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脉】汕头活用“侨”元素打造文化名片 “岭南第一侨宅”成缩影

来源:金羊网 作者:蚁璐雅 王沫依 黄士 发表时间:2021-11-11 18:49
金羊网  作者:蚁璐雅 王沫依 黄士  2021-11-11
著名学者冯骥才到访陈慈黉故居,称赞潮汕“文化浓郁”,对潮汕古建筑给予“古艺集粹、当世精华”的高度评价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王沫依 黄士

羊城晚报11月10日潮人文脉报道版面

俗话说:“潮汕厝,皇宫起。”意思即是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11月初,著名学者冯骥才来到潮汕地区,在参观了陈慈黉故居、永兴里潮汕古建筑民艺馆后,称赞潮汕“文化浓郁”,对潮汕古建筑给予“古艺集粹、当世精华”的高度评价,这又将大众的目光拉回于此。

潮汕建筑以民居和宗祠为代表,与嵌瓷、木雕、石雕、灰塑、彩绘、漆画等潮汕民间传统工艺相融合,包含“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等多种建筑形式,具有其独特风格、建筑特色和美学价值,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便是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侨宅,还有着“潮汕小故宫”的美称。近年来,经过一系列修缮活化,陈慈黉故居已成为许多游客潮汕之旅中最喜爱的游览景点之一,也是汕头市全力打造侨品牌的一处缩影。近日,羊城晚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探寻历史,近距离感受这座潮汕民居瑰宝的魅力。

陈慈黉故居

桑梓情怀 旅泰华侨心系故乡

汕头市前美村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村落”“中国最美乡村”,也是著名的侨乡,其中最负盛名的华侨当属旅泰的黉利家族——经历四代人近百年的打拼,黉利家族成为富甲南洋的豪商巨贾。整个家族中又以陈慈黉为代表人物,他成功开创了机械化加工稻米的先河,促进了泰国农业的发展,同时累积了巨大的财富。1903年,陈慈黉将业务交给次子陈立梅打理,随后返回故乡前美村。

漂泊多年的华侨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归乡后的陈慈黉开始在家乡兴建住宅,也就是如今著名的陈慈黉故居。这座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拥有506间厅房的建筑,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善居室’。”前美村原党委副书记陈作松是村民口中的“陈慈黉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前美村民,他对陈慈黉故居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了解。他告诉记者,善居室自1922年始建,历时17年才建成;1998年,黉利家族“善居室”继承人陈天禧与前美村村委会对陈慈黉故居进行合作开发,增设陈慈黉侨史馆、潮汕民俗馆、潮州功夫茶馆等,打造潮汕地区旅游新亮点,以旅游促收入反哺文物保护。陈慈黉故居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陈慈黉故居

据悉,陈慈黉另外的三处宅第近年来也陆续修缮,善居室二期修缮工程即将开工。在陈慈黉故居的带动下,前美村推动“美食+旅游、农业+旅游”相结合的乡村发展模式,在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建成传统文化体验区,建设潮侨文化展示馆等,为古村落保护活化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

洋为中用 三种风格成就建筑瑰宝

潮汕金漆木雕、石雕、嵌瓷、彩绘……环顾陈慈黉故居,多种潮汕传统工艺随处可见,放眼望去只觉雕梁画栋、色彩斑斓,这正是潮汕传统民居及建筑的重要艺术特点。比如在庭院的入口处精美金木石雕,以花鸟、祥禽为主,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一些屋檐墙瓴则用彩绘和彩瓷进行点缀,色彩缤纷,极具观赏性。记者穿梭于不同的庭院中发现,每间院子并不是同一个模板复制而成,而是各有各的特色和韵味,竟连地砖的样式也不尽相同,可谓是“一庭一风景,一院一世界”。

故居中的木雕

另一方面,陈慈黉故居也将诸多东南亚及欧洲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比如用于装点门窗的几何形瓷片是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以蓝色、绿色、黄色为主,形状是国内建筑风格中少有的三角形和菱形;罗马柱、石膏泥塑和大理石板材等的运用体现着欧洲建筑的风格;各式各样的花纹瓷砖颇具古典色彩,从动植物到文字字母再到多种题材的组合,充满着文化碰撞迸发的想象力,让人时而联想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时而又像走进一幅写意的中国画。

中西合璧,洋为中用,陈慈黉故居既有潮汕民宅建筑的严密与皇家建筑的富丽堂皇,又有西方建筑的敞亮典雅,不仅是潮侨文化的缩影和见证,也是潮侨文化的“活字典”,更是潮汕建筑学上的教科书。据了解,该故居建造时所用到的玻璃、地砖、石材等建筑材料多从欧洲、东南亚和上海等地运来,历经百年色泽仍艳丽如新。

