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成存:建设的脚步永不停息
央广网西宁5月1日消息(记者 滕萌 通讯员 李泽中)近年来,青海民用机场建设以其追赶超越的高速度和高质量赢得了各界的瞩目,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群优秀的建设者,在他们之中,有这样一位佼佼者,他在青海机场的各个建设工地上奋战二十多年,先后参与或主持了格尔木机场复航建设、格尔木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西宁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玉树机场新建工程、西宁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花土沟机场新建工程、格尔木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众多重点工程。更可贵的是,他又一次把青海机场建设的宝贵经验、崇高的责任心,以及“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推而广之,带到了西藏,带到了雪域高原更广阔、更艰苦、更迫切需要民航服务的地方。
他就是魏成存。
人往“高”处走
初见魏成存,你会被他炯炯有神的目光所吸引,然后就是高原建设者的“标配”——粗糙、黝黑的肤色,很难想象眼前这个汉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白净的美男子,这一身充满阳光的肤色,完全是多年来不断挑战高海拔机场建设所赐。
1996年,为了让停航11年的格尔木机场早日复航,刚参加工作的魏成存来到海拔2842米的格尔木机场,开展机场复航前的建设和维修准备工作,从此开始了近二十多年的机场建设生涯,二十多年里,他奋战在巴塘草原上的玉树机场、湟水谷地中的西宁机场、昆仑山脚下的格尔木机场、戈壁瀚海中的花土沟机场,从海拔2179米的西宁机场,到3905米的玉树机场,所挑战的高海拔记录不断被刷新,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机会再往“高”处走一步,去西藏挑战海拔4300米的机场建设。
早在2003年参与格尔木机场一期改扩建工程的时候,魏成存就与同事一起去过西藏出差,当时西藏的恶劣环境给魏成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束工作返回格尔木的时候他断定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来西藏了。
然而命运为魏成存安排了更重要的使命。2018年4月,西部机场集团被民航局委以援建西藏阿里普兰机场建设的光荣任务,公司领导代表集团公司党委找到了刚刚结束格尔木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半年多的魏成存,告诉他组织打算委派他援藏并主持新的机场建设的决定。此时魏成存已经47岁,在青海各机场建设任务中马不停蹄地奋战了二十多年,往往是一项工程尚未完工,就奔赴下一项工程,刚刚过去的半年多时间虽然不在工地上,但所负责的土地确权等工作也很辛苦,而且他还面临着儿子要高考、父母年迈多病需要照顾等许多问题,自己的身体也因长年奋战在高原机场建设一线而存在一些状况。但千难万难,魏成存没有丝毫推辞,他欣然接受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并立即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有幸参与西藏的机场建设,魏成存所感受到的不仅是海拔的单纯变高,更是建设难度的新高度、责任的新高度、标准的新高度、信念的新高度,之前他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地努力,早已为这项工作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任务承接了,但作为家中独子、顶梁柱如何向家人解释这件事成了他的心病,一开始他选择“蒙混”过关,瞒了一个多月实在瞒不住了,才向妻子说明实情。当妻子听说他又要去建机场,而且还是在更加遥远、艰苦的西藏的时候,多年来独自撑起一个家的委屈、苦楚涌上心头,闹了一个多月矛盾,还说要找公司领导取消任命。在魏成存以及公司领导的思想工作下,妻子最终还是同意了他去西藏支援机场建设。全家人一直隐瞒两位老人魏成存去西藏援建的事,只怕老人为他担心,直到88岁的老父亲前段时间去世依然不知情。
魏成存说,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有这样一个支持自己的家庭,正是有了这个家,自己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为国家为人民修建这么多机场。
随着所建机场海拔不断升高,魏成存身体的各项指标也出现了各种预警,但他总是说:“我也是一个有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时代赋予了我这份职责和使命,如果组织觉得我能力不行把我换掉那我无话可说,但如果因为我自己身体不行向组织申请调换岗位,那我说不出口,自己也绝不甘心”。
正是有了这样的家庭和精神支撑,魏成存所获得的荣誉也越来越高,他先后获得青海省“十一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四优”共产党员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可谓实至名归、不负韶华。
他的“孩子”们
