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委员聚焦民生关切建言献策:加大力度发展普惠养老服务 多措并举减轻住院病患负担
广州南沙首个“医养结合”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南宣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谭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建言献策。
建议: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普惠养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熊水龙带来了《关于加大力度发展我国普惠养老服务,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的提案》,他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于养老服务需求也持续增长,尤其是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大。
他建议,制定出台普惠养老服务政策法规,制订普惠养老服务机构硬件和软件认定标准,建立普惠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制度,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广覆盖、普惠、可及、多样化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建议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新城建设中要规划建设普惠性养老机构,老城区旧改中要增建普惠性养老机构。”熊水龙表示,同时也建议全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服务,比如对有服务能力、有经验、具备发展潜力的社会办养老企业按床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鼓励支持党政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项目;加强对社会办普惠养老机构的收费、服务标准等方面的监管,使其收费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相适应,让普通工薪阶层老年人住得进、住得好。
他同时就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他建议,可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子女入学、入户等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吸引优秀青年、专业学生从事养老服务。并大力发展养老护理专业学历教育,加强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展从业人员职称评定工作,使其待遇与职称职级挂钩;打造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建议:建立“订单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也递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大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她建议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养老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式医院,促进养老服务内容的多元化等。在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方面,她特别建议,大力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养老机构与高等(高职)院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固定输送多层次的专业人才。
建议:多措并举,减轻住院病患的经济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黄玲递交了《关于统筹协调,多措并举解决住院病患陪护问题的提案》,将目光聚焦在了住院病患陪护费用高昂的问题。
黄玲在调研时发现,近两年来,因疫情防控需要,多数医院对住院患者的陪护实施了较为严格的办法,越来越多患者家庭选择了护工照顾病人。但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护工费用约为每天300元—330元,二三线城市约为每天260元—300元。病人住院一个月的护工费高达9000元左右,已经成为住院期间支付费用中的一笔很大开支,甚至超过治疗费和药品费。然而,根据目前相关规定,住院病患的护工费用并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因此,对于住院病患,尤其是长期住院病患来说,护工费用成为了一笔较大经济负担。此外,当前对于护工服务缺乏严格有效监管和规范使用,存在护理事故风险。
黄玲建议,多措并举,减轻住院病患的经济负担。随着国家医保水平逐年提高,建议医保在为住院病患治疗、检查和药品等方面提供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住院病患在住院期间的护理等级制定相应的医保报销比例,以减轻住院病患的经济负担。可考虑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就此开展试点,总结经验,成熟时加以推广。同时,建议国家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加强健康保险服务方面的业务,积极开发包括住院病者陪护费用报销在内的大病保险、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普惠性的商业保险业务,为住院病患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经济保障。她同时建议,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将护工纳入医院护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护工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