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划“粤港澳流动博物馆”平台,粤博馆长肖海明在“读懂中国”演讲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黄苏哲
图/广东省博物馆提供
12月2日,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馆长肖海明受邀参加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围绕“广州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构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主题,发表了“人文湾区建设的文化样本——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公开演讲。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肖海明馆长发表专题演讲
肖海明发言中提到,粤博是一个扎根于广州、扎根于大湾区的广东文化地标。62年来,粤博和广州市共同成长,一直在为构建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构建文化认同作出不懈努力。该馆拥有馆藏文物32万件/套,其中自汉代以来的“海丝”文物、明清两代外销艺术品,以及“南海I号”“南澳I号”海洋出水文物,是大湾区文化同源、人文相亲,以及广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开放兼容的实物见证,为建设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举办展览,粤博从湾区内外两个方面型塑湾区文化形象和认同。2012年以来,粤博依托粤港澳三地行政首长达成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牵手香港艺术馆、香港历史博物馆、澳门博物馆,每3年左右策划一个文物大展,先后推出“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成为大湾区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这些展览既在粤港澳三地巡展,又在国内浙江、湖北、四川、辽宁等地巡展。
肖海明(右二)在圆桌讨论环节发言
肖海明介绍,长期以来,粤博积极从湾区内部和湾区外部两个方面努力,强化地域文化认同,强有力地推动大湾区文化形象的传播。在引进、推出与国外交流展方面,粤博走在国内博物馆前列,是全国博物馆综合海外影响力排名前十的博物馆。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上,广东省博物馆做出了不懈努力。例如通过举办教育课程,推出行走广州、岭南文化研学、湾区游学、红色游径、古驿道研学等项目,建设“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
此外,粤博还拥有华南地区目前最先进也最完备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发起并创立了“大湾区文创联盟”,打造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全产业链,带领湾区文博机构开创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
肖海明透露,目前,粤博正在筹划成立“粤港澳流动博物馆”平台,届时大湾区内部人文交流将更加丰富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