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区”建设引领2022,全力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1-21 14:16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2022-01-21
“双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也是广东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纲和总牵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深圳报道 

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广东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牵引带动全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广州期货交易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首批湾区标准目录、首次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等重大改革落地见效,“轨道上的大湾区”也在加快形成。

“双区”建设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广东的重要使命,也是广东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纲和总牵引。

展望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重点工作时,“双区”继续被放在了首位,提出将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总结,新一年“双区”建设的重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双中心”,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双联通”,轨道、口岸“双基建”,此外,横琴、前海等重大平台,也将在“双区”建设中扮演更重要的带动作用。

纵深推进“双区”建设

一直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并支持深圳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21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22项省级支持措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项授权事项大部分落地并在全国推广,广深“双城”联动首批27项重点合作项目和7大领域专项合作也扎实推进。

新的一年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将持续深化,从政策开放进一步迈向制度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五大战略定位”“五个率先”,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高质量谋划实施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建设,加快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等。

在“双区”建设中,尤为关键的一条是如何做好与港澳的协同发展、资源互通。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和“双城三圈”的概念。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全力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工作时专门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间。

郭万达认为,这是关于“双区”建设的重要亮点之一。北部都会区的概念自去年提出后,就引起了较大反响,香港在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将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提供15万个科创方面的职位。深圳积极对接,深化深港合作,未来将打造大湾区一个新的科创中心。

广州今年也将有望迎来诸多大动作,包括建成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等试点落户。建设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实施中新广州知识城条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提升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开发开放建设水平等。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标志着两个合作区的建设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几乎毫无意外的,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对两个合作区的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包括科学编制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推动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组建合作区开发投资公司,吸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龙头企业设立研发设计中心;推动出台新一轮前海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聚焦“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推动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人才引进等支持政策覆盖至扩区后全部区域,提升深港服务业合作水平等。

在观察人士看来,横琴的关键在于“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前海要进一步探索改革开放,丰富产业业态,为香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两个合作区的共同点在于加强与港澳的互联互通。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指出,新的一年里,推进横琴、前海两大合作区的建设,关键是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抓紧做好规划,二是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三是要把政策等优势切实转化为港澳的成果进得来,产业落得了地。

“双区”建设支撑引领广东省发展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双区”建设将发挥支撑引领全省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高效畅通经济循环、打造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高地和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五个方面的作用。

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会员、深圳公共管理学院特聘研究员杨海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区”不仅要自身高质量发展,还要带动区域之外地区的共同发展,从而支撑广东省的发展。

杨海波总结了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广东交通跨越式发展,使21市高效联通,各要素高速汇集发酵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的形成;二是加强城市之间规则、机制的软联通,提升沟通交流效率,将广州、深圳等地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快速推广至广东其他区域,降低区域发展的“学习成本”;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梯度结构,强化“一核一带一区”战略布局,四个万亿GDP城市担当起先锋,以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区域发展;四是推动港澳进一步融入广东发展格局,增强广东与港澳经济发展的黏性。

“十四五”时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是制约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

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中心战略一室负责人张燕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跟“双区”战略统筹起来,放大“双区”战略的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既把国家战略落实到位,又解决本省内部的短板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这也是诸多经济观察人士的共识,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关键要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作为主动力源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强核”,包括推动广州、深圳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发挥好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深化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促进东岸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向西岸延伸布局。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继续强调,深化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引导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梯度转移,推动各功能区深化产业统筹、项目对接。粤东粤西粤北各市要下大决心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增强产业承接能力,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

来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代表委员,也深切感受到了与珠三角联动带来的变化。

省人大代表、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镇宏表示,这些年广东省加强粤东地区与珠三角优势产业的联动,正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我们研发的智能通信终端用新型陶瓷背板,应用在华为、小米等手机品牌,与珠三角等地产业链实现有力衔接。”

(作者:王帆)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