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以清单批量赋权方式,赋予深圳更多自主权 首批40项授权事项22项已落地

来源:金羊网 作者:李晓旭 发表时间:2021-10-29 22:28
金羊网  作者:李晓旭  2021-10-29
一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22项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余18项事项正在有序推进,成功创造多个“...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旭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年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中,22项正式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余18项事项正在有序推进,成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实现多项“全国领先”。

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过去一年中,深圳在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民生服务供给、国际规则对接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出了一批改革成果,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深圳证券交易所时隔21年恢复了主板发行功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的市场格局,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顺利上市。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圳实行地上地表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制度,试行地下空间分层设权,形成配置更精准、调节更灵活的空间资源配置机制。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深圳率先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以特区立法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个人破产法规,成立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今年7月审结全国第一宗个人破产案件,填补了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空白。同时,深圳大力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首创市场主体除名制、依职权注销制,试点歇业制,目前已批量除名531家商事主体,依职权注销85家商事主体。

改革红利也正在不断释放。譬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以来,新上市公司208家,IPO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港澳涉税、规划、医疗等专业人士获准在深圳提供服务,在港澳上市的9种药品和2种医疗器械率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批使用等等。在通关便利化改革方面,深圳推出便利通关“新29条”措施,着力打造一流的通关环境,特别是大力推行“湾区组合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报关成本降低30%。今年1-8月,深圳进出口总额增长15.9%。

通过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圳进一步释放了发展活力。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圳的商事主体仍然保持强劲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商事主体超过370万户,同比增长7.2%,商事主体密度稳居全国城市的首位。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科技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有8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74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与主要经济增长点。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深圳47条经验和创新做法,首要一条便是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具体来说,深圳以立法形式明确将不低于30%的市级科技研发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也是全国首例。深圳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科研经费长期稳定投入机制。同时,高标准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鹏城实验室,高水平打造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平台。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1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93%,位居全国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万件,占全国的1/3,连续17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为新时代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树立新的样板。

在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优化方面,深圳率先实行了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持续优化了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的使用权。

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圳要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深圳成为多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深圳也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扛起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更好地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开展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有力支撑。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在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率先完善各方面制度,构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有利于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核心引擎功能。

此外,开展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有利于以规则衔接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发展。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在促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方面,深圳作出了颇多尝试。比如在跨境司法协作方面,探索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泛亚太地区破产重整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等。比如完善高层次人才居留便利制度,实行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为居住在港澳的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进行投资创业、经贸交流以及来华工作都提供便利等。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都是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在首批授权事项中,28个事项在前海先行先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国际人才服务工作站等也都在前海落户。

牢记嘱托

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稳健推进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也是创新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综合试点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一年来,正在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稳健地向前推进。

一年多来,深交所深化推进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特别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平稳落地后,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持续向好,深市主板恢复了发行上市功能。深交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市314家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总市值约6万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在A股市场中占比7%,凸显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的引领作用,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深圳市成熟企业及“三创”“四新”企业数量多、覆盖广、质量优,是深圳市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宋丁认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革,“未来更多的企业在深市上市,入门难度降低了,但是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难度增加了。如果运作不到位的话,退市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了。”

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频频进入国际国内权威的大学排行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新面孔成功入选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深圳技术大学首次独立招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近年来,在民生教育领域,一条又一条重磅新闻,让关注深圳高等教育的人们惊叹不已。“十三五”以来,深圳抢抓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机遇,加快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深圳高等教育实现“惊人一跃”,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在过去,各地的大学毕业生非常愿意来深圳就业,而如今各地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去留,加上深圳房价高企,这时候从各地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优势相对就弱了。”宋丁认为,深圳势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建设,使得大学内部涌现更多的优质教师以及科研成果,促使学校排名不断靠前。

在城市治理方面,深圳推动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探索按照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促进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宋丁表示,作为一个缺地的城市,深圳对空间的综合利用以及治理,一直抓得比较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对城市更新而言,随着整体房价的提升,导致城市更新的成本以及难度也相应增加,这个矛盾并没有完全化解开来。现在需要逐步找到一些办法,来解决改革和推进过程中的一些难题,使得这项工作能够继续往前推进,深圳依然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宋丁说。 (李晓旭)

数说

●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目前已批量除名531家商事主体,依职权注销85家商事主体。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实施以来,新上市公司208家,IPO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

●打造一流的通关环境,特别是大力推行“湾区组合港”,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报关成本降低30%。今年1-8月,深圳进出口总额增长15.9%。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商事主体超过370万户,同比增长7.2%,商事主体密度稳居全国城市的首位。

●截至2020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有8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

●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13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93%,位居全国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02万件,占全国的1/3,连续17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