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广州越秀:共同渡过,管控区里那些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们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视频、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我刚刚在沟通协调一个居民要外出化疗的事情,所以稍微来晚。送居民上了专用车我才松口气。”带着沙哑的嗓音,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桂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谢敏珊在电话几乎说不出话来。
从4月8日全员核酸开始,家在白云区的谢敏珊一直睡在居委会,她自我调侃,“别人是工作和家两点一线,而我只有一点。”清晨6时左右,她就要开始新一天的工作。9日,桂花苑被划为管控区,谢敏珊的工作更繁多了。从组织核酸检测的人力调配,到听取解决居民大大小小的诉求,都需要她来协调。她告诉记者,基层里像她这样的人很多,她只是千千万万个人当中的一个,有幸被看见。
一位外卖小哥隔着护栏向封控区内张望
一位外卖小哥骑着电瓶车经过封控区 区内大量物资都经由他们采购运送到社区外的物资保障点
外卖小哥将物资运送到封控区在的物资保障点
外卖小哥为封控区内的居民送来奶茶
不敢接电话的妈妈
从2016年开始到桂花苑社区工作算起,这已经是谢敏珊在这里的第六个年头。长期的居民工作,让街坊邻里都对谢敏珊逐渐熟悉起来。“有事就找谢敏珊,没事也要找她聊两句”成了居民的习惯。在疫情特殊时期,谢敏珊成了她所在社区居民的“定心丸”,孩子不小心受伤了找她协调找医生,车辆协调安排找她,物资配送对接找她……
4月10日晚,一户居民找到谢敏珊,告诉她自己7岁女儿额头上的伤口好像在渗血。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谢敏珊理解居民着急的心理,“我知道的,七岁的小女孩如果破相了,真的不好的嘛。”她一边了解居民情况,一边迅速在街道、社区微信群发出询问,联系医生。原本就是医护工作者的居民们,纷纷在微信群里纷纷回应。没一会儿,就有三位医生去帮小女孩检查伤口。“除了医生,我还看到有一些热心的居民,自己拿着家里的碘伏、棉签、纱布赶过去。家里有的都拿过去了。”居民的日常需求,总是很“小”,谢敏珊的回应总是很及时。
疫情防控政策随着疫情变化不断调整。4月11日起,广州中小学阶段学校暂停线下教学,采取线上教学。在家里上网课的孩子们多了起来。为了减少对孩子们上课的干扰,谢敏珊和同事们关掉了“大声公”,改为让楼栋长和网格员分时段去通知居民做核酸。“这样既不会打扰学生上课,也能尽量减少聚集。”
谢敏珊告诉记者,幸好有工作预案,经过初期的磨合,现在各个流程的衔接都已经很顺畅了。就拿取快递这样一件小事来说,桂花岗片区内分有五个快递接收点,桂花苑社区就是第五个。快递消毒之后,志愿者分发到各个点位,然后再通知居民下楼来取。“每一户居民都有发放一张出入证,当志愿者告知那一户居民他们的快递到了,他们就凭证来领取,避免人群聚集。这些都离不开志愿者的帮忙。”
居民的每一件“小事”,谢敏珊总是及时回应。“我做社区工作很多年,以前呢,大家总是觉得居委会很清闲,喝喝茶,看看报纸就行。通过这几轮疫情,大家才知道,社区工作原来是这样的。也更加理解我们了。”谢敏珊说。
在居委“扎根”的谢佩珊,从8日以来,就不敢接通家中的电话,“不敢打,害怕听到小孩的声音。”电话一头,谢敏珊哽咽了。她说:“我的小儿子4岁多,非常黏我,只要我在家,就不会要别人抱。”小儿子并不清楚妈妈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家。但是已经读大二的大女儿偶尔还是会担心在管控区的妈妈。“她今天有发信息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家,问我吃饭了没有,晚上睡在哪里,问我是不是生病了。”谢敏珊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读起大女儿给她发的信息,“她说看了我的朋友圈,觉得居民对我很好。后来我去忙了,就没有再跟她聊了。”
采访当天的早上,谢敏珊的小儿子用爸爸的手机给她发了两张自拍大头像,看到照片,谢敏珊没有忍住眼泪。在采访的最后,她说,“谢谢你们听我的故事,我只是这么多社工之中的一个缩影,其实大家都是一样辛苦。我只是有幸被看到。”
桂花岗社区外的物资保障点,工作人员正在对居民订购的物资按区域分拣
桂花岗社区外的物资保障点,工作人员正在对居民订购的物资按区域分拣
就地转化为志愿者的“90后”
