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门户内联外通 江门释放区位优势全面融湾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卓栋、彭纪宁、江宣、谭耀广 发表时间:2021-06-11 07:41
金羊网  作者:陈卓栋、彭纪宁、江宣、谭耀广  2021-06-11
珠江西岸,南海之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的江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江湛铁路通车让江门连接国铁网络 杨胜 摄

总 策 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 统 筹:孙 璇 林 洁

执行统筹:马汉青 林兆均 胡 军

提升“硬”实力、释放区位优势,五邑侨乡融入大湾区“1小时城市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通讯员 江宣 谭耀广

图/通讯员提供(除署名外)

珠江西岸,南海之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的江门,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江门华侨文化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以及世界记忆文化遗产侨批(银信),其独特的文化“软”实力广为人知。

近年来,江门市立足于广东省委赋予的“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两个定位,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重大项目投资、抓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自身“硬”实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江门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取得良好开局,GDP增速跻身全省前三。展望“十四五”时期,江门将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全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贡献江门力量。

全面融湾

打造连接广深“半小时轨道通勤圈”

日前,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迎来新进展。随着黄茅海大桥东塔第31根桩基顺利“扎根”数十米深的花岗岩,黄茅海大桥桩基全部完工,标志主墩全面进入承台施工阶段。黄茅海大桥为世界最大公路三塔斜拉桥,项目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湾区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近年来,围绕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目标,江门努力打造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向北积极拓展通道对接广佛都市圈,向东主动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加强与粤西及大西南片区的联通,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城市圈”。

为此,江门打响了“交通大会战”。“十三五”期间,该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2倍,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全市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28.2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了222%;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93公里,较“十二五”期间增加209公里。城市快速路完成投资14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02%;等级公路完成投资124.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440%。

随着各类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江门交通建设全面提速。佛开高速联通广佛、广中江高速直通中山,正在建设中的中开高速则连接深中通道……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江门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日前印发的《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江门要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打造紧密连接广州、深圳的“半小时轨道通勤圈”。支持澳门尽早接入全国高铁网,争取与香港轨道交通实现联通。加快“六纵六横两联一展望”通道建设,完善内联外通的高速公路网,建成高速通达周边城市、快速联通组团和乡村、有力支撑产业平台的立体高效优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打造连通广深、对接港澳、顺畅西江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吸引投资

今年安排1015亿元年度计划

今年3月,江门市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在三区四市同步开展,全市共128个重大项目动工(投产)。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新增项目动工(投产)总投资728.4亿元,投资额实现大幅增长,与去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加280.8亿元,与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加202.6亿元。其中,有40个项目实现投产,投资额达134.1亿元。江门市政府人士透露,相关重大项目将补足弱项、做大强项,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十三五”时期开始,江门始终把重大项目的引进、动工及投产当作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门开展“以投资论英雄”活动,成立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专项指挥部和稳投资工作专班,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资金统筹机制,出台稳投资若干工作措施,每季度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

数据显示,江门市重点项目投资额从2016年的571亿元稳步提高至2020年的914.62亿元。仅在去年,江门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共推动213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动工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123%;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11个,投资总额1247亿元,分别增长7.1%和4.2%,投资超百亿元的亚太纸业等一批重大增资扩产项目落地。

展望“十四五”时期,江门将安排十大领域50个重大项目工程包,争取“十四五”时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万亿元。工业投资将达5000亿元,力争打造一批超五百亿甚至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今年,江门将安排创纪录的1015亿元年度投资计划,产业工程项目年度投资达317亿元。

位于江门的海信公司生产线正在生产

梯队成长

打造千亿、五百亿、百亿产业集群

日前,江门举办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宣布启动“5+N”产业集群“链长制”,海信空调、亚太森博纸业等7家企业成为首批产业集群链主企业。

江门是广东省传统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有上百年的积累和沉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业经济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跃,目前有工业企业2万多家,涵盖工业41个大类中的34个,工业体系完备、基础扎实。“十三五”期间,江门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4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04%,其中规上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5.9%、7.5%和7.5%。

在推进“5+N”产业集群发展大会上,江门市明确“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金属制品等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和九大重点任务。

据悉,江门将对照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及新兴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构建一批超1000亿元、超500亿元、超100亿元产业集群成长梯队。全力打造“5+N”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新材料、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新兴产业,打造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做优做强金属制品、造纸和印刷、纺织服装、家电、摩托车及零部件、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形成超50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引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产业,培育发展超100亿元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江门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精耕产业大平台,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全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数据眼]

●今年一季度,江门地区生产总值为763.44亿元,同比增长21.4%,GDP增速跻身全省前三,仅次于中山和惠州。

●一季度,江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3%。其中,3月增加值增长24.8%。值得一提的是,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4.8%和48.3%,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4.5个和8.0个百分点。

●一季度江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5%,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6%。其中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7.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3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0.4%。

●外贸方面,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6.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33.8%,两年平均增长7.2%;进口额同比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6.4%。

江门中心城区俯瞰

[专家观察]

