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咏年味,总有一帧年画在心间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远昌 发表时间:2022-02-03 16: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王远昌  2022-02-03
“贴上年画才算过年”

文、图/王远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

农历新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民俗;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期盼。但根植在心底,祈盼美好生活的情怀是相通和难改的。而承载炎黄这份厚重情怀、演绎着民俗百态、扮靓了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少不了多彩的年画。

中国年画的渊源可追溯到秦汉或更早的驱鬼、避邪之类的守护神门画,包括桃符、钟馗神像、天行帖子等。到了宋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兴起和成熟,年画由守护神门画,逐步演化成着色、套色的木版刻印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

近年来,先后有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山东潍坊、四川绵竹、河南开封、陕西凤翔等17个国内主要产地的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在十余年寻找年画的旅程中发现,中国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开封“朱仙镇”的年画,炎黄气息浓郁,情感色彩饱满,民俗民情生动。

而被世人赞誉为“南桃北柳”的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年画,辉映南北最为耀眼。它们依据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画面繁盛热闹,充满表现力和吸引力。

今天,历史悠久并堪称华夏经典文化遗产的木版年画,被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拾起,由过去张贴在屋内四壁变为制作和装裱精美的艺术品,辞旧迎新,包括日常乔迁、新婚等,布置悬挂厅堂店铺。

特别是一些年画产地大街小巷的庭院人家,“总把新桃换旧符”,悬挂在厅堂的年画和张贴在两扇院门外的门神,与吉瑞的福字楹联、喜庆的红灯笼形成一道靓丽的新春风景。彰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散发着百姓心底难以割舍的芳华。

年画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新年贴在门上的门画即“门神”,不同地区用色和手法迥异。图1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尹国全创作的门神年画;图2为杨柳青的门神年画;图3为凤翔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邰立平创作的门神年画;图4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杨福源创作的门神年画

  开封朱仙镇    

开辟木版年画先河

古时朱仙镇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成就其美誉的是兴于这里并流传千古的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杰出代表,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去朱仙镇那天,正赶上开封罕见的一场大雪。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使古镇的上午少了几分喧嚣,目之所及是有些店铺和摊贩在清扫门前的积雪。这个栉沐千年风雨的古镇,无法想象它曾有的辉煌。

明朝时期在此建起的岳王庙,侧面即岳庙大街,是古镇上木版年画一条街,现在恢复了多家木版年画老字号,在这条老街上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木版年画的魅力,花上几十元即可购得心仪年画工匠的宝贵作品。

据史料记载,有着“中国木版年画鼻祖”之称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明清时期达到300余家年画作坊。运河的开通使朱仙镇成为中原的商业重镇,年画的销售随之达到繁盛,众多客商从现在的山东、江苏、安徽、福建、宁夏等区域汇集到这里,买走全国三分之二的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盛离不开开封这片沃土。北宋年间的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庞大的市民阶层激活了对民俗文化的需求,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市场。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近岁年,市井皆印卖门神、桃板、桃符等。”展开描绘北宋社会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卷首的近处“王家纸马”店的幌子清晰可辨。

漫步在紧依古运河的年画一条街上,两侧的老屋墙皮斑驳,嶙峋的房檐昭示着它曾经历过的岁月沧桑,原汁原味浸满乡愁。

一座二层铺面高高撑起黑底黄字的“幌子”,上书“天成老店”。油漆剥落的老屋里没有任何装修,四面墙壁上挂满了年画,造型威武的门神、铁面虬髯的钟馗头、五子夺魁、松鹤延年、莲生贵子等等代表性题材的年画琳琅满目。

“天成老店”第五代传人、七十多岁的尹国全老人衣着朴素,坐在堆放了各色颜料的台前,在孙子的协助下,反反复复涂抹不同的颜料,套色印制着年画。台上放置新刻好的一套雕版,花费了老人一个月的时间。

旁边铁架上挂满了花花绿绿,刚印完在晾干的年画,煞是好看。柜台后坐着尹老的老伴,制作台连着柜台,典型的传统作坊。

每年12月初便开始进入了年画制作的高峰期。图为正在全神贯注印制年画的尹国全

在尹国全看来,真正原汁原味的传统技艺正面临丢失的危险。几十年里他传承创作雕版300多套、1500多块。他说:“俺印年画的颜料都是用松烟、槐米、章丹等植物精心加工熬制而成的,虽然费时费力,但是跟现在的工业颜料比起来,颜色更正。”

