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现轨道交通一体化服务 促进粤港澳文艺事业融合发展

来源:金羊网 作者:罗仕、丰西西、谭铮、陈泽云 发表时间:2022-03-07 07:41
金羊网  作者:罗仕、丰西西、谭铮、陈泽云  2022-03-07
大湾区如何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在新征程上如何推动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南沙港铁路 (资料图片)

代表委员热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2021年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大湾区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已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大湾区如何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在新征程上如何推动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代表委员们纷纷为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关键词 交通互联

推进区域轨道交通共生共融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张少康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急需建立健全多层次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轨道交通一体化服务。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群众提供差异化、高质量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保障。

张少康建议,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管理城际铁路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跨层级、跨行政区界的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协同规划、协同建设和协同运营,推进区域轨道交通共生共融,突破管理主体界限,推进形成区域轨道交通设施资源共享。建议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支持省管铁路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精神,将省管铁路运营监管履职所需的执法、许可、事故调查等权限下放或委托省级政府实施。

张少康同时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运营顶层设计给予指导。在大湾区城际运营主体多元化、城际铁路运营网络化的情况下,急需尽快建立符合铁路运营管理集中统一原则的管理体制。建议国家铁路局出台指导意见,在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络统一分配运输能力,统一调度指挥和票务清分,共用生产力和应急救援设施,对运输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运营资金缺口等方面给予指导,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将城际铁路纳入公共交通范畴。

此外,张少康指出,应加紧完善城际铁路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就城际铁路运输组织、客运组织和服务、服务质量管理、安全信息报送、运营安全管理、统计等制定部门规则,并制定城际铁路运营管理规范、客运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

近年来,全国政协委员、珠海市政协副主席潘明一直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今年他围绕“轨道上的大湾区”等话题提交了提案。

潘明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与东岸之间正在形成海、路、空、桥多种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联系。为弥补珠江口跨江通道中铁路通道稀少的短板,建议在深珠通道这一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公铁复合型通道中,应先期启动铁路通道建设,实现澳珠、港深两极之间铁路的直连直通。

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今年两会继续聚焦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话题。苏权科建议,未来可以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大桥联盟,让粤港澳大湾区内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形成“联动效应”,并实现智能化交通网络和运维数据的共享,形成“同一个湾区、同一个标准”的新局面。

苏权科还建议,进一步挖掘港珠澳大桥在科学、体育、文旅等方面的价值,对促进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在珠海可以建设国家级桥梁博物馆及交通科技小镇,打造港珠澳大桥海上户外经典音乐会品牌等”。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少康则建议,在疫情结束后,增加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直通巴士站点和班次,提高往返的交通便利性,并优化香港牌照车辆通关管理,在深圳湾的基础上,增加罗湖、福田、皇岗、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为返回香港的口岸。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谭铮)

关键词 创新发展

打造全球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创新集群100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蝉联全球第二位。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带来了《关于优化大湾区企业上市培育机制的提案》。李心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把握机遇、整合优势、强化联动,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

李心建议,进一步简化大湾区企业赴港上市流程,优化并联审批节点,加快推动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积极搭建企业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交流平台,加强上市指导服务。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科技创新专板,鼓励更多初创企业尽早接触资本市场。

李心还建议,拓宽上市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上市资金成本。鼓励银行机构、政府融资平台等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对获得信贷的拟上市企业给予贴息支持。鼓励在大湾区备案的创投、股权投资机构对拟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成功上市后按照股权投资机构持股比例给予奖励。组建大湾区产业并购基金,纾解民营上市公司融资困难。同时,鼓励现有上市龙头企业打造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股权、期权等制度设计,激发科研人员的研发动力。

作为一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始终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今年,他提交了《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学护肤新兴产业高地,推动我国化妆品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他说:“这两个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能够提升大湾区国际科技竞争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陈海佳建议,首先是龙头引领,加大培育大湾区干细胞产业集群,促进大湾区干细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形成产业集群和全球生态圈;其次是创新驱动,加强干细胞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健全港澳区域和国际科技合作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发机构等科研主体在干细胞方面的研发投入,实施一批国家级和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推进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此外,要落实政策保障,优化环境吸引干细胞产业人才汇聚。以政策创新和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全面优化大湾区人才生态环境,大力引进干细胞领域的领军人才和行业稀缺人才,吸引全球干细胞产业优秀人才在大湾区汇聚。要设立专项资金,助推干细胞新药上市。

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学护肤新兴产业高地,陈海佳建议,加快建设“科学护肤”湾区标准,并设立粤港澳三地产学研合作专项课题,联合开展化妆品原料及产业研究;构建大湾区科学护肤新兴产业集群。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关键词 人文湾区

携手塑造大湾区人文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近年来,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建人文湾区”的要求,大湾区各城市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

今年两会上,围绕“共建人文湾区”,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我们常讲软实力、讲民心相通,如何增强软实力?这一定要从文化入手。”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蔡冠深表示,共建人文湾区宜影视及设计先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拥有很多影视方面的人才,近年来亦有不少导演、演员等与内地合作,取得很好的成就;而内地特别是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在设计等领域的发展亦是突飞猛进,加上香港中西结合的特色,相信可以进一步实现‘强强联合’,突出大湾区在影视和设计方面的人文优势。”蔡冠深建议,可结合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打造“港深设计双城”,聚合港深文化创新能量;同时,鼓励粤港澳三地加强电影投资合作和人才交流。

