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致广大而尽精微 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

来源:金羊网 作者:罗仕、李焕坤 发表时间:2022-02-18 10:53
金羊网  作者:罗仕、李焕坤  2022-02-18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广州地标建筑之一广州塔及周边情景 图/人民视觉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仕 李焕坤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精细化管理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广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致广大而尽精微,从基层着手、从细处着手、从小处着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城市,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关键词:基层党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离不开党的坚强有力领导。

近年来,广州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根针”穿引治理“千条线”,红色引擎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位于广州地铁3号线大石站附近的番禺区大山村,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曾经的大山村秩序乱、环境差、治安严峻,警情量居高不下,是广州市治理难度较大的城中村之一。

近年来,大山村以加强党建为首要任务,通过支部建在已划分的12个基础网格上、党员亮身份、吸纳流动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等举措,推动综合治理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大山村从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村、涉黑涉恶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村、环境秩序脏乱整治村,蜕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市文明村、广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广州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广州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市社区划分成约2万个基础网格,按照“一网格一支部”“一楼栋一党员”原则,将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双网融合”。广州市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防控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面对一场场重大“战役”,广州76万名党员冲锋在前,众志成城,为推动城市发展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智慧城市

高科技赋能城市治理

“穗智管”城市大脑内,2641个城市体征数据项实时刷新,助力决策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穗好办”APP方寸之间,2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一屏尽览,群众实现“人在家中坐,事在网上办”……一个个数字政府应用场景,折射出治理更精细、服务更智能的广州。

数字政府建设是现代化城市治理“新密码”。近年来,广州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

在位于广州国际媒体港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上,以“疫情防控”为专题的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综合应用场景,不断实时更新数据,为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019年以来,广州市围绕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着手打造“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在全国率先建设人、企、地、物、政五张全景图,对接业务系统115个,汇聚数据超36亿条,建成城市调度、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20多个应用主题,“疫情防控”“羊城先锋”等100多个应用场景,实现“一网统管、全城智治”。

广州市还通过数字惠民,办实事暖民心。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建设智能化标准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畅通与民沟通渠道,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并深化12345热线标准体系与法治化、智慧化建设,提升政务服务便民水平。广州12345热线入选首批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典型案例。

此外,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上线便民服务事项超2000项,与省内所有地市、省外17个城市“跨域通办”事项近9000项,群众通过全流程网办或邮寄材料等方式即可办妥事项,大大缩减办事的时间成本。

花城广州的春天格外美丽 (资料图片) 图/人民视觉

关键词:环境治理

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一身洁白的羽毛,双翅徐徐扇动,优雅地盘旋在蓝天下……去年年底,在珠江天字码头、猎德涌、沙河涌、石井河等广州中心城区河涌,一群群白鹭翩翩起舞,成为街头巷尾市民热议的话题。

作为一种喜水动物,白鹭对环境很敏感,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近年来,广州市中心白鹭分布范围和数量均在增加,这成为广州生态环境变好的直接印证。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直接关系人民城市建设的成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记者获悉,近年来,广州始终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治水为例,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广州也由此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实行12345治水路线。与此同时,广州市坚持践行“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理念,多部门协同开展全民志愿治水工作,通过设立民间河长、开发巡河路线、培育社区志愿组织、志愿巡河与举报投诉相结合等志愿治水模式,为治水工作增添新活力。

在过去的五年,广州污染防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空气质量全面达标,PM2.5平均浓度保持国家中心城市最优。新建污水管网1.98万公里,纳入国家监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16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获评国家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在自然环境明显提升的同时,广州城市环境品质也持续改善。在过去五年,广州治理违建2.05亿平方米,清理散乱污场所6.4万个。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5座资源热力电厂一期建成投运、二期点火试烧,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厕所革命”走在全国前列。扎实推进“还绿于民”,海珠湿地二期、三期建成开园,海心桥、“空中云道”正式开放,建成碧道821公里。

如今,以“广州蓝”、碧道等为代表的城市环境新形象,已成为广州的新名片、百姓的新感受、城市新的竞争力。

关键词:平安建设

群防共治建设平安广州

作为一座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广州的市域治理难度不言而喻。如何妥善化解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各类矛盾纠纷,事关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法治广州。

2021年,广州全市打掉涉黑组织1个、涉恶犯罪集团8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55人。全市新发命案75宗,同比下降17.6%,实现全部侦破;新发“两抢”案件同比下降25.9%,全年有251天零发案;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破获电诈案件同比上升42.4%,诈骗案件、电诈警情同比下降25.1%、17.4%,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7亿元,相关做法被推广。

平安广州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参与。2018年以来,广州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推进“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建设,广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市民随处可见挂有“最小应急单元”的蓝底白字牌子,这是广州坚持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直接写照。

记者了解到,最小应急单元是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为主体,能够开展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兼顾日常治安秩序维护的最小人员编组。目前,广州市已建成最小应急处置单元2.3万个。最小应急单元是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性举措。