“老辈儿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俺的两个儿子和孙子都是继承人。”看着他比常人略显粗糙的手,和脸上被岁月沟壑出的皱纹,一种震撼弥漫心底。

制作台连着柜台的“天成老店”,处处透着岁月的沧桑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六版一套,有的一套多至九版。红、黄、绿、紫的套色,艳丽夸张。人物形象头大身小,看上去土头土脑,憨得可爱。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手法,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代表性的画风。

苍劲古拙的线条,简洁对称的图案,粗犷厚实的气息,体现了地处中原腹地朱仙镇浓浓的乡土艺术风格。鲁迅先生曾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些木刻朴实,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

2008年发行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内容取自经典故事步下鞭、三娘教子、满载而归和凤香兰

1998年对外开放的实景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坐落在开封市龙亭湖西岸。它是一座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范本,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历史文化公园,现为5A的景区。

园内一年四季都售卖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复古的年画店可了解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游人不仅可以欣赏、选购,还可以现场参与互动。

古朴劲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红、黄、绿、紫的套色,艳丽浓重,人物形象夸张,头大身小,看上去土头土脑,憨的可爱

  苏州桃花坞   

承载着美好期盼

苏州古城温润多姿、绵延千年的文脉,赋予桃花坞木版年画灵秀卓然的品格。清雍正、乾隆年间是桃花坞年画最繁盛时期,这里聚集着数百名画师和印刷工匠,年画远销南洋,“桃花坞”成为苏州木版年画的代名词。

翻看一些记录苏州人文旅游的书籍或游走在山塘街、平江路等历史街区,可以看到“桃花坞年画”的店铺。苏州还有一条桃花坞大街,是一条不宽的石板路,两旁排列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悬的灯笼和春联渲染着过年的喜气。

在桃花坞大街上的店铺中,不难寻找到年画的影子。在与桃花坞大街相交的校场桥路的朴园里,找到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走进去,一个清新雅致的园林映入眼帘,年画博物馆静静地掩映在扶疏绿荫中。

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皆可入画

博物馆目前征集收藏了数百幅古版年画藏品。有福字图、合家欢、麻姑献寿图、双美爱花图、姑苏玄妙观等珍品陈列。实景展示部分,客厅里贴着“三星高照”“八仙过海”,寓意高朋满座;卧室里贴上“花开富贵”“早生贵子”,寓意夫妻和美,这些反映古时百姓生活情形的年画,被现代人所喜欢。

只见一张桌子上放置了刻版、刻台、印台、棕刷、棕擦、拳刀等刻印工具,几位三十岁出头的传承人在一丝不苟地刻版。右手握刀,娴熟地在木版上刻画线条,鼻尖沁出点点汗水却顾不得擦掉,全神贯注的样子如制作天下最珍贵的瑰宝。

古色古香的桃花坞历史经典木版年画《花开富贵》

据介绍,一幅桃花坞木版年画并不是由一个画家单独完成,需经画、刻、印三大步骤,凭借一个集体创作而成。与其他地区的年画相比,桃花坞年画的特色是完全靠套版印刷,印制完成后不着一笔,以刻功见长。

一把正好被手掌盈盈一握的拳刀可以演变出发刀、衬刀、挑刀、复刀四种刀法,讲究“发刀准,挑刀狠,铲底轻”,线条刻出来要自然劲健,干净利落。一般而言,学会桃花坞年画的画稿要5年、刻版要4年、印刷要2年。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主要步骤之一刻版

2008年年初,一幅创作于清代雍正年间的年画《一团和气》在朴园复制成功,这堪称桃花坞年画重现经典的开山之作。《一团和气》告诫宫廷的人要和睦相处,流传到民间寄予世人团结如意的愿望。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以来,桃花坞木版年画承载着一派独特民风,那就是从内容到社会功效,名曰木版年画但不仅限于新年张贴悬挂。而是顺应时节,在每年不同的节日和节气来临时,都要借木版年画表达不同的美好期盼。

如在辞旧迎新时贴“欢乐图”;立春时要贴“芒种春牛图”;中秋节要贴“月宫图”……贴着贴着,新的一年又来了。

  天津杨柳青   

深受多元文化影响

春节期间,来到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杨柳青镇时,一幢幢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立即映入眼帘,已经结冰的古运河静静地“冬眠”在镇中,几座漂亮的拱桥横跨冰面。

被子牙河、南运河、大清河所包围的天津杨柳青,明清时期是南北货物流通和海外贸易的重要码头,杨柳青木版年画因此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天津古文化街即景

