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新冠定点医院:医护身兼多职,老人们被“暖”着

来源:文汇 作者:唐闻佳 钟萱 发表时间:2022-04-25 20:32
文汇  作者:唐闻佳 钟萱  2022-04-25
在这里,每天都有暖心故事……

作为新冠肺炎救治临时定点医院之一,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于3月22日起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全面接管,自4月13日起主要收治新冠阳性合并基础疾病普通型、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记者今天最新获悉,目前,中山医院已组建了由274名医护组成的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临时定点医院医疗队,由中山医院全运营、同质化管理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自4月6日起亦选派83名医务人员组成援沪医疗队来到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临时定点医院支援抗疫。

在这里,每天都有暖心故事……

“患者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大的慰藉”

“对于在病区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保护伞’‘避风港’,尽力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山医院医疗队员、G17病区护士冯婷说。

刘奶奶来院时就有腔梗史,右半边身体不能动,病区的护士们对她的饮食起居都格外留心。冯婷在一次给患者喂饭的过程中发现她一直不太吃得下,原以为是身体不适,检测后发现,老人的生命体征很平稳。冯婷就让刘奶奶抱住自己,把她扶坐起来,并像家人一般和她聊天。

过了一段时间,刘奶奶原本的紧张的表情有所舒缓,还露出了淡淡微笑。

“行动困难的老年病患其实和孩子是一样的,他们也会有情绪。作为护理人员,如果能用心观察、尽心付出,引导他们将情绪稳定下来,对他们的早日康复非常有帮助。”冯婷说。

陆伯伯也是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他刚转入G16病区时因家属无法陪同,情绪比较急躁,有时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

G16病区护士黄雨婷根据老人情况,协助他在床上进行主动、被动的活动,帮他缓解长期卧床带来的不适。

经医护耐心沟通和护理,老人的情绪慢慢稳定,开始主动配合治疗,身体状况显著好转,人也越来越开朗乐观了。

“最美寝室长”医病、更医心

吴阿姨刚住进病区时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医生,我现在很痛苦,都住十天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在一次晕倒后,吴阿姨眼泪止不住地倾泻而出。

经沟通,G7病区护理组长茅莹莹了解到,吴阿姨的儿子也是新冠患者,但母子俩被分在了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吴阿姨从没和儿子分别这么久,突如其来的分离让她彻夜难眠。

受到持续紧张情绪的影响,吴阿姨的“不安”越来越严重,医生开的助眠药她不肯吃,宁可整夜不睡觉。看着吴阿姨无助的样子,医护想尽办法开解她,鼓励她和儿子视频聊天。

直到看到儿子病情平稳、心态积极,吴阿姨的心情开始好转。

为进一步缓解她的焦虑情绪,护士们“任命”吴阿姨为“寝室长”,帮助统计病友们的生活需求,并向护士汇报。

接到任务后,吴阿姨一下子变得积极起来。在之后的几天里,她成了“寝室里的大姐姐”,认真听取“室友”们的需求,整个人也开朗了很多。

终于,经过2次核酸连续转阴后,她可以顺利出院了!出院那天,吴阿姨把前一晚没吃的安眠药还给护士:“我现在不需要吃药也能入眠了。”看着吴阿姨笑着与大家挥手告别,医护们的心里暖洋洋的。

在G12病区,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因为被隔离而格外焦虑,加之他们不太会用手机,无法与外界联系交流。看在眼里的病区护士长孙敏珠回到驻地后,下载了新闻、书籍等资料,打印成册,每天为老人们送去“阅读资料”,给他们解闷。

不仅老人们有“阅读资料”,孙敏珠还为需要的儿童打印作业,“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有许多博士毕业的医生,还可以帮忙辅导作业呢!”

千里驰援,抵沪当晚的紧急救治

“紧急时刻”说来就来。4月6日抵沪当晚,还在驻地酒店的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医疗队队员、骨科专家江立波接到急救“任务”:一位新冠患者因外伤致双侧跟骨骨折,需要紧急处理!

江立波医师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医院,经仔细询问病史,并完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后,江立波医师为患者进行双侧小腿石膏托外固定,并叮嘱其冰敷、抬高,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

直到患者病情和情绪平稳后,江立波才放心回到驻地酒店。

在这座定点医院里,患者在走廊排排坐,这又是在做啥?一堂科普讲座正在开讲,中山厦门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汤丰榕和中山医院心外科陈楠医师联合授课,围绕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内容进行分享。

医疗队队员们说,在陌生的环境中,患者或多或少会焦虑不安,为患者普及更多的知识是给予患者最实在的帮助。

“这里不仅是一个病区,也像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听完讲座,心情舒畅了许多。”患者听完讲座意犹未尽。

同一片屋檐下,无论是中山医院总部抗疫医疗队,还是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援沪医疗队,医疗队员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用精湛的技术救治患者的同时,送去温暖的人文关怀,尽最大努力缓解患者在院期间的焦虑与不便,以“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全心守护患者安康。

作者:唐闻佳 钟萱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