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桌会 | 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来源:大洋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5-23 20:37
大洋网  作者:  2022-05-23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寄语广东深化改革开放。

广州港南沙港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罗知锋摄

大洋网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寄语广东深化改革开放。五年来,广东牢记嘱托,始终保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的胆识气魄,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

广东靠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开创美好未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注入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

本期“云桌会”,我们邀请省党代表、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畅谈如何在新征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抓住战略机遇 争创发展新优势

主持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踏上新征程,广东在更高起点推进改革开发迎来哪些重大战略机遇?

李志坚:改革开放既是广东的根与魂,也是广东的使命与担当。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广东迎来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赋予全省在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营商环境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的历史使命,深化与国际规则、制度、机制连通贯通融通,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为“RCEP”)的生效实施为广东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有利于企业拓展RCEP海外市场,扩大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具等优势产业产品出口,促进生物医药、半导体制造设备、芯片等关键产品进口,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广东打造成为中国与RCEP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枢纽。

杨勇:RCEP有利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尤其在后疫情时代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我们要把高质量实施RCEP一系列工作做深做实,除了带领企业家们驶入RCEP这条“高速公路”,还要充当好“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服务区、充电桩”,以实际行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做大合作蛋糕,让RCEP更好惠及企业和百姓。

胡刚:广东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全球范围正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的转型,而且中国走在了前列,广东则更具发展优势。广东今后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要紧紧抓住数字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发展包括数字生产、数字生活、数字管理、智慧城市和数字治理等方方面面的数字经济。

全面深化改革 激发发展新活力

主持人:改革越是到了“深水区”,面临的困难越多,风险也越大。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东应该重点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新的发展活力?

李志坚: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第一,要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加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对港澳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全力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为港澳同胞在粤发展提供更优更好环境。第二,要谋划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加快在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商事纠纷解决、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第三,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分类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跨市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事联办、跨市通办。探索跨市统一市场准入、企业登记标准和流程,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

胡刚:40年前,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40年后的今天,广东明显的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发达,人们市场意识强。广东经济今后的发展,还是要继续发挥市场作用。但不同于40年前,主要集中在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需要集中在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加快发展中小型科创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广东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杨勇: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敢喝头啖汤、敢为天下先”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监管模式,建设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大湾区“软联通”

积极向国际规则靠拢

主持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提升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关键。对此,你有何建议?

胡刚:“软联通”的发展需要打破原来的思想:不是说让港澳来对接内地,也不是由内地来对接港澳。而是双方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营商环境标准去衔接,在这样的共识上去跟国际接轨。这也正是大湾区设立的意义所在,积极向国际规则靠拢,大湾区要先行一步,带动整个中国加快与国际规则的对接。

李海洲: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一是将规则衔接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项关键性、牵引性任务统筹推进,出台的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等,均将规则衔接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安排;二是深化以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抓手,着力推进“湾区通”工程,围绕破解制约三地要素流动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梳理提出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包括便利港澳居民在穗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领域,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指导,推动逐步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两批清单72项任务中,争取复制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支持港澳居民在穗参加社会保险、支持港澳居民子女在穗接受教育等30项已实现或完成。三是以南沙自贸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为载体,率先出台或落地实施一批便利要素跨境流动和商事管理、科研、税收等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下一步,围绕提升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推进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深化“湾区通”工程。二是加快打造南沙与港澳规则衔接示范基地。三是强化区域改革联动。四是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接下来,要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接RCEP等经贸新规则,发挥广州对外开放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发展水平,扩大国际合作,提升质量标准,加快建立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对标国际一流

广州优化营商环境

主持人:广州作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下一步,如何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李海洲:当前,广州将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与对标国际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同频共振。坚持提升性落实,推动国家“规定动作”取得进展。例如开办企业方面,就业登记和社保登记纳入“一网通办”业务范围,真正实现“照、章、税、保、金、银”全流程、分时段、同标准办理;办理破产方面,破产管理人选任、预重整制度进一步完善,已在20个案件中适用协商指定管理人制度,广州首例上市公司重整案广州浪奇,通过预重整,43天即获批重整计划。同时,广州依托广州开发区,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自选动作”取得突破。如知识产权方面,集聚17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累计为31家企业提供7960万元出海风险保障。

我们还推动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效能有提升。在“互联网+监管”“智慧+信用”、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加快探索。此外,我们积极有序推进专网打通、系统对接、电子证照共享、数据共享等150项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举措。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安排,强化市场导向,充分倾听市场主体声音,动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力争为全国探索更多可复制推广的优化营商环境经验。

开启营商环境5.0改革

交出125项改革措施答卷

主持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和南沙港在深化改革方面有何具体举措?

吴火华: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头号工程”,抢抓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机遇,完成营商环境改革1.0到4.0迭代升级。

近期,我们印发《服务市场主体进一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开启营商环境5.0改革,围绕“落实创新试点任务”和“服务市场主体”两个中心,交出125项改革措施的答卷。一是聚焦项目投资建设全流程,提出“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区域评估+标准地”“项目筹建合伙人”等措施,进一步加速项目快筹快建快投,助力稳投资、稳增长。二是聚焦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提出升级“开信融”平台、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分配激励、构建黄埔人才指数等措施,实现资金、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高效配置,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三是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提出校企合作、产业基础配套、稳供电稳供水等措施,精准解决企业最为关心的用工、居住、交通、子女入学等营商“硬环境”问题。四是聚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出建立区级政企沟通服务中心、“黄埔营商”微信公众号等措施,同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观察员纽带作用,打造良性互动的政企沟通渠道。

接下来,我们将牢牢把握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有利契机,“跳出黄埔看黄埔,对标最好最优找差距”,持续深化省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建设,落实落细5.0改革各项任务,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让“微笑黄埔,营商靠谱”成为企业和人才最广泛共识。

黄炳林:今年2月,花都港—南沙港“湾区一港通”项目正式启动,该模式将简化办事流程,南沙港与内河码头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一体化操作,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南沙港可“7×24小时”全天候快速直装直卸,有效提升湾区跨境贸易物流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全面扩大开放 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主持人: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广东在全面扩大开放,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中应该如何发力?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展现更大担当?

