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 将发展基石夯实 社会保障 把民生安康托稳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了在京参加两会的来自广东的代表委员的热烈反响。在粤的干部群众在听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也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将更加满怀信心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农业农村
代表委员热议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宁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背景、意义、思路和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阐述,“这是从更高的高度来谈粮食安全”。
宁凌表示,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耕地“非粮化”问题直接影响着14亿人的口粮。“只有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才能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防止‘粮袋子’被别人拿捏住。”他认为,“只有落实到日常的耕地保护行动上,落实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才能实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目标。”
宁凌还提到,多风险因素叠加下,“保安全、防风险”任务艰巨,粮食作为战略性基础物资,更是重中之重。稳定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尤为关键。今年全国两会上,宁凌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耕地“非粮化”政策的建议》。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我对这一内容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陆河县河口镇营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东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参与农村建设。在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提高村民对农村治理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需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只有通过党建引领,才能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基层声音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高位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大县湛江徐闻县的县委书记罗红霞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对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徐闻农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罗红霞表示:“徐闻以‘菠萝的海’著称,菠萝是最大的特色产业。如何让农民端好金饭碗,如何把农业做大做强,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总书记提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这对我们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高效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打造全国最大优质菠萝产业基地、北运蔬菜供应基地,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提供重要农产品。同时紧抓RCEP的机遇,把徐闻菠萝的甜蜜分享到全世界。”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备受鼓舞。”已经种粮18年的“大户”、汕头市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学杰说,“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
2004年开始加入种粮行业的马学杰,目前在家乡种植了5000多亩水稻,带动父老乡亲和周边农户脱贫,走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马学杰积极寻求农业转型,实施农业机械化运作就是第一步。“去年我们用上了无人拖拉机、无人收割机,还有插秧机等,大大减轻了劳作的强度,还提高了种粮的效益。”他说,“以前我们地里亩产是1000斤左右,用上现代化农业机械后,再加上选育了好的水稻品种,现在亩产达到了1400-1500斤,每亩增收500元左右。”接下来,合作社将继续把更好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农户,大家一起种好粮。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广东实践
藏粮于地!聚力打造“升级版”高标准农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东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考核通报表扬。2021年广东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61.79万亩,超过国家下达的160万亩建设任务,耕地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站在新起点,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广东各地正大力推进宜机化、绿色农田、土壤改良等高标准农田示范试点,同时创新性引入商业保险开展高标项目金融保险创新试点,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质量,聚力打造“升级版”高标准农田,确保南粤粮食安全的根基夯得实之又实。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全省正以最坚定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做好耕地保护。通过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广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采取“长牙齿”措施强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节粮减损,强化科技支撑创新技术指导、农资监管保供应、金融支撑保险兜底,推进生产托管服务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有效防范应对农业灾害等十项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
为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今年广东还启动了“数字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农田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及运营,以实现对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设及已建的高标管护、耕地撂荒与种植分布情况进行有效监测,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高标准农田监管”体系,为广东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目前广东正修订完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把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投入精力、实地调研、专题研究和取得的成效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加考核分值权重。将粮食生产任务、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完成情况作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硬指标、硬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镇、村,到田。强化党政同责考核,切实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增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执行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地见效,努力扛起广东担当。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社会保障
代表委员热议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头等大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民生福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头等大事。”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近年来,李东生一直非常关注社会保障的话题,并提交了多份建议。他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今年全国两会,李东生带来了《关于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的建议》。他具体建议,在全国社保体系内设立灵活就业人员独立统筹参保平台;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劳务合同条款和内容,保障其享有合法权益;明确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标准,不断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积极性。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专家解读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备受鼓舞。”社会保障学者阳义南教授表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成熟稳定期。”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发展完善,建设重心也将发生改变,从过去的框架体系搭建,向政策的精细化和定制化供给转变。
阳义南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例。他表示,目前,广东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包括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究其实质是筑牢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罗明忠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商业模式、新产业业态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出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亟需通过制度创新解决。
罗明忠认为,促进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须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以民生福祉为重,不断提升社会保障待遇,并根据实际需求,将特定人群也纳入保障范围内。
“对此,广东已经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罗明忠告诉记者,广东出台了专门的条例,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就业失业统计范围,在政策制度层面,为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范畴提供了路径。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广东实践
“十四五”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将达95%
省人社厅党组书记陈敏表示,过去五年里,广东实现企业职工养老、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实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年均增长5.9%,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比“十二五”期末增长80%,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5.2%和70%左右。
下一步,广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将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具体怎么做呢?陈敏介绍:“广东将不断完善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与全国统筹有序对接。巩固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动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与此同时,完善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发挥二、三支柱补充作用,多渠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健全各险种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在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成熟定型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稳妥推进职业年金投资运营,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及行业建立企业年金,争取国家试点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动社保事项100%全流程网办。大力推进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提升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及管理效能。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社会救助
代表委员热议
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有了根本遵循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海仪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在少年家事审判工作中做好综治工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及困境孩子救助工作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她表示,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属于社会救助体系范畴,“今后,我们一定按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这方面工作,让更多未成年人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感慨:“总书记最牵挂的始终是人民,尤其是困难群众。”
熊水龙表示,着眼于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快,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增多,今年两会他递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国普惠养老服务,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的提案》,建议多措并举,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丰西西)
专家解读
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汕头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科负责人邱国良表示,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应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兜住底,就是要织牢社会救助网,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确保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获得相应的社会救助;兜准底,就是要精准施策,不搞千篇一律,使党和政府的救助政策落到困难群众的心坎里;兜好底,就是要不折不扣、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和救助。
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深圳大学残障与公益研究院院长周林刚谈到,当前,我国还有部分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法律、社会政策予以兜底。应坚持底线公平原则,进行分类施策,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主体,社会办量参与为补充的残疾人分层类社会救助体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通讯员 莫冠婷 粤残宣)
广东实践
广东社会救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据悉,广东分四类地区制订城乡低保最低标准。与2020年相比,2021年以3.5%增幅提高四类地区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和补差水平,并保持在全国前列。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631元、286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城乡低保对象58.7万户、142.2万人,月人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913元、734元。
各地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确定。2021年城乡特困人员月人均基本生活供养标准分别为1528元、1275元。
截至2021年11月,全省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51.05万人次,其中困难生活补贴42.82万人,重度护理补贴108.23万人。日前,广东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残疾人联合会印发通知,提出从今年起,逐步提高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2022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标准分别为188元、252元,到2025年将分别提至209元、280元。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