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安然:感受中国民主的魅力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图/受访者提供
今年是本届代表履职最后一年,即使拄着拐杖也要赴京参会。”赴京前一周,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安然因不慎骨折才刚刚出院。但即便住院期间,她还在准备着今年准备提交的建议。
作为一名归侨代表和从事国际学生教育的高校教师,安然关注的群体既有海外侨胞,也有在华国际学生;她既关心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重视国际中文教育的世界性延伸。过去4年,她提了22条建议,并向世界讲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华侨和在华国际学生代言
本届代表履职生涯中,安然的建议主要聚焦五大领域:华人华侨群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高校教育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以及国际交流等。“每一条建议背后,都有大量的一线调研数据做支撑。”安然说。
安然曾在英国留学工作生活近十年,2004年她作为“特聘院长”被华南理工大学引进回国,成为该校国际教育学院创院院长。她还曾连续十年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海外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她与海外华侨有着密切的联系;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后,大量的一线调研、视察等履职活动,则让她迅速提升了参政议政的能力。因此,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安然的代表履职工作可谓“得心应手”。
当选代表第二年,安然关注到很多华侨回国后,不能像国内群众一样凭身份证享受相应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相关建议,并呼吁尽快解决华侨国内身份证件使用不便的问题。当年10月,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国家部门就出台相关规定,港澳居民、华侨持用出入境证件将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便利,享受交通运输、金融、教育、通信、医疗、住宿等35项公共服务。
“这在华人华侨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陆续收到他们表示感谢的电子邮件。”安然说,国家相关部门对代表建议的重视、采纳以及民众对她的肯定和鼓励,也让她的履职劲头更足了,不断将华人华侨、在华国际学生等相关群体的呼声带上两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向世界讲述中国人大故事
进入履职第五个年头,安然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履职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感受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滋味。
去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项重要的议程是审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安然基于自己的一份人大代表建议,提出要在草案中补充“多措并举加强科普工作”的相关内容。
“几天后,我发现在修改的版本上增补了‘加强科普工作’,内心既激动又震惊——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安然说。很快,她就收到了中国科协的反馈:“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着力推动科普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自己的这种履职感受,分享给更多的华人华侨、海外受众?安然去年参加了新华社的一档“China Chat”节目录制。节目中,她从一名人大代表的角度,讲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故事。安然说,节目播出后点击量很快突破百万,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今年计划提交5条建议
“我很珍惜人大代表的身份,愿意为民众发声。”安然说,今年她计划提交5条建议,包括:关于在非洲建中国国际学校的建议、关于运用社交媒体促进华侨华人联谊交流工作的建议,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国际中文教育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
“今年的行李中要多一副拐杖了。”安然说,虽然还没完全康复,但她非常珍惜赴京履职的机会,“希望不给自己的五年履职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