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粮食安全,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
特约评论员/邓海建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千百年来,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的中国,对于“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更有切肤之感。让十多亿人口吃上饭、吃稳饭、吃好饭,是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总要去农田看一看,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家常话语,意味深长,饱含着总书记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殷殷期待。“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谆谆叮嘱,正在各地化成“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实际行动。时下,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从鱼米之乡到塞上江南,田野开始复苏、耕地正在“升级”、农机排队检修,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
粮食要安全,先要藏粮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谈到耕地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历数过当前几类突出问题:挖湖造景,挖鱼塘、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占用耕地乱象屡禁不止;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放任乱占耕地建房,“崽卖爷田心不疼”……一句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仍是粮食安全的心腹大患,而各地重视粮食安全的共识也越发清晰。例如,江苏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更高水平稳产量、稳面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粮食要安全,还得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时下而言,藏粮于技起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则,科技是粮食安全之基。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二则,科技是粮食增产之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最终才能真正实现——科技降成本、科技提品质、科技增产量、科技提效率、科技促发展、科技增效益。“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农业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中国农民才能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挑上“金扁担”,种出“幸福粮”,不负好春光,踔厉再向前。(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