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张桂敏的质检人生:用“牛角尖”精神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2-05-05 12:31
央广网  作者:  2022-05-05

央广网宁波5月5日消息(记者 刘欣莹 通讯员 李斐飞 乐佳顺)“我不希望落后于别人,我想做的事情,我想学的东西,遇到再多困难我都不会退缩。”近日,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助理张桂敏在接受2019-2021年度宁波市江北区“劳动模范”表彰时如是说。

2010年6月,张桂敏在安徽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职宁波牛奶集团,成为质检组里的一员,自此,她开始与常温牛奶、精密仪器打交道。

在公司里,质检组是一个重要班组,乳品的质量安全都把控在他们手中。首先,他们得在供方选择上把好第一道关,其次在进货检验中按要求逐批把关,最后才能将这些原料灌装成牛奶走进千家万户。

“一个人学习是不够的,一起进步才是关键。”张桂敏作为技术主管,发挥着“兵头将尾”的带头作用,在考取了有机审核员、无公害产品内审员、食品高级检验工和工程师等一系列证书后,开始带“徒弟”。她将自己学习总结出的经验,倾囊相授,保证检验人员每个人都取得检测证书,能独立操作3台以上精密仪器,使原料、过程产品、成品质量得到有效检测监控,让全市人民每天喝上放心奶。

研发,在别人眼里是一份充满趣味的工作,创造出更优质的事物,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却意味着反反复复的尝试和试验。张桂敏就是这么一个整天泡在实验一线的研发人员。

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抗生素药物后一定时间内的乳汁,不得作为供人食用的原料。同时国家在《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规定,生鲜乳中不得检出抗生素。

然而就中国奶牛饲养环境而言,牛奶的绝对"无抗"较难达到,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抗生素分解剂",该分解剂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抗生素,其成分就是β-内酰胺酶。

为完成β-内酰胺酶检测科研任务,在炎热的夏天,张桂敏带领质检组成员进驻牧场,通过对不同牛只、不同储存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的牛乳进行分析检测,找出了生牛乳中β-内酰胺酶含量与生牛乳中细菌总数含量之间的关系,掌握了β-内酰胺酶和细菌含量之间对正的规律,弥补了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方法中牛奶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不足的问题,填补了乳品行业的检查方法和标准。

“乳品行业的发展早已不是简单局限于‘量’的追求,而是更聚焦于‘质’的提升和创新的要求。”在张桂敏看来,品质消费已经不再是小众需求,而是逐渐过渡为大众市场的“刚需”。“就乳品行业来说,消费者选择一盒牛奶,开始更多考量的,是否能买到更安心的产品质量、更高的标准、更严苛的检测。”早在2017年,张桂敏就建立了农业养殖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标准化,让企业竞争力走在行业前列。

与质检组共同成长的11年里,张桂敏攻克了很多难题,从“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快速通用检测技术”,到“从复合谷物粒益生菌酸奶的研究与开发”,从奶牛群遗传改良领域到“阳光工厂”建设项目,每个阶段,都能增加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在不同阶段中,张桂敏打动同事的,始终是不放弃丝毫希望的“牛角尖”精神。再小的希望,也不能忽视,不放弃一丝丝成功的转机。

如今,张桂敏已有满满的荣誉加身,但面对成绩她依然不骄不躁,她期待在未来解开更多的谜题,更好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邬嘉宏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