据史料记载,杨柳青年画最早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年间达到空前兴盛。1958年国家为抢救年画艺术成立了杨柳青画社,对杨柳青年画进行收集整理,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年画艺人。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杨柳青年画需求扩大,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又重新回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同时,杨柳青年画也进入国际艺术品销售、珍藏市场。

如果说桃花坞年画就像含蓄秀美的佳人,那么杨柳青年画则是活泼率真的男子。从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的胖娃娃图到吉庆祥瑞的福禄寿三星图,创立出了鲜明活泼、喜气洋洋、情感饱满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其前期工艺和桃花坞年画基本相同,都采用画稿刻板套印;到了后期制作,却要花费大量的工夫用于手工彩绘。

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曾被选做邮票

一幅年画需经过勾样、雕刻画版、木版套印、手工彩绘、装裱五个主要工序,加之三次以上单色版套印。由于采用印绘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文静、雅致、活泼的视觉效果,是其他民间年画无法企及的。

画面内容以民间生活、胖娃娃、侍女和历史故事为主,最为经典的当属《连年有余》,画中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迎合了民间“祈福迎祥”“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杨柳青门神年画

古色古香的明清街上,玉成号、义成永、古柳祥、华云斋等目不暇接,年画作坊一家挨着一家,杨柳青镇内的年画生产作坊和销售店铺已有六十余家,是恢复最好的年画产地之一,似乎又回到了清乾隆年间“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景象,购买年画的游人常年络绎不绝。

杨柳青镇中的全国首家木版年画博物馆,每年正月都会举办“赏年画,观民俗”系列活动。

博物馆首层展厅中的北方民居,灶台上贴着一幅代表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灶王爷”;水缸上贴着一幅代表连年有余、造型活泼生动的大鲤鱼;堂屋正中贴着一幅福禄寿三星中堂画,庇佑全家;

两侧的居室,婆婆住的上房屋,贴着有教化意义的年画;儿媳妇住的下房屋贴着多子多福的年画;炕边上贴着乡土气息很强的炕围子画。到博物馆的游人还可体验一下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

走出博物馆,我印迹最深的是杨柳青年画的绚丽鲜活,难忘当地人家“贴上年画才算过年”的坚守。

杨柳青年画需花费大量的功夫用于手工彩绘。图为“年画张”的画师正专注于经典名画《连年有余》彩绘的收尾

如今,年画的改良与创新是上了年纪的年画匠人和年轻的画师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虽然耗时耗力,但看得出其中有绵密的生活滋味,有丰沛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更有年文化淋漓尽致的表达和炎黄千百年来的梦想。

拥有两千余年历史,由中国乡土艺人创造的木版年画,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画种,中国民俗的百科全书和充满华夏文明元素的“活化石”。

《羊城晚报》2022年2月3日A7晚会副刊

 链 接 

十七个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木版年画名单

1、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古朴稚拙,历史悠久,诞生于唐,兴于宋,中国木版年画鼻祖 。

2、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迎合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

蕴含吉祥、快乐寓意,“玉成号画莊”的杨柳青年画《合家乐安然》

3、江苏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细腻工整,色彩丰富。

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皆可入画,孕育滋养了灵秀卓然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4、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不受自然的约束,想象力丰富,以概括、浪漫、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夸张、简练朴实。

5、四川绵竹木版年画:

写意味厚,色彩浓艳。

6、福建漳州木版年画:

地域色彩浓郁,神佛类题材丰富多样。

7、广东佛山木版年画:

形象精细,粗犷简练,刚劲有力,构图饱满,寓其祥瑞,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8、湖南隆回滩头木版年画:

用色奔放,橘红夺目,近色搭配,线条圆润,运动感强,装饰味浓。

9、河北武强木版年画:

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

10、重庆梁平木版年画:

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

11、山东聊城东昌府木版年画:

构图简洁,整体感强,人物造型夸张,丰满朴实;线条圆润流畅

12、山西临汾平阳木版年画:

造型夸张,形象生动,装饰性强。

13、陕西凤翔木版年画:

风格粗犷夸张,色彩大块填充,人物动感,传神威猛。

14、山东阳谷张秋木版年画:

构图丰满,匀称古朴。

15、四川夹江木版年画:

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曾与绵竹年画和梁平年画齐名。

16、河南滑县木版年画:

印制工序细致繁复,画面构图均衡匀称,形象饱满敦实,线条刚劲有力。

17、湖北老河口木版年画:

雕工精细流畅,线条粗犷有力,人物造型生动夸张。


编辑:李力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