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真是!《百问·林墉》首发

来源:金羊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3-09 23:31
金羊网  作者:  2023-03-09

天地何诞?

真理何为?

艺术何在?


茫茫间

太多问题

横亘心中

于是

问人问艺问至理


最终

问题答案

不辩不分

相融合一

图片

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策划、编辑、出版

大型艺术丛书

《百问中国艺术名家》系列丛书

《百问·林墉》

于今日在广州越秀举行首发仪式


百问,百答

一页页翻开

提出问题

作出回答

图片


百问林墉,探寻艺术


今日拜访林墉、苏华两位老师。

何日同相聚,共话正此时。

《百问·林墉》,一时勾起众人回忆,共叙往事数十载。

图片

翻阅着《百问·林墉》,林墉老师说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些“无”,自己的回答可谓是“够胆”。如果现在再次回答这些问题,或许就是另外一种味道了。

图片

且看书中。


“艺术上,最满意自己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全无!”


“您在艺术上的绝活是?”

“无。”


“一年大概举办几次展览?最成功的是哪一场?”

“我无。”

e4403dbe182b0239c7f6282ec435ca20.jpg

果断,坚定,无畏。无,便胜于有。

从二十岁的充满激情,到后来回到内心的坚守,回归艺术的本真,这些心路,似乎都在这些“若有还无”的回答中显现。

苏华老师回忆起林墉老师作答的情景,坐在办公桌前,逐条逐条回答,回答得很快,但也有自己的思考。“他做事基本上都很果断,他都不怕的,不怕说错话,错了就错了,错了就改。”

“你们真是挖空心思想了这么多问题。”苏华老师笑语,“提问比回答更难,如果回答出自真心,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内心怎么想就怎么说。而且这些问题问得不是说很肤浅,很俗气,而是很有深度,也很有意思。”“我经常不是看他的回答,而是看这些提问。他会怎么回答我大概都知道了,但我没想到他的回答这么简单,‘是’‘非’‘不’。”

苏华老师曾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认为这本书的设计、印刷、装帧,是为精品。细细地看着书上的画,她才忽然发觉“原来这幅画有这么多线条”。对于百问系列,苏华老师说:“虽然林墉老师回答得比较简单,但是100个问题已经涵盖了他的思想,对于问题的看法,是非好坏。这本书角度新颖,能够揭示艺术家的思想和内心。”

得到林墉、苏华两位老师的肯定,我们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的心才算是踏实着地。

如沐春风。

能在百花齐放的广州春日,与两位老师如此“可爱之人”交流,实为欣喜。

图片


为留守儿童赠书,寄语“向美向上”


此次来访,林墉、苏华两位老师向翁城留守儿童赠书,赠出林墉老师的画册《广东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集(一)林墉》,并给孩子们寄语“向美向上”。

“向美向上”,寥寥几字,又有新的故事。

图片

“写什么?”是林墉老师给我们出的“考题”,是为故事开始的“一问”。我们提议不如写“向善向上”,于是林墉老师开始动笔。写完之后,我们才发现“向善向上”变作了“向美向上”。苏华老师在一旁和我们解释,“美术”就是向“美”,就是追求真善美。众人笑,称好,说这个故事要记下来。

图片

ac07a81c6a6ea16166a75268a8d47c4d.jpg

林墉、苏华两位老师赠给翁城留守儿童的画册,到时候会放在乡村儿童艺术馆,相信这个“古仔”(故事)也会成为“佳作”,留在这里。

图片


观六十五周年长卷,回忆羊晚故事


我们带来了羊晚六十五周年长卷,请林墉、苏华两位老师指点。面对画作,两位老师从刚刚的笑意盈盈,变成了“正襟危坐”,可见老师们对艺术的认真负责。“这些鸟还挺可爱。”“是不是还需要勾勒?”“感觉画得很轻松。”老师们对这六十五周年长卷,印象颇好,予以了肯定。

图片

说起羊晚六十五周年,苏华老师便忆起和羊晚的故事。羊城晚报的报头,是兄弟姐妹几人的艺术启蒙。“我们家订了一份羊城晚报,你剪一块,我剪一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有趣,最后剪得像一张渔网一样。最先剪的就是晚会、花地的报头,真的很漂亮。”“我妈妈当时在邮局派羊城晚报,小华当时十岁,就说帮妈妈分担一半,当报童派报纸,当时她个子还很矮,背着那些报纸很重,都拖地了。”

遥遥往昔,如今说起来甚是趣味满满。艺术的故事,随着时间光阴流转,说了又说,在提问与回答之中,不断地翻新。

我们邀请林墉、苏华两位老师有空来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做客,来羊晚创意产业园走走看看。“有哪些好看的东西?”苏华老师真诚地发问。在一片笑声中,我们期待着再次相聚,共同回答新的问题,共叙新的往事。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王绮彤

编辑:张演钦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