魏成存之所以能欣然接受去西藏建机场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感到使命光荣、不愿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之外,其实还有一点“私心”,这个小小的“私心”就是作为机场建设者的职业追求。他经常说建设的每一座机场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一个比一个强、一个比一个好。
玉树机场场址位于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环保要求极高。越是生态脆弱的地方越要保护好环境,为了让这个“孩子”“相貌”出众,魏成存主动联络当地草原站,充分利用他们多年工作的实际经验,采用在土方工程前,将原貌腐殖土连片铲起保存起来,等到土方工程完工后再原地覆盖、复种适合高原草种的方法,极好地保护了机场的草原环境。通航当日,首航飞机降落在碧绿的草原怀抱,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被称为“中国最美支线机场”。
花土沟机场坐落在柴达木和阿尔金山两大茫茫戈壁无人区中心,物资极度匮乏,虽然机场场址周边遍地都是沙子,却没有一粒符合建材标准,所有的砂石料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输,成本极高。为了让这个“孩子”身体结实,魏成存和同事们四处打探、在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仔细勘察,寻找适合路面施工的建材,最终在70公里外一处废弃的石棉矿中找到了符合地基处理标准的蛇纹岩石,既节约了成本又利用了尾矿材料,可谓一举两得。大家开玩笑说:“花土沟机场跑道是建在玉石上的跑道。”用魏成存的话说:“见了砂石比见了爹娘还亲。”
2015年,魏成存与建设团队在即将投运的花土沟机场航站楼前合影(央广网发 通讯员 供图)
格尔木机场是40多年的军民合用机场,地下线缆复杂,在不停航、不停运要求下施工开挖难度极大,任何一根线缆一旦挖断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魏成存和他的团队多方寻找图纸,与老员工交流,极尽可能摸清地下线缆情况,开挖时更是小心谨慎,将任何挖到的线缆都视为在用状态,最终没有因施工原因造成机场运行受到影响。工程临近结束,为了做好机场绿化和文化建设,让这个“孩子”有漂亮的衣服穿,魏成存通过与市政府积极沟通,争取了2200万元的绿化和文化专款费,使老机场的绿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焕然一新。
提起格尔木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魏成存总是满怀自豪:“机场航站楼的外观是‘旭日东升、哈达飘扬’,内部以水波状顶棚装饰,寓意‘河流密集的地方’,所有卫生间都是由本地风景装饰的主题卫生间,在西北民航支线机场中第一个硬件具备人脸识别和一证通关功能,树立了支线机场‘四型机场’的典范。而这个“孩子”也确实争气,工程先后获得2016年度省级、州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全国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地”、省级优质工程 “江河源”杯等荣誉称号,格尔木机场建设分部也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和青海高原“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然而,即便很骄傲,在魏成存心目中,它依然不是最好的。
“这次援建西藏机场,虽然艰苦,但我不会只想着完成任务,我还要继续超越,打造精品、建设品质工程!”在魏成存心目中,自己主持建设的机场要一座比一座好,最好的永远是下一座。
在西藏支援机场建设的魏成存(央广网发 通讯员 供图)
床头的笔记本
作为一名数亿乃至数十亿民航工程的总指挥,可以想象绝对是一件很难的工作,魏成存常说,建机场就是每天不断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技术的问题、原材料的问题、管理的问题、进度的问题、质量的问题、对外沟通协调的问题,所有问题都解决完毕,就是机场建成的时刻。
魏成存和他的笔记本(央广网发 通讯员 供图)
魏成存也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工地上的值班室,西宁机场的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抑或是各地奔走的宾馆,只要是他睡觉的床头,总会有一本笔记本,白天冥思苦想不得其法的难题,往往在半梦半醒之间会灵感迸发,产生不错的思路,每逢这种时候,无论多么困倦,他都会起身把好的想法记录下来。
建设花土沟机场的时候,某个项目按照行业标准应在土面上覆盖一层砂砾,然而花土沟机场地处戈壁之中,土面上本身就是砂砾,魏成存认为再铺是一种浪费,于是和设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商议可行解决方案,最终经过深思熟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合理的解决办法,为工程节省资金近百万元。
格尔木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的时候,为建设新的航站楼旧的油库要先拆除,期间需要建设临时油库来保障航班停靠时的油料供应,要花费资金近百万元,且审批手续非常复杂,耗时较长。魏成存经过深入思考,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借用军方油罐和房屋改造临时加油站”的思路,随后与军方沟通,幸运地借用到了军队闲置的油罐和库房,为工程节约了投资,也为新航站楼建设争取了时间。
