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潮州:千年古城续写风华 生态新城满眼秀色

来源:金羊网 作者:蚁璐雅、李燕娟、蔡秋良 发表时间:2022-08-11 06:34
金羊网  作者:蚁璐雅、李燕娟、蔡秋良  2022-08-11
当前,潮州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增强竞争力,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潮州积极推动老城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工程,实现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于民。图为潮州广济桥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潮州持续激发发展活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李燕娟 通讯员 潮宣

千年古城面貌焕然一新,海陆交通网徐徐织就,产业质效稳步提升,“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努力强化“一大引领”、打好“三大战役”、推进“六大提升”,至2021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4.9万元。当前,潮州持续激发发展活力、增强竞争力,在更高起点上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跨越

特色农业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

红炉烹水、悬壶高冲,潮汕人的一天从一杯工夫茶开始。茶叶一直是潮州人待客交友的必备品,而如今随着产业化的推进,茶产业已变成潮州独具特色的产业招牌。

2012年,潮州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潮州单丛茶产业化建设实施办法》,并开始实施广东省第二批潮州单丛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单丛茶的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十年来,潮州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化、生态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五大发展策略,收获多个茶产业文化美誉,如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岭头单丛茶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美丽茶园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成为潮州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而茶叶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建设茶叶、水产等17个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增5-10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潮字号”品牌;制订实施单丛茶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凤凰单丛茶“四统一”体系……茶产业成为了潮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4月,潮州印发的《潮州市千亿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1—2025年)》中提到:到2025年,潮州茶业产值将达4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10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5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4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潮州全市茶叶产量达0.75万吨,实现产值18.28亿元,同比增长20.1%。

不仅如此,依托茶产业,潮州的茶文旅热度也持续走高。例如,叫水坑村这座隐匿在原始森林中的小茶村,近年逐渐成为潮州市茶旅走廊上的一颗明珠。该村党支部书记林泽程表示,自然资源是叫水坑村最大的优势,当下叫水坑村深入打造茶旅融合品牌,着力绘制一幅招得来游客、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图卷。

潮州城景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摄

加速构建海陆交通发展新格局

道路通,百业兴。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潮汕站开门迎客,潮州迈进“高铁时代”。此后,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梅汕客运专线相继通车,潮州交通建设驶入快车道。

目前,潮州编织起一张立足粤东、联通南北、辐射陆海的高速铁路网,高铁里程已超过95公里。汕潮揭中心城区“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一小时经济圈”,也正随着汕漳高铁、广河客专延长线、革命苏区出海大通道、粤东城际轨道等一批项目的推进,逐渐变为实现。

铁路线越来越长,公路网也越织越密。随着潮惠高速、潮漳高速开通,大潮高速、潮汕环线高速建成通车,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一条条快速通道将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据悉,今年年底,宁莞高速潮州东联络线将建成通车。届时,潮州市区外围将形成高速公路环线。

近年来,潮州牢牢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航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补充,铁路站场为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工程、潮州港公用航道一期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完工投产,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城乡公共客运一张网”加速推进,894个建制村全面实现通客车;积极投放城巴、电瓶车等交通工具,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铺就2400多公里“四好农村路”,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幸福大道……如今,潮州已从曾经的“省尾国角”迈进立体大交通引领城市大发展时代,市民游客走进潮州,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潮州这座城市的交通日趋便利。

茶产业成为潮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图为茶农采茶 王丽 摄

守护绿水青山构筑生态宝地

清晨,漫步在韩江边,抬头是蔚蓝的天空,低头可见畅游的鱼儿,不时还有白鹭从江面拂过,与江岸古色古香的潮州建筑群打个照面。这是潮州人民日常生活的图景之一。

韩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广东省除珠江流域以外的第二大流域,日夜奔流滋养着居住在两岸的潮州人民。韩江部分水域环境曾遭到破坏,但经过十年的努力再现秀水绿岸。2017年,韩江获评全国首届十大“最美家乡河”。2020年,韩江又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目前,韩江水质长期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韩江鼋、花鳗鲡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再现韩江。

韩江恢复秀色是潮州讲好生态文明故事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奋楫笃行,推进一系列针对碧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落地。其中,入海排污口实行“清单式”管理,累计清理违规吊养面积约14.81万亩,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设3个浮标式海洋环境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去年6月份枫江水质消除劣Ⅴ类;采取综合措施持续整治黄冈河,饶平全县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潮州,近年来也相继出台《潮州市陶瓷废物回收处理实施意见》等法规,推动陶瓷废物“集中收集、规范运输、定点处置、循环利用”机制等落地,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成功打赢了“净土防御战”。

当前,潮州人民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打造绿色宜居的家园的愿景转化为现实,正积极推动潮州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

位于湘桥区的古城牌坊街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摄

变迁

湘桥区

文物保护更精准 社区治理有新招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蔡秋良 通讯员 湘闻

广济桥上,一场精彩的宋代点茶技艺展示正在上演,茶汤上写出的“山水宋城 诗意湘桥”字样引来阵阵掌声;茶舍里,居民围坐在一起喝茶议事,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近年来,潮州湘桥区依靠得天独厚的文化环境,充分挖掘古城独特的文化底蕴,推进一系列文物资源保育活化,同时在社区治理实践上出新招,首创“居民议事厅”基层治理模式,在文物保护和文明实践方面打造了一块靓丽招牌。