“这座古宅处处都有着工匠精神,偌大的院子里,随便走到哪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它的精致和用心。”陈作松随手指了指身旁一根的梅花形石柱介绍道,“比如这根石柱,虽然造型繁复,但它的柱础、柱身与柱头都是出自一根石料,是用银元手工打磨、精雕细琢而成,并非多部分衔接起来的。潮汕有句俗话叫‘慈黉起厝,好慢孬猛’,这就是说陈慈黉非常注重建筑质量,只求好、不求快的匠人精神。”

活化利用 汕头打造多维立体侨文化空间

1996年时,陈慈黉故居还是前美村村委的办公点。近年来,陈慈黉故居的变化非常明显。陈作松告诉记者:“首先是社会意识改变了,最明显的是游客和乡民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其次是自陈慈黉故居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有了资金和项目后,这座潮汕侨领故居的活化程度、保护投入力度都得到极大提高,接下来,还希望有更多的举措和规划。”

陈慈黉故居

正如陈作松所感受到的,日渐提高的活化意识、全力打造的侨品牌,正是汕头市近些年致力思考的方向。为此,汕头也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记者从汕头市侨务局了解到,近年来,汕头聚焦城市根脉文化传承,着力打造“一街、一馆、十村”的多维立体侨文化空间,升级改造华侨历史文化博览街区,积极规划建设潮汕华侨博物馆,大力建设十个兼具“潮”“侨”文化特色的“最美侨村”,凸显侨乡魅力,构筑潮侨精神家园。与此同时,进一步梳理凝练华侨文化旅游资源,将樟林古港、陈慈黉故居、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等华侨文化资源纳入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十大文旅精品线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游径”中,串珠成链,打造华侨文化旅游线路、华侨寻根文化线路,吸引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旅游观光、回汕寻根探访,唤醒海外华侨华人乡愁记忆,凝聚侨乡向心力量。

此外,2021年初,汕头正式启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八个一批”工程,明确提出做好侨批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推动侨批记忆工程,加快汕头侨批文物馆的整合提升。借助大型展馆,开辟侨批精品展区,同时生产侨批文化相关衍生品,通过制作生产侨批仿真件、与中国邮政汕头分公司合作设计制作侨批纪念邮册等,多措并举提高侨批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着力传承弘扬华侨的家国情怀。

文脉一线

探寻陈慈黉故居

走入一幅恢弘精致的水墨长卷

羊城晚报记者到达前美村陈慈黉故居的当天上午,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在蓝天的映衬下,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潮汕传统建筑显得古朴安静又富有生命力。

“规模宏大”是访客对陈慈黉故居的第一印象。如今被称为陈慈黉故居的,仅是原十余座中的四座,是1910年后陈慈黉及其家族在前美兴建的“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其中,最引人瞩目、修缮完好的便是“善居室”。

据介绍,“善居室”占地面积6861平方米,共有厅房202间,建筑结构是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驷马拖车”风格,为双层四进式宅第建筑,四周及后胞均为两层洋楼,厢房仿北京故宫的东西宫建筑,各成若干院落,前后天桥密布,处处相通,也是四座建筑中最为豪华、最为庞大的一座。

探馆途中,听到解说员介绍这样一则趣闻——民间戏说当年陈家雇了一名专门开窗关窗的佣人,自晨起开始将所有窗户打开,便到了午饭时间;再将所有窗户关上后,此时太阳就落山了,可见其恢弘。

故居落日美景

初入善居室,只见白墙灰瓦,几棵榕树亭亭如盖,木雕、石雕等潮汕传统民间艺术点缀着庭院,犹如一幅水墨画卷。但仔细观察,窗上蓝绿相间的陶瓷贴片又杂糅了一丝南洋风情,全因旅泰华侨陈慈黉在回归故土后也不忘将东南亚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居室中来。

小路曲折迂回,通向每个不同的庭院,顺着楼梯,记者走上二层观景台,将一众故居风景尽收眼底,连绵的屋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宅第之间并非完全封闭,二楼的长廊将它们连接起来,萦回曲折,宛若迷宫,但每个院落也有属于自己的大门和厅房,建筑群整体统一又相对独立。

游客在拍摄

“陈慈黉故居是我们这几天潮汕之旅中最喜欢的地方,既包含了咱们中国传统元素,又点缀了西方和东南亚元素。”刚随家属迁至广东的张女士与李女士,最近利用闲暇时间走了不少地方,对于陈慈黉故居的古朴气质,他们评价颇高。李女士边忙着拍照边笑着说:“我们早就发了朋友圈和小视频了,给我们点赞的人还不少呢!”

总策划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马汉青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