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为本 制造当家丨广东制造进化论:从加工贸易到科技制造,如何以重大项目牵引实体新势能?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见习记者魏彤 广州报道 12月12日,世界500强企业德国采埃孚的百亿级汽车电子工厂项目落户广州花都,为广州打造万亿级“智车之城”带来了新的想象。
不仅汽车产业,从广州观察,这座“千年商都”在近年加快迈向创新之城的进程中,大手笔的外资项目身影频现,并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此前落户在广州开发区的百济神州,让广州在创新药产业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不仅仅广州,从广东全省来看,通过大项目带动,迅速形成产业发展突破、构建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甚至形成初步的产业集聚生态的实践案例并不鲜见,例如依托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这也逐渐形成了广东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的重要路径。这一过程中,也可以清晰看到,从最早的加工贸易到如今的科技制造,广东落地项目与产业发展在结构上有着一致演化趋势,折射着转型升级。
如今,这一实践正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深化。近期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多位受访专家分析,广东从大项目抓制造业发展,不仅着眼于当前经济的稳增长,更在于抢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形成长期外溢效应。广东招引大项目要基于新型产业链探索开展城市协作,发挥大湾区综合优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精确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大项目撬动本地产业重构
最初,广东利用改革开放红利和毗邻港澳优势,通过“三来一补”模式获得工业启蒙。彼时,大量的外资以产业项目的方式落地广东,持续为广东构建了厚实的产业基础。新世纪以来,广东开始迈向以高技术产业和现代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以计算机、电子工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2020年,广东启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年20个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9069.9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约为40%。如今,一场深刻的结构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重大外资项目集中在科技制造领域,并有力引领带动了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加快重构广东制造业竞争优势,这也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一大鲜明特征。
今年9月,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正式投产。自此,巴斯夫将每年为中国市场增产6万吨改性工程塑料,将该产品亚太区的总产能从2023年起提升至42万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的建成,有力推动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也将在广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和更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链供应链。
自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投产后,湛江就加快开展“链主”招商、全链条招商,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今年9月,26家企业齐聚湛江,有11家企业分别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巴斯夫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将在精细化工、配套公用工程和物流服务等各大关键行业领域加强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广东是加工制造业起家的制造业省份,拥有庞大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对广东乃至全国的外贸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助力经济稳增长。但广东并没有满足于产业现状,而是前瞻性看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广东的一个做法是,积极做产业加法,鼓励引导一些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填补市场空间”。
在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通气会上,世界500强企业英国阿斯利康医药(广州)有限公司签下协议投资广州。据悉,阿斯利康集团旗下的生物科技园将有3个企业进驻,助力广州加快建设医药卫生产业集群。
目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将完善双核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区,打造以广州、深圳市为核心,以珠海、佛山、中山市等为重点的产业外溢创新集聚区。
不只是外资大项目,一些国内的先进制造业大项目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9月,TCL华星t9项目投产,这是国内首条主攻生产高端IT产品及专业显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预计达产产值260亿元。
目前,广东省的平板显示产业以深圳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形成了珠三角平板显示产业链,仅广州与新型显示相关的产业产值就超千亿,生态链配套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能够催生出更多行业应用和发展模式。
在林江看来,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招引项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大项目本身是否会对产业升级带来正面意义,要让大项目与当地产业有较高的关联度,在产业融合度足够的情况下实现产业升级。
以大项目牵引“制造当家”
12月11日,位于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广汽旗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动工建设,预计在2024年3月前投产,这是广州市最大的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将进一步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配套,新增产值超1800亿元。一个大项目能够牵引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带动整体产业培育发展和能级提升,促进产业集群更好发展。从大项目出发,引进高技术环节、锻造科技创新能力,牵引广东制造业向高价值方向升级。
抓制造业要落实到大项目,还要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对此,广东正在行动。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围绕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举办系列云招商活动,推动达成38个重点外资项目意向落户或增资扩产。
林江认为,产业链招商的逻辑在于注重项目扎根性,“大项目最重要的是对当地的外溢效应,即进行产业配套、学习先进技术,培养当地工人,补充本地产业链等。这就意味着,广东要从自身产业链出发精准招商引资”。
近一个月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海外分会场已在欧美和亚太地区18个国家举办了20场系列招商活动,12月21日还将举行主会场招商,重点招引根植性强、竞争力强、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本投入大的科技类、制造类外资项目。例如,广州明确靶向招商方式,围绕补链、强链、延链,加强项目谋划。12月中旬,广州将有两个招商团组分别赴日韩方向、德国瑞士方向,围绕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组织招商,对接项目资源,拜访跨国企业。
广东还提出,要打出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有需求才会有订单,有订单才会有企业愿意投资,才会有研发专利升级的现实动力,最核心的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扩大消费群体的问题。”林江说,引进大项目不仅有利于该城市自身产业发展,还会因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带动周边城市相关产业发展。
以生物医药产业大项目为例,除了传统药企的订单合作、物流供应链关系,广东不少大项目还涉及高端研发的新型产业链关系。这些新型产业链关系涉及大数据、物流配套的重新定义,很有可能形成基于云端的新型产业链,区别于传统因地理位置相近的县、镇内部形成的产业链。例如,研发基地在深圳,制造基地在东莞,销售中心在上海。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对于引进大项目的产业链环节分布,基于新型产业链的协作方式要有清晰的思考,打通原本城市间小范围的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链一定是城市间的协作,目前看,广东能够适应这种新型产业链,在区域融合的大背景下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林江说。
“只有寻求最大公约数,发挥大湾区各城市最有优势的地方,互相取长补短,广东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统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林江说,这是广东“抓大项目”背后的一个关键问题。
(作者:柳宁馨,魏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