最小应急单元对各种安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管控、第一时间处置,有效激发了广大群防共治力量参与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积极性,营造了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疫情防控

从严从紧从细应对大考

疫情防控工作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深度检验、一次综合性大考。在过年两年多,面对疫情大考,广州市迅速反应、全面动员、周密部署,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今年1月15日16时15分,天河区接报一名自愿检测人员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初筛结果异常。

正佳广场采取临时客流限制措施,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暂停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医疗服务,紧急调动医卫资源进行核酸检测……广州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随着流调溯源的迅速展开,核酸检测初筛异常者去过的场所开始紧急应对,有条不紊地对病毒“围追堵截”。

警报拉响后的6小时,天河区发布通报,经疾控部门对原样复核和重新采样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当晚,正佳广场、天河城宣布正常营业,各个核酸检测点陆续结束核酸检测。

这6个小时迅速反应的背后,是快速反应、紧急动员的广州速度,是广州最大限度保证市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初心使命,也体现出广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广州从严从紧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交出一份疫情防控的“广州答卷”。

广州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南大门”,已累计对近70万名入境人员实施全流程健康管理、日均超1000人,收治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约占全国1/8。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近2000万人,基本形成全民免疫屏障。

国家级4A景区永庆坊 (资料图片) 图/人民视觉

未来五年广州城市治理施工图

百尺竿头,需更进一步。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掌握“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事之道,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夯实基础、筑牢底盘。报告对未来五年广州城市治理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坚持以自然为美、集约发展,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品质价值,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构建公平卓越、活力创新、开放包容的教育新体系,织牢更高标准更可持续保障网,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广州。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本色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成果,科学生态节俭推进城乡绿化,持续推进“还绿于民”,发展绿色产业,创建绿色城市,加快生态绿色低碳转型,为人民群众创造天蓝、山绿、水清、城美的美好环境。

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提升粮食和煤电油气水等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广州。

赓续广州城市文脉

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完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保护传承和利用。

绣花功夫赓续城市文脉

精细治理焕发老城活力

1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位列其中。从“烂融融”的街道到城市更新样本之一,永庆坊微改造项目见证广州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探索。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始于永庆坊,广州走上一条赓续城市文脉、焕发历史底蕴的城市更新精细化道路。

绣花功夫微雕街区

诞生于1931年的恩宁路,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这里成为了广州市危旧房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居住在恩宁路多年的老街坊刘姨回忆道,改造前,恩宁路街巷内各种线缆交织,每逢大雨就积水,社区卫生、消防等问题堪忧。

2016年,《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配套文件正式实施,提出“以历史文化保护为主要目的,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微改造模式。恩宁路永庆坊片区成为广州首个旧城微改造项目,开启城市更新新篇章。

微改造过程中,改造方通过查阅史料、摸排调研、设计方案,对建筑状况较好、有价值有特色的建筑,进行更新、保护和整饬,保持其原有外轮廓不变;对原有风貌特征不明显、保护等级较低的建筑立面,增加以结构加固为主的实用性现代建筑元素。“比起直接推倒重建,‘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更为复杂有挑战性,但能在物理层面上更好实现文化延续。”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二级调研员江伟辉说。

为听取各方意见,相关政府部门还组织成立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共同缔造委员会。在多方努力下,永庆坊已完成二期微改造并对外开放。

如今,永庆坊一头是乡愁,一头是变迁——成为国家级4A景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街区。

永庆坊微改造是广州做好城市更新“精”和“细”的典型实践之一。据悉,过去五年,广州已完成75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对沙面、海珠广场、泮塘五约等重点片区环境进行提升。

赓续文脉增添活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市更新的要义不仅在于用“绣花”功夫改善人居环境,还在于让积厚流光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绽放新活力。

新年伊始,在越秀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有100年历史的逵园正举行“10×100——逵园艺术馆十周年展”,吸引不少文艺青年前往观展,感受历史街区与现代、时尚、潮流、艺术的完美结合。

逵园是确定中共三大会址所在地的重要坐标,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400多栋传统建筑之一。近年来,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启动焕新工程,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为核心,辐射串联周边红色革命印迹、风貌街区,开展公共空间提升、建筑及围墙立面优化等城市更新系统工程,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侨乡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导入文化创意、时尚艺术等新兴文化业态。

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带动新河浦年轻群体客流量的快速提升,让街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走进更广泛的人群中。街区内商业既能贴近生活,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需求,又有更多的历史文化、艺术创意、沉浸式体验。历史与现代在此交织,实现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珍惜千年积淀的文化养分,因地制宜引入新业态,广州在城市更新中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既守护好“老城市”为“新活力”提供历史积淀和坚实基础,又澎湃出“新活力”为“老城市”注入蓬勃朝气和源头活水,让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在广州交相辉映。

据悉,今年,广州还将继续科学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推进白云机场、国际金融城、广州南站、琶洲等周边“三旧”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主题活力街区”;采用微改造“绣花”功夫,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和利用等。

编辑: 宝厷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