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走冬奥】以全新的身份参与奥运,是人生中特别值得书写的一笔!

来源:金羊网 作者:苏荇 发表时间:2022-02-06 21:27
金羊网  作者:苏荇  2022-02-06
过去在报社体育部工作的17个年头,夏奥会、世界杯、欧洲杯、青奥会、大运会、亚运会、亚冬会……刘大伟洲际以上的大赛几乎跑了...

刘大伟/受访者提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特派记者 苏荇

今日,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所在地“冰立方”采访,众多记者被堵在混采区入口,为一张能够进入混采区的辅助通行证而奋力争取。现场有些混乱,幸亏场馆媒体副主任及时介入,平息了矛盾。

记者定睛一瞧,嘿,原来媒体副主任还是过去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北京晚报》记者刘大伟!本届奥运会,他借调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身份有了大转变,感受自然也大不同。

刘大伟告诉记者,他是2020年10月开始在国家游泳中心工作的。在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中,每个竞赛场馆团队都是一个场馆主任和七个场馆副主任的组织构架,每位副主任分管多个业务领域,他分管新闻运行、摄影运行、媒体转播和新闻宣传四个部门。

过去在报社体育部工作的17个年头里,夏奥会、世界杯、欧洲杯、青奥会、大运会、亚运会、亚冬会……刘大伟洲际以上的大赛几乎跑了个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也是持证记者,但至今采访履历中唯独缺少了“冬奥会”这个字眼。原本他以为2022年自己能在家门口实现“全满贯”的梦想,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以全新的身份加入进来。

“如果将奥运会比作一趟大巴车,以前当记者好比坐车搭车的人,现在的我则变成了售票开车的人,甚至是要学会指挥交通和造车的人。”他笑着说。

由于工作内容大有不同,刚进入冰立方工作时,刘大伟着实还要适应了一段时间,“这里坐落在北京新地标首钢园区内,常设28个专业部门54个业务领域。冰立方场馆团队层面,也足有多达33个业务领域。2020年刚下场馆办公,我看着一版一版的场馆OB图纸,听着各业务领域相互间只喊英文代码,着实有点蒙圈。”

由于此次冬奥会在疫情期间举行,在筹备工作上也与往届有很大不同,闭环内外每一个功能区的搭建,每一个流线的设置都有一图一表一册,“那会不停看图、不停规划,哪条道是闭环外的,哪个门得锁上,哪个得打开,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地方。”

此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立方”是最早开赛以及最晚闭馆的场馆,冬奥会开幕前便率先开赛,每天的比赛场次和时长也最多最长。

按照赛前赛后+3(三小时)开馆闭馆的原则,刘大伟以及在这个场馆的工作人员,都得早上五点半就起来,六点准时开馆,“有点开门迎客的意思。”他笑着说。

此外早晚例会是必须的,与各类人群对接相关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大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和国际奥林匹克转播公司(OBS)的一切需求,小到路由点位和桌椅数量,都需要耐心将问题逐一化解。

一天忙完后步出场馆,往往已是凌晨1时多了。“在冬奥会这些项目中,冰壶是一个非常熬人的项目,但也是一个霸屏的项目,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刘大伟说。

在采访过程中,刘大伟手中的对讲机不断响起,一会是“混采区运行完毕”,一会则是“今日一号门进入媒体人数280人”,他都一一及时应答和解决。

作为双奥场馆,水立方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冰立方”,刘大伟指着记者所在新闻工作间的地面说道:“这个地方之前是水立方的热身池,平日是游泳俱乐部,水面上架设厚厚的架板,现在就变成了记者工作间,这里也是12个竞赛场馆里最大的一个媒体工作间。”

刘大伟告诉记者,在这座场馆里,“双奥人”特别多,很多参与基础设施搭建以及业务领域的人都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每个人可能身份不同,比如过去是副经理,现在是经理,大家聚在一起经常回忆14年前的那个夏天,很多人都有奥运情怀。对于我来说,这段经历也是人生宝贵的经历,能以这种身份参与其中,一辈子也许就这么一回,是人生中特别值得书写的一笔!”

编辑:王俞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