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三段情史
□谢新源
约公元813年,李商隐降生在唐怀州河内雍店,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市山王庄镇新店村,一个已经衰败的大家族,从曾祖父到父亲三代早殁;从曾祖母到母亲三代守寡。这种累世孑遗、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自小在心理上就积淀了偌多悲剧性的因子。成年之后所经历过的三次爱情挫折,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多愁善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与女道士有过奢望天仙配般的爱恋,与柳枝姑娘有缘无分情难圆的爱恋,与结发妻子王氏刻骨铭心修成正果的爱,每一段都令人唏嘘。
公元826年,23岁的李商隐来到河南玉阳山东峰的道观修道。一天,与在山西峰灵都观里的宋华阳不期而遇。一个英俊儒雅、风华正茂、满腹诗书,一个年轻俏丽、聪慧灵巧、顾盼生辉。宋华阳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随公主而前来修道。禁不住山外世界的繁华喧嚣,一见情生春心荡漾,两人便不顾两峰之间七八里崎岖山路和溪水的相隔,频频约会,倾心相爱。然而,这种爱是不容于礼教和道观清规的。短暂的欢心、怅然若失、痛苦的煎熬,一起叠加在李商隐身上: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果然,他和她的情事还是被人发现,以“无望”告终:他被逐出山门,怀有身孕的她则被遣返长安宫中。后人评说,李商隐与女道士的爱情是“千百年来文人中鲜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为他后续的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他与柳枝姑娘的相遇颇为传奇,发生在李商隐从怀州赶往长安的科考途中。那年春天,李商隐和乡党一同赴长安赶考,夜宿洛阳城西。堂兄李让山的家就在附近,见到堂弟李义山(李商隐字义山),便兴奋地高声吟咏其诗《燕台四首》之“春”: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具相识……
李让山且吟且行,很是投入,却不想正被邻家姑娘柳枝听得真切。柳枝父亲虽然早逝,但曾富甲洛阳一方。她是在优越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中长大的,而且天生丽质聪慧伶俐,不仅能弹琴吹箫,还会作诗。她听着这情深意长的爱情诗不禁入了迷,便问李让山诗是何人所作,李自豪地说是堂弟李义山也。对诗作、作诗颇有理解鉴赏力和天赋的十七岁小柳枝,顿时倾慕之情难掩,当即手断衣带请让山大哥转赠义山向他乞诗。李商隐天生多情,面对俊秀婀娜且多才多艺的柳枝,也有倾慕之情,点头应允。岂料,因赶考辜负了邀约,后来,柳姑娘嫁作他人妇。
李商隐伤感是自然的,这可在他其后写下的哀怨动人的五首《柳枝词》中看到。李商隐让堂兄将此诗带回洛阳,题写在已人去室空的柳枝旧屋墙上。
李商隐与王茂元之女王氏因相遇而生情、相爱、成婚,又是一场令人动容凄美感动的爱情故事。
作为节度使的王茂元算是有权有钱的大户人家,而李商隐却独立清高,他深爱王氏,但不以王氏为梯阶去攀附。所幸,王氏亦是知书达礼之人,她甘愿放弃在父家的“富二代”优裕生活,跟随夫婿过着清贫且离多聚少的日子。会昌三年,他们结婚五年后王茂元病逝;大中元年、大中三年李商隐连年外派,待大中五年春夏间他罢慕归京,王氏已不幸病逝家中: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妻子去世之前,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唯房中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还在。李商隐睹物思人,追悔无限,《李夫人三首》《西亭》《正三崇让宅》,一次次以诗托思寄情,向亡妻诉说衷肠。
李商隐诗句中那些或艳丽奇瑰或朦胧迷离或光华温润或纤细绮靡的诗句,不仅充实着他爱情的“诗国”,并足以使他变得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