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成党代表口中高频词——让“核”“带”“区”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最大的短板,也是潜力所在。党代会报告在展望未来5年工作时提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将十二届广东省委提出的“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党代表们在讨论时认为,这将有利于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在各自赛道上竞跑,实现赛龙夺锦,加快形成我省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从而让全省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广深都市圈强劲带动
“圈内”联动增活力
珠三角作为广东省改革发展的主引擎,在下一个5年如何当好“火车头”,提供更强大的牵引力?这在不少地市代表团中成为热议话题。
肇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爱军代表表示,作为广州都市圈的重要一员,肇庆下一步将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奋力书写肇庆新篇章和好答卷。特别是全方位参与“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参与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对珠三角引擎寄予厚望的还有汕尾的党代表。
“‘特区’带‘老区’,充分发挥了广东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性。”汕尾市海丰县委书记郭文炯代表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一方面有力地释放深圳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发展,解决空间、土地、人才等资源制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能够充分带动汕尾的经济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圳要加速发展这块‘飞地’,汕尾也在积极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
郭文炯介绍,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正积极发挥超大产业集中承载地的作用,规划建设深汕智造城。汕尾市也在海丰县规划开发占地33平方公里的深汕合作区拓展区,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的要求,加快建设临深新城,实现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链互补共生、协同发展。“要充分发挥深汕特别合作区设立的帮扶实效,借力深圳速度,发挥海丰所能,为汕尾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贡献力量。”
沿海经济带空间广阔
产业发展引力强
沿海经济带是广东省产业发展主战场,党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认为,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是加快壮大沿海经济带增长能级的重要路径,应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监事,茂名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尹兆林代表透露,广东正在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带,茂名石化将坚定不移实施“炼油向化工转型,油品迈向洁净,化工迈向高端、迈向精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策略,加快推动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早日实现老企业“返老还童”,全力当好广东建设绿色石化产业集群“链主”。
建设好沿海经济带,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尹兆林表示,茂名石化将加快完善以实行“揭榜挂帅”机制、拓宽对外合作渠道、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重点的科研开发管理体系,持续做强做大茂名石化研究院、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并打造“老中青”三结合的干部队伍、“高中端”可持续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强永接续的操作人才队伍,全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在湛江,绿色钢铁和绿色石化两大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为“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奠定坚实基础。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代德代表说,企业将立足湛江,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钢铁产业,加快推进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建设,尽快开工建设零碳示范产线,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工业发展道路,为湛江进一步壮大产业实力,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作出积极贡献。
海洋产业也是沿海经济带的发展重点。汕头大学理学院院长、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章跃陵代表认为,广东拥有广袤的海域,汕头海岸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处,拥有“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南澳岛科技兴海示范区”,应通过打造海洋牧场模式,在有效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海洋牧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依托海洋风电。”章跃陵建议,汕头可联合海洋风电开发企业、高等院校与养殖公司,在风机的间隔海域,规划深海智慧海洋牧场,养殖高端养殖鱼类,打通产学研连接转化的通路,实现集约化养殖、低碳养殖、绿色养殖。未来还可挖掘更多海洋中的“宝贝”,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药物、海洋功能(保健)食品等产业,真正实现海洋立体应用和资源深度开发。
生态发展区蕴藏内生动力
携手推进共同富裕
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的生态屏障。党代表们在讨论报告时认为,守护好生态屏障,则必须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来谋划推进。
“保护生态并非是舍弃地区经济发展,两者是统筹并进的关系。”河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东豪代表认为,河源要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持续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刘东豪说,过去5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到2021年达到1273.99亿元,经济增速保持与全国、全省同步。其中,河源以绿色发展为原则,依托市内新丰江水库以及枫树坝水库发展水经济产业。去年11月,河源市水经济产业园规划出台,并在河源国家高新区深河产业城A区启动项目建设,吸引了华润怡宝等水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农夫山泉三期项目已落地,四期项目正加快推进。截至去年底,河源水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已有12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5亿元,增速达21%。
“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聚焦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发展,我们深受鼓舞,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罗坪村党总支书记李勤贤代表说,近年来,她带领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通过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培育壮大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壮大。
近年来,云浮市云城区因地制宜发展花卉种植产业。李勤贤所在的罗坪村与农业企业合作,依托省级花卉产业园,打造花卉标准化种植和生态康养示范区,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年增收达到25万元。与此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户8510户共2.2万人,人均增收8680元。
“我注意到报告提出,支持梅州建设粤闽赣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这是积极探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性创举,我们备受鼓舞。”梅州市蕉岭县委书记刘鸿涛代表说,蕉岭作为梅州北部门户,是广东连通闽赣的桥头堡,苏区融湾先行区、生态发展区、省际交界区三区叠加优势凸显。接下来将按照省市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部署,实现红色苏区、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展示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成果新窗口、革命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试验田、粤闽赣苏区探索共同富裕先行地。
刘鸿涛进一步介绍,蕉岭将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产业和市场优势,高质量建设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全力推动龙龙铁路武平至梅州段开工建设,大力推进G205国道蕉岭县樟坑至蕉华段改线工程、长深高速公路蕉岭文福段塔牌互通立交工程等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以绿色建材为主的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强链补链;努力创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
记者:陈思勤 昌道励 杜玮淦 韩安东 黄锦辉 李凤祥 马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