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某团:管线尖兵驭“油龙”

来源:金羊网 作者:高焓 发表时间:2022-09-16 06:06
金羊网  作者:高焓  2022-09-16
越山川、跨江河,瞄准实战练兵,筑牢祖国输油管线“大动脉”。
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联勤保障部队某团组织实战化输油管线应急抢修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 通讯员 唐睿 摄

编者按:国无防不立,善教得人心。今年9月17日是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为持续推动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近期,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开展了“走边关 登海岛 入哨所”国防教育主题采访活动,组织省属主流媒体深入驻守广东边远山区的联勤保障部队部分营区采访采风,实地了解部队官兵职工工作、训练、生活、情感实际,向社会传播讲述联勤部队官兵扎根山沟、甘于寂寞、矢志强军、建功立业的国防故事,引导全体公民学习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激发爱国热情,不断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高焓

盛夏,黑色的输油管线发热,管线兵们也练得火热。

如果把油料比作战地的“血液”,那么输油管线就是“大动脉”,管线部队就是构筑、守护“大动脉”的“钢铁油龙”。

管线不语,油料奔涌。从体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联勤保障部队某团秉承“驾驭油龙上战场,保障打赢当尖兵”的坚定信念,越山川、跨江河,瞄准实战练兵,筑牢祖国输油管线“大动脉”。

精兵:负重翻山越岭

超1吨重的器材箱,8个闸阀,若干弯头、短管,在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中士尹志勇和战士们的分工配合下,6个人,111秒,几十个零部件就连接成服帖的输油管线。

在“八阀流程开设”项目上,尹志勇班上的成绩位于全团前列,入伍9年的他对此十分自豪:“不但要速度快,还要确保油料不泄露,保证连接质量。”能取得这份成绩,尹志勇归功于全班的默契。

每次训练后,尹志勇都带着全班战士进行总结,一起找问题、提建议。尹志勇说,搬运过程中定位不准,连接管线的弯头角度不合适,都会影响管线铺设速度和质量,“每个人的战位都至关重要,每个动作都可能影响管线布设的全局”。

战高温、斗严寒,入伍以来,尹志勇随着部队把管线铺上雪域高原、埋至田间地头。油囊25公斤、闸阀60公斤、油管80公斤……自动化机械装备到不了的地方,就得靠管线兵肩扛手提。他们负重翻山越岭,管线一铺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我们是持续作业,没有足够的体能,可能一上午就撑不住了。”尹志勇说。

不显山露水,又如此辛劳,图啥?“输油管线就是战时的油料保障。”这句入伍时老班长的叮嘱,尹志勇一直牢记在心。“苦归苦,累归累,但我们苦中有甜、甜中有乐。”入伍以来,这位“90后”已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尖兵:排障又快又准

能扛,靠的不只是体能,还有技能。排障又快又准,联勤保障部队某团技术保障室修理技师熊繁荣是大家敬佩的“技术大拿”。

近百公里长的输油管线,可能出现哪些故障?出了故障如何解决?2021年,为确保某执行演练任务顺利完成,在任务开始前几个月,熊繁荣就前往演习地域勘察选线,沿着输油管线反复奔波,在各个泵站之间穿梭,连着几宿推敲设计工艺流程。两个月的高强度驻训任务中,他始终坚守岗位,输油过程中连续数天24小时待命,只为有障必到、有障必除。

让所有装备都“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在熊繁荣看来就是职责所在。管线、泵机、空压机……每次大型演习演练前后,他都带头细细查看每台设备,对全团的管线装备逐台检修保养,一年要检修保养装备300多台(套)。

入伍21年,熊繁荣十多次参加原总部、战区组织的跨区训练、实兵演习、专业比武等重大任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是2020年全团官兵票选出的“十大管线尖兵”之一。

“尖兵”尖在哪里?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熊繁荣不仅记在心里,也写在纸上。为了带动更多战士快速成长,他总是和大家总结、梳理经验,多年来,已经编写了《管线装备技术重点难点解析100例》《泵站机组故障排除50招》等5本学习教材。

熊繁荣的课堂不仅在纸面,还在库房。只看图文理解不透彻?在库房,他对着各种装备和战士们边实践边讨论,带上自制的多种电路图板,再配上幻灯片,抽象的装备理论变成了具象的“望闻问切”。“带动和培养更多技术骨干,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使命要求。”熊繁荣说。多年来,他已培训了百余名技术人员,参与技术革新十余项。

标兵:输油就是实战

“只要输油,就是一次实战。”在联勤保障部队某团一级上士吴勇看来,输油是对专业素养的考验。

2015年,吴勇随部队首次赴西藏驻训。从山地丘陵到高原,装备的性能受到影响。演训前,输油泵竟趴窝了。等厂家来修?时间耗不起。自己动手修?部队无先例,精密部件越修越坏更糟糕。

“我来试试!”此时,吴勇挺身而出。查阅说明和资料、研究原理,自制工具调试、摸索一番……十多个小时的紧张作业后,机械密封拆装更换完成,演习得以顺利进行。

敢吃“螃蟹”,来自平时的积累。2006年年底,吴勇刚入伍,不到1个月就啃下1400多页的《管线部队军事专业训练教材》。义务兵期间,他已能独立带队完成最难科目“悬挂穿越”训练。刚晋升士官,他就成为某团最年轻的泵站长。

专精管线还不够。在吴勇看来,平时多掌握一项技能,打仗就能多一分胜算。司泵精操作、装备会维修、汽车能驾驶,“别人午休我训练,自己挤时间做装备训练,才能掌握得更多”,这番主动加压,让吴勇成为全团的“多面手”。

入伍15年,吴勇先后16次参加重大演习和抢险救灾任务,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多年来,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9年年初,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备战标兵个人”。

这些荣誉,对吴勇来说更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不能懈怠。”体能和专业训练如旧,“只要任务有需要,我就能往前冲”。

编辑:束孟卿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