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园记(下)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4-14 09:25
  作者:  2022-04-14




继发出本院造园记(上),

已过去26天。

夏天似乎还远着,

广州的阳光再次张牙舞爪。






造园工程结束,

该是写下末章的时候。

一砖一瓦,一花一木,

一种摆放,一次推拉,

一趟艺术研究院的自我认识之旅。






造园记来到下篇,

我们却发现,

造园似乎总不会终结。






入园左手边,竹林还在,

但经修剪,已疏疏朗朗。

这是个带些侘寂美学的角落,

长木椅在草木前,

显露出暗淡的朴素美。

暗淡,是岁月感。

朴素,是艺术感。






后院一地的鸢尾花。

恕我只呈献一例。

她似是刚从梵高的笔下苏醒过来。






阳光盛开,

枝叶灿烂。

观察光影的模样常常是造园时的意趣。

也正是这片洋洋洒洒的灰,

督促我们每日浇水,

每日劳作,

每日抬头看看日与月的阴晴与圆缺。






石板路不长,

铺上便是错落。

粗粝的拥抱风吹雨打的石子,

经雨水洗涤愈发鲜亮的留守儿童彩绘作品。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竹。





寻找红,

是艺术研究院的新“玩”法。

造园之初,

我们便决心加入一注红色。

红是热爱,对园子、对事业、对艺术、对到来的你,

红是激情,对改造、对传承、对创新、对义无反顾,

红是坚定,对大地、对美、对生活、对爱与梦想。


红在“造石”。

灰石头,黑石头,

布满波点的石头,

长得像南瓜的石头,

我们都见过了。






红躺在石头上,

变成一张红茶几。

红走进我们的眼里,

变得复杂深邃。

欢迎搬上小石墩,

就着这张红石桌晒晒太阳。






竹丛中一柱红,

隐匿跳跃,

炽热狡黠。

据说,

能发现这株红的,

都是园里的老朋友。






熟悉的许鸿飞先生的椰子寨战斗雕塑,

战斗上了红台子。

红配绿,

在这里却不俗了。

或许红配绿,

本身便不俗。






杜威与阿德勒的话,

我们还留着,

这总是难以改变也不该舍弃的初心。

它们的背后,

也是正红色。

当你推开艺术研究院的玻璃门,

迎面铺来的,

确实是如此中国的绛红。

当传统色彩这般呈现,

景象是古韵的,

景象更是当代的。






茶室的百叶窗常打开,

明净透亮,

映着春光,

照进火红。






室内。

白的白,

黑的黑,

竹,朱。

苏东坡说它朱,它便朱。

看不出朱者,患了审美色盲症。






室内。

一墙的羊城晚报藏画。






朋友们在观赏羊城晚报所藏书画。

一时赞叹连连。

其作者包括:

刘海粟、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

赵少昂、杨善深、司徒奇、吴冠中、唐云、

陆俨少、赖少其、崔子范、黄永玉、谢稚柳、

刘开渠、华君武、古元、廖冰兄、杨之光、

廖涵、程十发、魏紫熙、沈柔坚、王肇民、

卢光照、尹瘦石、周怀民、亚明、张文俊、

方增先、周韶华、刘国松、赵世光、林墉、

汤小铭、梁世雄、林丰俗、李国华、黄安仁、

容庚、周谷城、艾青、林散之、胡一川、

武中奇、黄苗子、王学仲、潘鹤、卢有光......

为名家风流,

为艺术洗礼。






壬寅雅集第一回,

众书画家散会后便齐聚角落,

凑近观,

站远望,

皆百看不厌。






赖少其《会当凌绝顶》(高仿品)题跋。

面对画作,

我们发觉自己已停留这样久,

发觉时光也能够停留这样久。

这或许,

是藏书画的意义。







椅子,

放在吴冠中《古榕》(高仿品)的正下方。

这当然不是为了给来客坐下拍照打卡,

可能是让人放下背包好专心看画,

可能是撺掇人坐在名画下而不自知,

可能是刚好摆在了正下方,

可能吧,欢迎你来坐坐看。

当你走进这里,

造园便又再度开始。






造园毕,

当雅集。

海报简约,

试图消灭所有的计算和设计。

故宫红无边无际地铺衍开来。






室内藏画。

只见梅枝横生,

只见古石锵锵然发金石声,

只见众鸟次第敛翮,

一时天地沉寂。






又见兰花。

她如此高贵,

不可亵玩。






笔筒笔挺。

桃蕊孤傲。






此际,

阳光落得正好。

狸奴倏忽出没。




造园

造缘

期待您的款款而至




撰稿 罗淑欣

补充 严尔道

图片 罗淑欣+某些人

审定 张演钦


编辑: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