如何进一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资源,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建议,在新冠疫情结束后,可以依托港珠澳大桥,在大湾区打造海上国际马拉松品牌。“港珠澳大桥两端口岸之间长度约43km,正好可以设置一个标准马拉松赛道。在疫情结束后举办海上马拉松比赛,有利于粤港澳三地人民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和社会活力,促进人心相通和社会融合,带动旅游和经济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佛山社团总会理事长梁华提到,近年来,大湾区城市之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文艺交流也有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11月,在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国文联支持下,广东省文联牵头,香港、澳门综合性文艺社团和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文联共同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梁华说,“建立大湾区文艺合作交流的机制和平台,旨在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塑造大湾区人文精神,增加湾区文化软实力,促进粤港澳文艺事业融合发展。”

在梁华看来,澳门有着中西文化融合互鉴的历史文化优势,承担着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基地的重要使命。“澳门可以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文艺事业融合发展中主动发挥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此,梁华建议,澳门中联办和澳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统筹和规划,加大对澳门文艺社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和时间长度,创新交流形式,拓展交流范围,支持扶植若干重大的长期交流合作项目。

同时,支持鼓励澳门文艺社团和艺术家积极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参与内地大型演出展览和评奖等活动。特别是支持澳门文艺社团和艺术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共同举办大型演出展览,共同开展国际性文艺交流活动等。他还提到,可以充分发挥澳珠两地区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通过开展文艺走亲、精品创作、作品巡演巡展等方式,搭建澳珠文艺交流新平台,创建澳珠文艺交流合作新范式,以文艺助力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从事文化旅游产业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表示,今年他着重思考了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普及冰雪运动、用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做好都市圈整体规划、推动非遗产业化、推动“云端互联学校”创建等问题。

朱鼎健说,2025年全运会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大湾区内体育氛围越来越浓厚。他建议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带来的体育热潮,在湾区内进一步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努力打造“北冰南展”的大湾区样板。

朱鼎健说,当前在深圳、香港等地已经建成部分冰雪训练基地和场馆,“未来还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场馆和基地,进一步引入举行更多专业赛事,来满足青少年的训练需求”。

“从运动项目来看,建议以优势项目带动,在大湾区内持续举办冰球、花样滑冰国际赛事,提升国际能见度。同时在大湾区将冰雪运动和全民健身密切结合,也可以增强湾区凝聚力。”朱鼎健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谭铮)

关键词 民生保障

加快社保公积金的关联对接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少康表示,大湾区建设为香港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遇。“但是,目前政策支持还有待完善,资源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要素跨境流通仍需提效;政策资讯量太分散,宣传引导需加强。”

在提案中,黄少康建议,要进一步扩大就业创业支持覆盖面。一是以自贸区为试点、推广至大湾区内地各市,逐步放开行业限制,在新兴和传统行业对符合条件的香港青年给予支持;二是以大湾区内地城市为试点,推广至全国各省市,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港澳招录岗位类别和人数;三是扩大开放领域和开放深度,减少限制性、特定性条件程序安排,使来内地就业创业的香港青年在各领域各行业都没有门槛。

针对创新突破要素跨境流通机制,黄少康则建议,加快推进内地社保、公积金与香港医疗保险系统、强积金的关联对接,使香港青年在内地缴存的“五险一金”能合并转移到香港。

此外,黄少康还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湾区就业创业资讯宣传引导。他建议,可以参考“粤省事”服务平台或直接以其为载体,针对港澳青年构建一站式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和业务办理平台,统筹各部门各机构的政策发布、活动举办、公共服务等,达成指尖办理和权威管理的效果。在香港青年常用的社交软件平台上,加强就业创业资讯、湾区发展规划、中华优秀文化等宣传。支持社会培训机构针对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创业开设专门的辅导培训课程,提供湾区政策、属地文化、营商环境、劳动技能等培训服务,帮助香港青年更好地适应内地发展。

去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把横琴建设成为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澳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小丽带来了多份相关的民生保障建议。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推进,‘粤澳合作’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澳门居民与横琴的联系愈发紧密,未来前往横琴生活的澳门居民将大幅增加,民生诉求、社服需求也会相应增多。”吴小丽表示,澳门社会是社团社会,澳门居民习惯了在各式各样的社团中生活、工作、学习,“要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引入并鼓励澳门社团进入横琴开展服务是有效办法”。

“目前已经有不少澳门社会团体、组织进驻横琴开展社会服务,以实际行动积极加快粤澳社会民生融合。”吴小丽建议,可加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针对不同人群的社会服务需求铺设精细化、系统化服务网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一是打造多元化社区服务,以琴澳融合、横琴文化、文明生活等主题,针对社区问题开展活动,营造和谐共融的社区氛围。二是建立系统性长者社会服务网络,包括长者持续发展、居家养老、日间托管、无障碍家居评估与改造、“互联网+”智慧平台等服务,为不同年龄层及照顾需求的长者提供良好照顾。三是为儿童青少年家庭提供充分的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服务以及亲职技能提升服务,为区内儿童及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社会服务发展离不开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吴小丽同时建议,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可将澳门社会服务理念、服务标准等专业优势与内地资源、创新等发展优势有机结合,创建具备持续输出功能的社工人才孵化器基地,开展专业的管理培训,并制定社会服务人才互认机制,推动社会服务向高专业化发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谭铮)

编辑:正龙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