建设有序推进,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全民阅读指数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

三年来,广州文艺精品层出不穷,屡获国内国际大奖。其中,舞蹈《醒·狮》获“荷花奖”,电影《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获金鸡奖提名奖。

与此同时,广州文化旅游产业实力日益壮大。广州成功创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番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园区平台。文交会成为“最广州”文化名片,2020年签约金额达182亿元。广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2017年2148家增至2020年超2800家,增幅超3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至6.3%。

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年来,广州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形成信息服务、金融、批发零售等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年来,广州着力提升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获国务院批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着力擦亮“时尚之都”“会展之都”“电商之都”“美食之都”“定制之都”五大城市消费名片。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219亿元、商品进出口总值达9530亿元,2021年上半年分别增长19%、25.8%。跨境电商进口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2020年达472亿元。

三年来,广州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国家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成效、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由2017年第37位上升到2020年第21位。

广州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项目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140.64亿元,规模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三,占GDP比重72.5%,服务业总体规模、质量效益、企业数量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均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9557.69亿元,增长12.8%。

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着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近年来,广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理念,坚持对标+创标,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至4.0改革,着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三年来,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成果显著,被列入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在2019年、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均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两年全部18个指标获评全国标杆;在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15项创新举措中,广州市有4项入选。截至2021年上半年,广州实有市场主体289万户,比2017年增长65.1%。

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在广州这片投资热土上,本土企业蓬勃发展,一大波优质企业进驻。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拥有世界500强企业5家、中国企业500强22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7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8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39家。

截至2020年年底,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3.4万家,2021年上半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6.2%,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330家,比2017年新增33家。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