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者|从“辛酸”到“欣慰” 他在职教一线奋战27年

来源: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作者:麦妙钿 发表时间:2022-05-02 17:15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作者:麦妙钿  2022-05-02

陈力捷,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曾任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汽车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陈力捷  受访者供图

“起初为了能够让学生去实习,我‘挨家挨户’去拜访这些企业。我甚至就是拿一本电话号码本在那里翻,然后就跑去跟企业联系,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回想起20多年前校企合作的摸索过程,陈力捷直言“过程辛酸”。

今日(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职业教育法自颁布26年迎来的首次大修,与此同时,陈力捷也迎来了他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的第27个年头。从入行至今,陈力捷在职业教育一线“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参与了近二十几年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历程,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今年4月,陈力捷履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从工作了27年的广州来到中山,陈力捷正忙于对各项工作进行梳理,目前仍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是对于发展好职业教育的初心如昨、未曾改变。

从浅到深:摸着石头过河的职教改革

职业教育是为实业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举办的教育。由于其独特的性质,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叠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整个历程。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头戏。

刚踏入职业教育行业不久的陈力捷就面临着一次大的变革——原来工作的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当时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是,高职院校到底是姓“高”还是姓“职”?它到底是属于高等教育,还是属于职业教育”,陈力捷谈到,“当时大家普遍存在这样的困惑” 。

高职当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借鉴本科院校,把本科院校四年的课程搬过来,然后砍一砍就变成高职三年的方案,也就是本科的压缩饼干。陈力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当时“砍课”的经历,“因为年轻,很多东西考虑得也不是很周全,也没有什么理论支撑,就是因为课时没那么多,所以就要压缩课时,要砍课程,很多老教师就不理解。哎呀当时说得我自己都快哭了,当时自己年轻经验少,这个改革的过程很难。”

谈起改革的过程,为了区别中职和高职,也为了区别高职和普通本科,陈力捷和院校所做的第一步是把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培养过程。“因为中职和高职得有个区别,我们当时想法也比较简单的,就是说中职持有中级工的证书,高职持有高级工的证书,为此我们就要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起涵盖高级工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双证教育。”陈力捷谈到,“这项工作放到现在来讲,大家可能就会觉得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在九十年代,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思路。”

后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又开始谋划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课时,同时为了让学生达到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又开始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开拓校外实习基地,这些探索为后面的“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1”是指的是我们的学历教育,“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三教改革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也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由浅到深,这始终需要一个过程。”

一头冷一头热:校企合作的“辛酸”探索

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199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学要实行产教结合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变革的开始。

回想起20多年前校企合作的摸索过程,陈力捷直言“过程辛酸”。很久以前,一些国企作为接收单位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市场经济后,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并不愿意接收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学生新手来实习。

“所以我们经常讲的,当时就是一头热一头冷,现在这种现象还是时有出现。”起初,为了能够让学生去实习,陈力捷“挨家挨户”去拜访这些企业,“我甚至就是拿一本电话号码本在那里翻,然后就跑去跟企业联系,也不管认识不认识。有些企业也觉得很奇怪,但是为什么要跟你们院校合作呢?有些就直接拒绝了,有些看着你们当老师也不容易,就接受几个学生试试。当时的校企合作模式现在看来很粗浅,仅仅限于企业给院校提供一些实习岗位。”

但是,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现在的校企合作程度与20几年前相比已大有不同。陈力捷谈到,第一点就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入手。“我们从入口端开始,院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然后跟企业共同培养学生。”

同时现在还有更灵活的招生方式——自主招生。“特别是在广东,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学校可以跟行业企业共同来招生,然后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共同培养,最后毕业时,可以选择留在院校合作的企业里面去工作。”陈力捷谈到,在这个过程中,校企共同投入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共同开发教材,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案例,学校还可以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带来鲜活的一手经验。

“所以,我们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到现在就进入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校企合作阶段。”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比较能够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

回想起这20多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历程,陈力捷感叹,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事实上都是需要付出很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虽然现在我们讲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事实上,改革过程存在体制机制各种方面的障碍,突破起来困难重重。”

陈力捷认为,我们现在需要打造技能型社会,新出台了很多促进产教融合的政策,通过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等组合拳的方式,培育一批产教融合企业、产教融合城市等等,推动产教融合真正落地。想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目标,实际上离不开各级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

相互成就:在职业教育的27年

回望入行以来的27年,陈力捷见证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迅猛历程。

1995年,陈力捷来到广州,进入了当时的广东省机电学校。同时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发展,其中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在原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升级而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也在2001年从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我刚来学校工作的时候,当时学生很少,基础办学条件很简陋。但是,经过了将近30年的发展,现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规模都超过了2万。”陈力捷感受到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的快速。谈起他刚入行的时候,汽车专业实验室里的设备都很破旧,很多设备都是靠走访一些企业,去跟别人要一些报废的零部件回来教学。

“现在,很多高职学校、中职学校的教学条件是真的挺好。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不管是从学生规模还是从办学质量各方面来说,确确实实是得到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发展。”陈力捷感叹道,“另外一方面,大家也能感受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也为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

在岗27年,陈力捷先后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4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去努力,继续奋斗。我自己也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生活在我们自己的国家,确确实实地感到非常骄傲。”陈力捷认为,这些荣誉实际上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一线工作人员的认可。这些荣誉不仅是属于自己,也是属于单位的,是大家共同奋斗的成果。

今年4月,从工作了27年的广州来到中山,陈力捷履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陈力捷表示,地方院校有其本身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需要切合当地的情况进行调整。“我们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背靠着火炬开发区这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很多企业也都在这个学校的周边,所以要发挥自身“院园融合”的优势,推广我们校企合作“火炬模式”,重点对接中山市的“10+6+4”的产业集群,特别是要聚焦中山市的一些高端产业或产业的高端,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我们的专业服务能力,为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陈力捷目前仍面临不少新的挑战,但是对于发展好职业教育的初心未变。“我希望能够得到我们各级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我们学院的教师员工一起,聚焦双高计划,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处在不断深化改革的阶段,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陈力捷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地加大职业院校支持力度,让职业院校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