江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

制造业 是江门发展的关键

广东省委赋予江门“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江海门户”两个定位,让江门成为珠江西岸增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以及沿海经济带向海发展的门户,这对于江门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

要把握发展机遇,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比如,江门是珠江西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实力雄厚,完全有条件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外溢的先进制造业,完全可以通过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以此发挥自身制造业基础深厚的优势,加速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总而言之,对江门而言,一定要特别注重发挥自身交通、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在挖掘包装、谋划推动重大平台建设上发力,下好先手棋。

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江门经济已经全面强劲恢复,“十四五”有了良好开局。尤其是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4.8%和48.3%,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34.5个和8.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2.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1.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13.26%,这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变化,表明工业发展质量在提高。

展望未来,制造业仍是江门发展的关键,必须加快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要继续加快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做好制造业“文章”,保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持续下滑。

不久前,江门启动“5+N”产业集群“链长制”,由多家大企业担任产业集群链主,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一个产业,要想形成集聚效应,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这需要市场化的运作。龙头企业有影响力、有技术,同时会有技术创新以及产能外溢等优势,有了龙头企业带动,一些中小型企业自然会集聚而来,形成配套企业多、规模大、分工明确的产业集群基地。同时,利用龙头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打造更大规模、更高规格的基地。

一线见闻

全省最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崛起江门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中车广东公司与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比肩而立”。偌大的车间里,来自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高铁动车一字排开,静待维护检修;数节崭新的城际列车车厢已整装待发,即将下线运营。

作为广东省先进装备制造业代表,中车广东公司是省内既能生产和检修动车组、又能生产地铁车辆的企业,也是一家具有全链条新造轨道交通整车能力的企业。目前,中车广东公司开拓城际动车组新造、城轨新造、动车组检修、延伸服务四大主营业务板块,以“中国中车城际、市域、市郊动车组专业化造修基地,中国中车城轨车辆属地化制造基地,中国中车动车组和城轨车辆重要零部件造修基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平台动车组异地高级修基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华南地区研发中心”为五大目标发展定位。

去年,在疫情考验下,中车广东公司如期完成全年产值30亿元的生产目标,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据透露,该公司目前的市场订单主要为城际(市域郊)动车组、城轨车辆、车辆检修和延伸服务等项目,共计约50亿元。今年,该公司计划交付新造动车组、城轨车辆以及检修动车组共726辆,目前已交付的新造及检修车辆数量占年度计划约30%,总体生产进度在年度计划控制范围内。

一辆动车的背后,是一整条生产链。自2010年落户江门以来,中车广东公司持续加大对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的培育力度,以本地化为核心,依托产业园战略合作,培育园区企业,扩大配套范围。经过多年的产业链培育,省内已有62家配套企业,江门市已有22家配套企业。走进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超过6000亩的工业用地上,一栋栋大型厂房拔地而起。目前,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以中车广东公司为龙头,已先后吸引12家配套企业落户,成为省内配套企业最多、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其中,广东国通克诺尔、广东南奥、鼎汉技术、江门广润、欧特美等12家国内轨道交通优质供应商先后落户轨道交通产业园,为中车广东公司进行轨道交通车辆部件配套。

2020年,中车广东公司依托中车四方股份创新研发平台、五邑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公司内部创新资源,挂牌成立广东轨道交通“双创”园区,服务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发展需求,促进区域产业升级。

城市短评

交通大会战 升级版江门故事“有排讲”

文/谭健强

这几年回乡,最大感触莫过于路桥交通的大建设、大变样。江门,正以肉眼可见的建设速度惊艳乡里、惊艳世人。

佛开高速联通广佛、广中江高速直通中山、在建中开高速连接在建深中通道……江门打响了“交通大会战”,四通八达的高速交通路网日渐成形,让江门提速、让江门升级,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

身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让人惊艳处颇多:正在构建中的一批超1000亿、超500亿、超100亿元产业集群;是全省最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有江门学派、梁启超、冯如、陈垣;有“院士之乡”美誉,孕育了33位院士;有广府文化、后珠玑巷、新会葵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崖门炮台、小鸟天堂、开平碉楼、上下川岛等胜景;有历久弥香“广东三件宝”之首陈皮,以及金山火蒜、水口腐乳、杜阮凉瓜、广海咸鱼等特产;有时下年轻人趋之若鹜的新茶饮;自然还有浓郁的华侨文化。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级市,土地承载力优势明显。今年一季度,江门地区生产总值超763亿元,同比增长21.4%,GDP增速跻身全省前三。融入大湾区“1小时城市圈”后,这片极富传统魅力的土地正释放出强大的新活力,升级版的江门已然帷幕大开。

江门致力打造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道路交通升级何止一个档次。乘着这股强劲势头,江门市下辖3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内容厚重的人文文化资源,也可以来一次有统筹、有规划、有突出重点的整体升级。例如,众多具有浓郁岭南风情的江门古村落保存完好,有待整理修缮,这方面就可以加大升级力度,让更多“彩虹村”出圈,让美丽乡村随现代交通网络的建成焕发迷人光彩。升级版江门故事,无疑“有排讲”(粤语,意为“可以说很长时间”)。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