9日上午一觉睡醒,居住在金麓社区的邵静怡发现自己所在的区域被管控了。“要不要囤点菜呢?”这成为了她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发现家中菜的储备还够,邵静怡决定下楼看看自己能帮忙做些什么。
“当时我想着管控肯定需要人帮忙,居委人手不一定够,我想看看自己能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邵静怡走进居委会说:“有什么可以帮忙的,给我安排一点工作吧。”就这样,她从一名普通居民变成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
邵静怡告诉记者,像她这样的,在管控区内并不是个案。“我看到很多党员志愿者帮忙贴核酸检测试管上的条码,凌晨3点,还有很多人在帮忙。还有一些会说法语和英语的志愿者,帮忙联系社区里的外国人,通知他们下楼核酸。”
邵静怡说,经历了三年疫情,她看到社区在应对疫情时变得越来越有章法,大家齐心协力为疫情防控工作而努力。“居民之间非常团结,谁家要借个电饭锅,谁需要什么吃的,在群里说出来,大家都会帮忙解决。我还看到不少作人员都是在居委里一张折叠椅就解决了睡眠问题。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
同样就地转化为志愿者的,还有住在矿泉街道瑶池社区的吴春娣,她平时在固生堂岭南中医馆上班。“我下楼去参加核酸检测,发现队伍排得比较长,医护人员忙不过来。”由于以前也曾经在越秀区的社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帮人检测对于吴春娣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自己做完检测之后就走过去问他们,需不需要帮忙,刚好我自己也是医护人员。”
在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吴春娣发现,居民排队等候的时间明显变短。她说:“后来我想了一下,并不是我检测速度变快了,而是居民们更有序。”吴春娣说,大家都非常自觉,他们都知道测完核酸之后要快速离开。医护人员数量也有限,还要匀出力量进行“三人小组”的上门检测。
出生于1998年的吴春娣,是妈妈的“心头肉”。她参与管控区的核酸检测工作,让家中的妈妈担心不已。“我妈妈当时也想阻止我,觉得不安全。”吴春娣笑着说,“但是我跟她说,这是我的职业,是我应该要做的,我坚持一定要去,她拗不过我。”
经过登记、消毒,分拣,工作人员开车进入社区分发物资
一张购物小票,记录着一长串封控区内居民购买的物资
管控区内“再就业”的医生
刚搬来越秀瑶池社区的医生江敏万万没有想到,9日自己居住的地方就被管控了。作为越秀区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做核酸是她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部分。
“我们医疗系统每天都要去支援各街道,4月8日的时候,我在流花街道帮忙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到晚上10点多才回来,第二天早上我正准备在群里报名去参加各街道核酸检测的时候发现,我自己被管控了,然后我就跟上级汇报说我只能在我们本社区就地支援,于是我就立刻去居委会报名了。”
管控区外的医生工作做不了,江敏决定在管控区内“再就业”。
这三年,采集核酸样本,对于江敏来说,是件再熟悉不过的事情。2020年的3月,江敏在越秀的隔离酒店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参与了医院组织的大大小小核酸检测工作,但在作为管控区居民中的一员,为大家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对她来说,也是头一回。
“以往不管是在酒店还是在街道支援,我们都是作为团队过去的,有人安排我做什么就做什么,按部就班。”江敏说,“这次我是志愿者,我自己去跟居委沟通,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因为管控来得突然,居委的医护物资一箱箱地堆放在核酸检测点,江敏看到,手套、面罩、防护服、鞋套等都没有按照医护穿戴的顺序摆放。“因为没有经过穿戴防护服培训的人不知道穿戴的顺序。”江敏默默地将物资按照顺序摆放好,方便医护人员理顺了再穿戴。
既是医生,又是居民。江敏的工作,身边的邻居们看在眼里。她告诉记者,邻居们知道我去支援核酸检测,也总是叮嘱我注意防护。在热心邻居建的群里,大家总是互相提醒,互相鼓励,“你家有什么,我家有什么,大家凑一凑,我感到非常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