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她力量】黄晓丽:幸福感来自群众文化的滋养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四月八,龙舟兜底挖。”5月初的一天,东莞万江街道滘联村,随着沉睡的老龙船被挖起“唤醒”,2022年东莞“江湖山海”非遗系列活动也在一片欢腾声中启动。
“江湖山海”非遗系列活动的主办方东莞市文化馆,是东莞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在馆长黄晓丽的身上,既有着潮汕女子的温婉气质,也带着在东莞这座讲求实干的城市工作多年熏陶出的干练风格。“我一直说自己是东莞人,多年的文化滋养,让我爱上东莞,扎根于此。”
“黏合”千万人口
群众文化与城市共荣
东莞市文化馆新馆在2016年启用,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其中的东莞非遗展览馆面积2272平方米,立体展示东莞非遗项目,是广东省地级市中规模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
在馆长黄晓丽看来,文化馆之美,并非体现在恢宏气派的外观上,而在于它的精神内核。“一个地方文化馆理应成为当地市民群众有温度的心灵家园、一个凝聚人心的地方。”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东莞市文化馆的重要发力方向,其中,“非遗进校园”活动至今已迈入第九年,146个非遗项目、近40位非遗传承人走进了200多所东莞学校;新启动的“江湖山海”非遗系列活动遍布全市,推进莞邑文化融入东莞千万人口的现代生活。
在东莞这个常住人口逾千万的城市中,外来流动人口便占了76%,“我们希望以文化服务为容器,展示东莞具时代性的核心文化精神,让文化成为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黏合剂。”黄晓丽说。
如火柴的微光
群众文化时刻温暖人心
多年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黄晓丽坦言并不轻松:一年到头活动一个接一个,每逢节假日文化活动活跃时,常忙得昼夜不分,然而黄晓丽对此却甘之如饴。
今年“五一”假期,“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活动在城市不同角落里点燃,一场场“零距离、小成本”的文化表演在街头遍地开花,东莞市民时时处处能听到身边流淌的悦耳音符——火柴的光虽平凡而微小,却汇成了城市中的一股暖流。
“作为‘群文人’,我享受着公共文化的滋养,也和东莞市民群众一样,因文化而内心充盈,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在黄晓丽的笑容里,透着一份恬然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