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孤独症群体,“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在广州成立
特殊艺术家在作画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实习生 温泽广 通讯员 温翘羽 冯嘉盈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这几年,为让这些“星星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广东各界社会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就在几日前,“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在广州启动。该工作室是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旗下的特殊需要人士公益艺术就业项目,旨在通过培养孤独症等特殊需要人群艺术潜能,帮助“星星的孩子”融入社会。
日前,在“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启动仪式上,工作室与八位特殊艺术家签约。这些特殊艺术家大部分是“星星的孩子”,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其中两位。
支持特殊人群艺术发展
“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名字,来自广州已故残疾人艺术家陈元璞。陈元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璞”,从小有智力障碍,成年后又饱受精神分裂症与下肢瘫痪的折磨,但是他“听声画形”的天赋为他开启了艺术大门。
1985年,阿璞成为广州市少年宫首位特殊儿童学生,后来又成为广州市少年宫首位特殊人士美术教师。阿璞一生以音乐为灵感创作了4000多幅画作,“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一部分资金就来自于其画作的拍卖收入。
在2020年,“璞育”艺术家成长计划专项资金就已设立,用于支持特殊青少年艺术发展,但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特殊群体从少年宫毕业后,往往面临就业难题。一方面是难以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是如果进入普通岗位工作,他们很难再继续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基础或许会渐渐荒废。“我们不希望就这样浪费他们的艺术天赋,这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廖冰兄的家属廖一柱说。
幸运的是,工作室获得了社会多方爱心力量的支持。廖一柱表示,这些支持的意义不仅是资助善款,更体现了社会对特殊艺术家的接纳。
“想要让特殊艺术家的作品像阿璞一样被社会欣赏,创造自己的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廖一柱坦言,“普通人要成为艺术家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特殊人群。工作室将不断探索为他们助力。”
画画成表达内心的窗口
“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几幅有关小狗的油画,小狗水汪汪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位参观者。这些可爱又生动的画作均出自特殊艺术家倪卓君之手。
卓君是一名“星星的孩子”。2014年,彼时的卓君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对“绘画”没有任何概念,在一位老师的引荐下,卓君成为广州市少年宫特殊艺术工作室成员之一。次年的世界孤独症日,卓君在少年宫的组织下到北京参加活动,但她却并不开心,因为就在去北京的前一个月,陪伴她多年的小狗离世了。当时的带队老师正好带着自己的狗狗。就是在那节列车上,卓君第一次画了一幅小狗。
“她不敢画自己的狗,所以画了老师的狗。”卓君妈妈说。那时,卓君画画的技法还相当稚嫩,但画中小狗下垂的双眼与愁郁的氛围,让人能够读懂卓君心里想要表达的内容。从此,画画便成为卓君表达内心的窗口。
如今的卓君已经十分开朗健谈,还获得了一份在超市的工作。最近,她开始尝试画猫和老虎。谈及未来想要做什么,卓君笑了起来:“我想要画美女,但是我好怕画出来像一只小狗。”
做喜欢的事情寻找快乐
王皓画画的过程和工作室中的其他人有些不同,他起稿时喜欢从某个小物件开始,再慢慢填满整个画面,并且很少用橡皮擦。老师说,王皓的画看似没有章法,但他一眼就能抓住画的结构。
1998年,5岁的王皓加入了广州市少年宫刚刚开办的全国首个校外特殊儿童绘画实验班,当时的助教就是阿璞。那个年代,孤独症教育资源非常稀缺,这个美术班对王皓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自那时起,王皓的心中就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当时,除了在少年宫上课外,王皓也在幼儿园上学,父母希望他能够和普通孩子一同接受教育,日后过上正常的生活。但王皓在幼儿园的行为不受控制,曾多次跑到园长办公室撕报纸画画。担心被幼儿园劝退,王皓父母便放弃让王皓到少年宫上美术课。
2015年,王皓职中毕业,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了解到少年宫开办特殊艺术家工作室,便重新回到少年宫。工作室里的王皓让妈妈非常惊喜:“他变得主动起来,不需要旁人督促就会主动画画。这个环境能够包容他,他做的也是自己爱做的事情。”
去年12月,王皓从少年宫特殊艺术家工作室毕业,正好碰到“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的开办。王皓妈妈坦言,孤独症孩子的病情很容易反复,意外变故和挫折很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璞育”特殊艺术家工作室不仅引导孩子们向艺术就业过渡,还是干预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