李志坚:广东在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中,第一,要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发挥广东深度链接国内外市场的优势,推动广东自贸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东莞松山湖、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要开放平台创新发展,支持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打造综保区、国家一类口岸等开放载体。第二,要构建高能级展会体系,鼓励珠三角城市围绕数字经济、国际消费、海洋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争取申办承办国家级会议活动,支持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结合自身实际举办特色型展会。第三,要打造联通国内外的战略通道,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广深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密联系成渝、长三角、北部湾的客流大通道、通往欧美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客货大通道。

杨勇:突出广东特色和优势,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接,稳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对外交流平台等建设,强化疫情防控和经贸合作,更好发挥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等重要作用。

胡刚:加大开放力度,要在对外贸易、制造业发展等领域更加开放,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魄力,在人才引进、营商环境方面做好文章。一方面是在年轻的高科技人才引进上先行先试,采取更有力措施。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还是在于人才的交流。国际上高学历、高科技的年轻人来到大湾区生活、工作,这对于促进大湾区的国际化,打造国际一流城市群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营商环境改革不仅可以追求“能不能更快”,还可以向培育大湾区的科技文化转变。培育崇尚科技的文化,可以有力促进科技创新的环境。我们在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包容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推动从农耕文化、工商文化逐步向科技文化去发展,与世界潮流相融合,去拥抱当下的互联网时代。

以侨为“桥”

凝聚侨界创新要素和资源

主持人:广东要全面扩大开放、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应该继续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您认为侨联应该如何发力?

颜珂: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调研著名侨乡潮州、汕头的传统文化和华侨文化时明确指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侨务资源底蕴丰厚,侨乡优势始终在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内外双循环,广东要打造新战略支点,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侨”所具有的“联通中外,联系广泛”的特点和优势就更加凸显。广东推进“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优越的投资营商环境,完备的市场要素和市场经济体系,优渥的创新创业条件和氛围,稳定安全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对全球的侨商侨企、侨界高层次人才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大家参与广东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意愿非常强烈,这在我们近期筹备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的过程和初步成效中也得到体现。在落实好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推进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等方面,侨联可以大有作为,也倍感责任重大。

我们要始终围绕“同圆共享中国梦”这个主题,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侨创”领域,以侨为“桥”,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扶助服务平台,深化“侨创南粤”工作品牌建设,把侨界海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凝聚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上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要深化海内外华商合作,建设侨商投资大会、华侨华人产业交易会等经贸投资、合作交流平台载体,充分发挥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商业网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RCEP等重要区域投资经贸协定的实施见效,助力我省建设更加开放的经贸合作体系,促进双循环,把侨界国际合作活跃、思想观念开放等优势发挥出来。要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把华侨华人作为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的独特渠道载体作用显现出来,深化“风韵南粤”工作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把广东的发展机遇、精神文化、良好形象宣传推广出去,促进中外文明的互鉴交流。要切实做好为“侨”服务,维护好侨的合法权益,创新建设“为侨服务、一呼必应”等数字化便利服务平台和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线上线下双侨路,以高质量的服务凝聚侨心侨力,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主持人:南沙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黄炳林:南沙港区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优,腹地佳。临近珠三角主要货源生成地,企业通过南沙港区进出口的综合物流成本最低。同时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连接,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能够有力支撑珠三角经济物流要素流通发展。南沙港区享受国家级新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政策密,通关快,具备优良的营商环境。同时,南沙港区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112条外贸航线通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也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声音

我们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侨创”领域,以侨为“桥”,继续完善创新创业扶助服务平台,深化“侨创南粤”工作品牌建设,把侨界海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凝聚到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上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

——省党代表、广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颜珂

广州接下来要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对接经贸新规则,发挥广州对外开放水平高、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进一步提升贸易和投资发展水平,扩大国际合作,加快建立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

——省党代表、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 李海洲

南沙港区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还享受国家级新区、保税港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政策密,通关快,具备优良的营商环境,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省党代表、广州南沙联合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工程技术部经理 黄炳林

广东着力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要打造联通国内外的战略通道,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广深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密联系成渝、长三角、北部湾的客流大通道、通往欧美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枢纽城市的客货大通道。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 李志坚

“软联通”的发展需要打破原来的思想,不是说让港澳来对接内地,也不是由内地来对接港澳。而是双方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营商环境标准去衔接,在这样的共识上去跟国际接轨。这正是大湾区设立的意义所在。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胡刚

广东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对接,稳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国际产能合作项目、对外交流平台等建设,强化疫情防控和经贸合作,更好发挥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等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杨勇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抢抓全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机遇,聚焦项目投资建设全流程,提出“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区域评估+标准地”“项目筹建合伙人”等措施,进一步加速项目快筹快建快投,助力稳投资、稳增长。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火华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城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城华、龙锟、赵方圆、申卉、何瑞琪、徐雯雯、廖靖文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