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疫情暂未发现跨省传播 广州疫情风险范围日趋局限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和覆盖人数均居全球首位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
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介绍,截至6月1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45亿剂次,覆盖6.22亿人,在接种剂次和覆盖人群数量上都居于全球首位。
崔钢表示,在做好现阶段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高人群的接种覆盖面。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3-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会根据疫情形势、防控工作需要等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具体政策。
现有疫苗对变异病毒保护效果可观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表示,相关研究显示,此前出现的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但现有的几种疫苗对该病毒的保护效果仍然可观。
“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确诊病例中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表明接种疫苗以后对变异毒株仍有保护作用。”冯子健称,这与国外观察到的其他疫苗对新的变异病毒保护性的特征是相似的。
“有些人接种疫苗后出现了感染的情况,不意味着疫苗保护效力不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使免疫力人数达到一定阈值,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流行强度或阻断它的流行。
已批准3-17岁人群可紧急使用疫苗
崔钢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3-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将根据疫情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的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
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允许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此,崔钢表示,前期对于有接种需求、同时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开展了接种工作,是参照重点人群接种进行实施的,下一步会继续指导各地有序做好老年人的接种工作,切实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吸入或鼻喷型疫苗研制正有序推进
针对雾化吸入疫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介绍,雾化吸入型疫苗制剂配方没有改变,只是给药方式由雾化吸入替代肌肉注射。由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北京万泰公司研制的鼻喷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也已经完成了一二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申请境外的三期临床试验。
另外,由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团队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制的5型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肌肉注射型通过了国外的三期临床试验验证,在我国获批附条件上市。
免疫策略是否调整需要做更多研究
已经完成灭活疫苗接种6个月的人群,是否需要补充接种疫苗或者增打第三针?“如果开展三剂次接种或后续加强免疫,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只有综合获得充分证据以后,才能决定是否加强免疫。”王华庆称,还需要做更多研究,才能决定是否调整现在的免疫策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消除免疫落差,而完成灭活疫苗两剂次接种是一个必要条件。
他表示,疫苗抗体水平下降不能说明没有了保护力,后续需要开展相关研究,包括接种疫苗之后免疫记忆是不是增强等。此外,免疫程序也是免疫策略的核心,包括两剂次形成的免疫规律是否影响免疫效果及免疫保护持久性,变异株对疫苗的保护效力是否有影响等。
[专家研判]
广州疫情风险范围日趋局限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6月以来,本轮聚集性疫情已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0例,家庭、餐厅、学校等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确诊病例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超过三分之一。这些信息提示,必须始终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防疫要求,必须落实公共场所测温验码、保持间距等措施,必须做好社区防控,严防疫情扩散。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表示,广东疫情存在家庭和公共场所内传播的现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例间的传播关系都比较明确,近期报告病例多来自封闭管控区域及隔离观察人员。疫情自发生以来至今已经超过14天,还没有发现在其他省份有关联病例,广东省内也仅仅出现了有限数量的跨地区传播,传播关系清楚,防控措施采取比较及时。
“结合当前各地采取的防控措施,专家研判分析认为,随着行之有效的聚集性疫情处置措施落实到位,本次广州疫情呈现阳性感染者逐渐减少的趋势,风险范围日趋局限。但不排除还会有散发病例出现的可能。”冯子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