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保过班”:交钱容易退费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通讯员 陈昕宜 方静娜
“确保过分数线”“不过全额退款”……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生源立下“军令状”,在需要退款时又找种种借口拖延,学生家长如何正确维权?近日,梅州市蕉岭县法院审结一起教育培训合同纠纷案件,判决被告丘某和陈某向原告冯某退还教育培训费15万元及利息。
眼看儿子小聪就要参加高考,冯某与其他家长一样焦虑不安。2019年12月1日,冯某与丘某、陈某签订《培训协议书》,约定丘、陈二人为小聪安排培训课程,确保其顺利通过鲁迅美术学院专业考试并在有效排名以内,培训学费46万元。若小聪专业考试未合格,或专业考试合格且高考文化分数达到该校录取线但未被录取,或文化分数未过该校分数线,丘某、陈某都应于2020年9月10日前向冯某全额退还培训费。
经过培训后,小聪参加2020年度高考,但未被鲁迅美术学院录取。丘某、陈某向冯某退还31万元后,就以疫情影响、行业不景气等理由推脱,剩余15万元一直没有退还。冯某遂将丘、陈二人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冯某与被告丘某、陈某签订的《培训协议书》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双方均应依约履行义务。被告未能完成培训任务,依约应全额退还培训费,但至今仍有15万元未退还,属违约行为。原告请求两被告立即退还培训费15万元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利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过度贩卖教育焦虑,顺势推出“保过班”,借机大幅度提高培训费用,严重破坏教育良好生态。这些培训机构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难以保证培训质量,在面临多名学生同时要求退还高额培训费时,通常会采取躲避、拖延、甚至“卷钱跑路”的方式,导致退款困难、周期长。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法官提醒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注重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理性选择培训课程。可以借助“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等相关平台,深入了解培训机构的经营资质、办学许可、师资力量、相关配套设施、售后服务等情况,认真阅读合同的重要条款,特别是对合同中的排除、限制、免除责任的条款,要问清楚、讲明白,避免草率缔约导致后续维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