一些工程最后冲刺阶段,为了让施工单位劳务人员铆足干劲,魏成存经过思考,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日三打卡”的管理方式,指挥部人员每天不定时在工地各处巡查三次,随身携带表格,只要施工单位劳务人员三次打卡都在现场,工程按时完成最后结算时要求施工单位给予奖励。如此一来施工单位劳务人员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一个个写满了问题和想法的笔记本,伴随了魏成存多少个无眠的夜晚,记录了他多少宝贵的智慧,随着床头的笔记本更新换代,一座座机场也拔地而起。
想法多、思路多,自然意见和变更也就多,同样,工程开工之后,魏成存和团队通过科学管控,资金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用到了该用的地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魏成存和团队丰富的建设经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预见到机场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在与局方、专家和施工单位的不断沟通中把这些问题提前消解,既提高了效率,又能节约成本。大多数情况下,机场工程的预算往往是紧张的,所以魏成存在工程前期往往紧着花,到后期才适度放开,因此造成的变更也比较多。有些人认为这是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的表现,但魏成存却认为,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必由之路,没有变更的话指挥部的职责是缺失的,那样还不如让施工单位拿着图纸直接干。十几个人的指挥部,其任务就是把规范、标准、图纸研究好,在此基础上超前预见问题,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打造精品工程。
蓝天校园桥
2008年,还是玉树机场新建工程项目主管的魏成存,每天奔波在结古镇和建设工地之间。那时,玉树地区还比较封闭落后,当地藏族同胞对于机场建设和民航发展的意义没有概念,且机场建设占用了当地最丰美的草场——上巴塘草原,更加深了当地人的不理解,对于机场建设征地等方面的工作也不愿配合。对于首次接触如此重要机场建设任务的魏成存来说,他深刻地认识到,玉树机场是几十年来青海首次建设的新机场,也将是未来机场建设高潮的第一波浪花,这个第一步必须迈好,而如何赢得当地藏族同胞对机场建设的支持和理解是摆在眼前的巨大挑战。
2008年,魏成存在玉树机场建设工程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 供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成存一行人来到了距离机场工地不远处的巴塘乡拉吾尕村小学,虽然当时已经是2008年,拉吾尕村小学的条件依然较差,校舍是一座小土坯房,既是校长又是教师、厨师的一对年轻夫妇给3个年级的2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学校和村子之间有一条小河,为了不让学生们涉水过河,雨季河水高涨时夫妻俩会每天在河边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亲手抱孩子们过河。
这一切让魏成存深有感触,年轻的教师夫妇办小学是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自己修建机场也是为了让当地藏族同胞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谓殊途同归。于是他下决心要为这所小学、为孩子们做些什么。魏成存随即以分部的名义写倡议书鼓励指挥部、参建单位和个人义捐,要为孩子们建一座桥、一所像样的学校,让孩子们不再涉水上学,有一个宽敞、温暖的学习环境,这一提议也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很快,在参建单位帮助下,100多平方米的崭新校舍建成了,分部还为学校捐赠了电视机、太阳能发电板、教学和生活用品等。在新建的旗杆下,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五星红旗,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一座小桥也在拉吾尕村孩子们每天上学过河的必经之路上建起,被孩子们称作“蓝天校园桥”。
2008年,魏成存代表玉树机场建设分部与拉吾尕村小学的师生们合影(央广网发 通讯员 供图)
这不仅是一座让孩子们免于涉水之苦、方便上学之路的桥,更是一座通往玉树当地藏族同胞心中的桥。自从小桥和学校建好后,当地民众对机场建设分部的人变得热情起来,对机场建设工作也逐渐认可,机场建设的环境越来越宽松有利。在此后其他机场的建设中,魏成存也多次以类似的方式赢得当地人民的信任。
从业近三十年来,魏成存始终在各个藏区建设机场,在他心目中,藏族人民善良淳朴、勤劳勇敢,只要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会永远对你心怀感恩。在魏成存看来,还有一座更大、更重要的桥,这就是由机场架起的空中虹桥。
魏成存的全部职业生涯,就是要建好一座座这样的桥,深山里的藏区连接外面的广阔世界,让千万藏族儿女走向更加幸福地生活,让党的关怀乘着最快的交通方式飞进藏族同胞们的心中。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为了建好这样的桥,在机场建设的道路上,魏成存的脚步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