文物活化焕生机

走进潮州古城,修复后的古城牌坊街长达1948米,23座古牌坊连绵更迭,连接51条古街巷,沿街铺面逾600间,潮绣、木雕、陶瓷、麦秆画等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在此一一展现。许多商铺形成了“前店后室”的格局,在一间屋内传播与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

坐拥千年古城、区域文物荟萃,近年来,湘桥区以文物保护为引领,探索出一条“文物+保护+创意”发展道路。在文物保护方面,湘桥区有序推动老城古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古民居修缮工程,以求最大盘活古城文物资源,实现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于民。在文物安全管理方面,湘桥区持续发力,区域内156处共204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的不可移动文物被加挂保护标志和说明牌,每个文物点都落实机构或专人进行保护管理,并做好一处文物一档案工作。

同时,“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消防安全工程”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点的建设持续推进,较为完备的监控、预警和救援系统确保古城区内重要文物建筑的安全。

不仅如此,湘桥区也聚焦构建社区与景区、居民与游客和谐发展的社会治理格局,将城市更新、设施升级融入古城保育活化,建成并实行牌坊街及周边街巷智能交通限行管制,推出“潮州古城全域旅游导览”小程序,用智慧建设增加旅客的幸福感。

目前,一个以文化旅游为龙头,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生态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目的地已现雏形,湘桥区还于今年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湘桥区居民品茶话家常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摄

清茶一杯解纠纷

古城新貌引客来。随着旅游业态迅猛发展,客栈茶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湘桥区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设立“居民议事厅”,用喝茶聊天的方式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

湘桥区太平街道率先抓住这一契机,于2018年7月在街道慢居客栈设立“小巷茶话”居民议事厅。该议事厅由社区负责召集,党总支部书记主持,基层调委会成员、党员、巷长、居民代表、客栈负责人等人参会。议事程序按照提事、议事、决事、执事四个步骤有序展开,确保议事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妥善解决。

清雅舒适的环境、清香袭人的工夫茶……几人围坐在茶几旁,事件当事人各抒己见,调解人员耐心细致听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进行协调。不一会,事件当事人化干戈为玉帛,争执矛盾在“唠家常”中迎刃而解。

据悉,目前,太平街道共有居民议事厅19个,议事点23个。自议事厅设立以来,辖区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发生几率为零,治安案件逐年下降。2021年,太平街道的“居民议事厅”实践案例更被列入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广案例,为社区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参考。

此外,湘桥区还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设立“茶寮谈心室”+“三老常青”顾问团等新举措,以湘桥特色“平安细胞”工程助力建设平安法治潮州。

数看发展

●2021年,潮州认定“四梁八柱”民营企业295家次,规上工业企业、限上企业分别达到1025家、201家。其中,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9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9家,144家企业入库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潮州专利授权量10073件,其中,发明专利147件,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78.42%,居全省第7位。

●截至2021年,潮州的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增至15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27家。

●2019年至2021年,潮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AQI)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稳步保持在中上游水平,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逐年改善。

●目前,潮州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47项、市级非遗项目106项,获评全国唯一一个“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设立国内首个“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建成70家“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潮州现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3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22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

受访者供图

成长

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

广济桥是潮州文化展示重要窗口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蔡秋良

“一生守护一座桥——这是我的承诺和信念。”作为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所长,余小洁见证了潮州近十年在文化保护、发展的努力和成果,更身体力行加入到其中。余小洁和一众守桥人齐心合力,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尽可能保留文物历史原貌,并在保护基础上做好文物活化利用工作。广济桥这张亮丽的“桥”名片,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潮州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挥洒热忱“守”文物

广济桥位于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集“梁桥、浮桥、拱桥”为一体,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第一座启闭式石梁桥”。从南宋至今,广济桥一直见证着潮州的发展变迁。

“守桥人”余小洁生于潮州、长于潮州,同每一位潮州人一样,深爱着这座美丽的古桥,也以在桥上工作为荣。十多年来,余小洁带领团队一起钻研文物保护专业技术,运用新科技手段拉起一张数字安全监测网,为这座千年古桥构建文物安全防护体系。

其中,广济桥的21个古桥墩文物价值最高,也是保护的重难点。据余小洁介绍,自2017年起,在广东省文物局的支持下,专业考古机构对广济桥水下66个沉降监测点、19个位移监测点进行了6次全面的生命周期监测,护航广济桥的运行安全。

近年来,余小洁先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等殊荣,她表示:“我为自己肩负的职责而感到自豪,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呵护它(广济桥),通过创新活化让它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努力探索“活”文物

近年来,潮州文旅发展势头强劲。在做好文物保护之余,余小洁也采用各种方式让文物在游客面前“活”起来、“舞”起来。

“到广济桥,看潮州文化”是余小洁最初定下的目标。她提出“一亭一项目”的思路,将广济桥上的亭台活化为工艺大师工作室,同时打造一个潮州文化对外展示窗口。

潮绣、木雕、工夫茶、嵌瓷……在广济桥的每个亭台上,都有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介绍,多位非遗传承人轮流在亭内进行技艺展示,分外吸睛。游客走在广济桥上,可以近观波光粼粼的江景,也可以细赏亭台楼阁中的潮州非遗。

近年来,余小洁还主持实施了潮州非遗精品展、“浮桥梭船闭合表演”和“一里长桥一里市”等重要项目,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潮州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其中,“广济桥活化利用项目”还入选了“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潮州广济桥,强调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余小洁对总书记的话深有感触:“作为一名‘守桥人’,我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勉励。我们将不断研究和挖掘古桥古楼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推动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