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看见】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发展预制菜新业态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来源:央广网 作者:王雪薇 张胜强 官文清 王倩 发表时间:2022-03-07 18:13
央广网  作者:王雪薇 张胜强 官文清 王倩  2022-03-07
她是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学生们口中的“陈老师”,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也是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编者按:心系国是,情牵民生。履职5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访民意、问民需、传民情,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央广网特别推出《听见·看见》系列报道,听代表委员为民惠民的声音,看他们建言献策所带来的真切变化。

央广网肇庆3月3日消息(记者王雪薇 张胜强 官文清 王倩)她是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学生们口中的“陈老师”,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也是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履职14年来,提出议案约30件,建议200多件。对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来说,将自己的事业与人大代表的身份相融合,能为民履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何每年她都会关注“三农”和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用搞科研的态度做好代表履职工作?2022年全国两会前夕,陈瑞爱在肇庆接受央广网记者的独家专访,分享了今年关注的议题和履职十余载的感悟。

陈瑞爱在全国两会前夕接受央广网专访(央广网记者 官文清 摄)

发挥科研优势为民履职

“我记得2008年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时隔多年,陈瑞爱提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她说,人大代表不仅代表着责任,更代表着信任。

“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带着这份思考,陈瑞爱开启了自己十几年的履职生涯。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作为一名来自现代农业和高校科研一线的代表,她把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也带到了自己的履职工作中。

在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每年4月,陈瑞爱就着手调研,到基层实地考察;8月,开始起草议案建议,一直到12月还在反复修改完善,直至两会召开前夕才定稿。

“科研人写议案和建议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需要反复琢磨才能将调研反映出的问题,以最科学的方式展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年,陈瑞爱都会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提出一个“食”字号、“农”字号,或是有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建议、议案。

2011年,她提出的《关于加大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的建议》,被列为全国十件重点督办建议,国家八个部委到广东和其他省份调研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2020年至2021年,她连续两年提出加快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议案,所提的修改建议大部分得到采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民履职,为所在领域的基层人员和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0年陈瑞爱在肇庆封开县调研(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食”字里的新机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依靠的到底是什么?”陈瑞爱认为,关键是产业振兴。“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随着技术进步,农民能够实现亩产增量,但很多时候增产不增收,如何真正打通这个瓶颈?”

随着调研的深入,她将落脚点放到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预制菜产业上。“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一头链接产地田头,一头链接市场餐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000亿元,仅广东省就有预制菜企业5300多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7.5%。

“食”字里有新机遇,“食”字里也有新问题。

在走访了30多家预制菜企业后,她发现当前的最大问题在于整个行业发展松散、缺少标准。“我们还是处在产业初级阶段,消费者对预制菜还有顾虑,包括口味方面,其实就是没有标准化。”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陈瑞爱计划从质量标准、工业化生产、扶持政策、土地流转、品牌打造、冷链配置等六方面提出建议,推动农产品预制菜新业态发展。

“六大要素缺一不可,这样才能构建出安全的中国食品产品链。”

言为心声

长期关注三农领域,对陈瑞爱来说,或许并不单单是因为身处其中。

无论是在田间、车间里调研,还是在高校里授课,或是在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它们看起来是三件事,实际上融汇起来就是一件事——服务于产业发展。”

陈瑞爱坦言,自己的事业与人大代表的履职工作已形成了有机的互动。“从履职当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使得我在科研方面、在教学方面、在市场研判上,有了更精准更全面的把握。”

14年来的代表生涯,约30件议案,200多份建议。在她看来,履职时间越长,越感到有动力、有价值。

“我很高兴的是,通过履职推动了国家相关方面的立法,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编辑:木青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