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曾智明:搭建线上交流平台助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年全国两会,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明汇智库主席曾智明带来了数份提案。“在香港疫情这么严峻的时候,我们看到国家从医疗物资、药品、食品,医护人员等多方面全力支持香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和感动。”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曾智明分享了3月6日自己在现场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时的感受。
谈及履职,曾智明表示,今年带来的提案都与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
谈教育: 完善港澳子弟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基础教育体系
长期关注青少年发展的曾智明,今年将目光聚焦在进一步完善港澳子弟在大湾区内地九市的基础教育体系上。他表示,这是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根据香港特区政府最新人口普查数字,一年之内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广东的香港永久居民约有53万人,14岁以下的港人子女占42%,即高达20多万。根据我所在的明汇智库的调查发现,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决定港人是否愿意到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解决好教育问题,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曾智明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等。曾智明说:“深圳目前有两所港人子弟学校和九所开设港籍学生班的学校。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顺德等地也有类似的学校和班级,但港籍学生班的设立尚不普遍,与庞大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对此,曾智明提出,可以规划先行,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港澳人士定居的情况,争取在5年内,实现在九市设立多家公立港澳子弟学校。同时,他还建议,鉴于港澳人士对内地教育及学校的情况不熟悉,可以专门设立面向香港及澳门的湾区教育信息及报读服务的一站式平台,全面发布港澳子弟学校和港澳学生班的信息。“通过这一平台,让港澳人士尽可能了解相关信息并进行报读。”
谈融合: 加强线上交流将三地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青年交流时,曾智明坦承,受疫情影响,大湾区内不同城市间的线下往来有所减少,对香港青少年参与大湾区的建设有一定影响。“疫情是个客观因素,但线上交流力度不足,也是一方面的原因。”曾智明建议,可联合粤港澳三地的主要青年团体,争取粤港澳三地政府的支持,联合举办为期一周左右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在线交流节”,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将三地青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曾智明还提到,可通过争取文旅部门的支持,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旅游景点,用AI等最新科技手段,建成一个大湾区线上旅游平台,让广大港澳青年足不出户,就可以全面体验大湾区的风土人情。“等到条件允许时,他们自然就会产生到实地体验的冲动,从而自发地增强交流和了解,让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得更好。”
面对当下香港的疫情,曾智明表示,在国家全力支持下,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更需要团结一致,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共同攻坚克难,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